01
中國人對讀書,一向抱有實用主義的態度。
宋真宗趙恆同學就寫過一首著名的《勵學篇》,說「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反正,書里啥都有。書讀好了,要啥有啥。
所以,「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既然書里要啥有啥,那你就好好讀書吧!
這樣的勸學,比荀子的勸學簡單粗暴,直截了當。
02
其實讀書這個詞有不止一個含義,可以指閱讀,也可以指上學或學習。
前者的功利性較少,後者則承載著一定的功利性目的,因為後者往往和世俗的名利與前途連接起來。
兩者有時候一樣,有時候不一樣。
比如在宋真宗的眼裡,看四書五經算是讀書,但看《西廂記》估計不算,看《紅樓夢》也不算。
而我們在茶餘飯後、工作間歇,捧起一本《紅樓夢》來讀,那是實打實的讀書了,如果讀四書五經,當然也算。
03
從閱讀的意義上講,讀書是「無用」的。
至少,「用處」不大。
書中既不會有千鍾粟,也不會有黃金屋,我們讀的書,不會變成現實的名和利,不會換來做飯的柴和米。
甚至,有時候還會起反作用。
因為一個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這邊用的多了,另一邊用的就少了。
想做社交達人,呼朋喚友多組織幾個飯局,肯定比悶在家裡讀書強;想在仕途上快速進步,往領導家多跑跑也肯定比悶在家裡讀書強。
在現實的世界裡,書卷氣,絕對不如銅臭味,更不如權柄香。
04
讀書是自己的,和世俗的利益無關,和別人的眼光無關。
獲得《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決賽冠軍的快遞小哥雷海為,在緊張的送外賣之餘,他把所有的碎片化時間都用在了背詩上。
在商家等餐的時候、在路上等紅燈的時候、甚至騎車在路上的時候,他都在吟詠古人的詩句。
讀詩和送外賣,本身風馬牛不相及,但在雷海為身上,卻完美地統一起來。
雷海為說:「每當吟誦起古人那些優美的詩句,我心裡總是無比舒暢。」
他喜歡上讀詩的時候,還沒有《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節目,他多年如一日地讀和背,只因為他愛,只因為他高興。
這樣的讀書,才是真讀書。
05
真正的讀書,其實更像是一場修行,一場自我內心的修煉。
讀書帶給我們的,是和作者跨越時空交流時的那種愉悅,是和先哲聖賢名人高士思維碰撞出火花後的滿足。
讀書,可以讓我們在這個紛擾的世間,尋找到安放心靈的一方天地。
讀書不一定能給我們帶來物質上的富足,但可以讓我們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無比豐盈。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