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隱匿的認知「殺手」——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

2023-11-08   保健時報

原標題:小心隱匿的認知「殺手」——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

作為糖尿病患者,你是否時常覺得記憶力下降?是否在解決問題時慢半拍?有可能是糖尿病在作祟!作為罪魁禍首,糖尿病除了可以導致心腦血管、腎功能損傷等諸多併發症,還會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造成記憶力的下降、注意不集中,甚至出現性格改變,增加發生老年痴呆的風險。這就是容易被糖友忽視的病症:認知功能障礙。

01

糖尿病病程持續時間越長認知功能越差

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通常指糖尿病患者伴有認知功能的損傷,是一種和同齡人相比,提早出現的認知功能的下降。

1966年,科學家通過對16名合併認知功能減退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屍檢,發現其腦組織出現嚴重的灰質、白質瀰漫性退行性變,首次提出了「糖尿病腦病」的概念。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糖尿病和認知功能之間的關係認識越來越清晰。2021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指南中已明確提及認識糖尿病認知障礙的重要性,指出血糖控制不佳與認知功能下降有關,並且糖尿病病程持續時間越長,認知功能越差。國內的研究者也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風險分別是非糖尿病者的1.46、2.48倍。

但這種疾病往往十分隱匿,在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的早期,可能僅僅有學習和記憶、語言、執行功能、感知運動功能、複雜注意力和社會認知6種能力中一種或幾種能力的下降,並不會影響生活及工作,所以往往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但隨著病程的發展,可能會出現精神、行為和人格異常,並導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明顯減退的綜合徵。

02

認知功能障礙可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下降

糖尿病和認知功能障礙存在很多共同的危險因素及病理生理機制。糖尿病本身(如慢性高血糖、反覆發作的低血糖、血糖波動等)以及糖尿病伴發因素(如肥胖、高血壓、血脂紊亂等)都參與了患者認知功能減退的發生髮展。

認知功能障礙會導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下降,嚴重的認知功能下降的患者不能根據醫囑服用藥物,不能定期監測血糖,導致糖尿病控制不良,認知功能愈發惡化,形成互相影響的死循環,導致糖尿病護理依賴性的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發生率的升高,給糖尿病患者和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

03

控制血糖、定期篩查是預防認知功能障礙的基礎

目前,認知功能障礙缺乏明顯有效的治療藥物,早期明確和干預認知障礙發病的危險因素、良好的血糖控制、選擇合適的降糖藥物以及對認知障礙的常規治療等是目前治療糖尿病認知障礙的主要手段。

《2型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障礙防治的中國專家共識》指出,65歲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應定期進行認知功能障礙篩查,同時建議有焦慮抑鬱、反覆低血糖、不明原因跌倒、自我血糖管理困難等危險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認知功能障礙篩查。

除了定期篩查,還需要對糖尿病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進行控制,首要的就是生活方式干預:通過飲食控制、運動、增加腦力活動、地中海飲食(如橄欖油、蔬菜、水果、魚、海鮮和豆類等)、維持良好的生物鐘節律等生活方式干預有利於降低糖尿病患者認知障礙的發生風險。當然對於糖友來說,控制血糖在平穩水平也是預防認知功能障礙的一個重要基礎。

當出現認知功能障礙時,患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可以選擇一些有助於認知功能改善的降糖藥物,如二甲雙胍(必要時補充維生素B12)、GLP-1RA日製劑(如利拉魯肽)或周製劑(如度拉糖肽)等。

目前,隨著我國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2型糖尿病和認知功能障礙已成為影響我國老年人健康的嚴重疾病,它就像一層籠罩在大腦表面的迷霧,已經悄悄地潛伏在糖尿病患者身邊,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避免這「甜蜜的殺手」來到我們身邊。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作者||中華預防醫學會糖尿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周建博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