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調研200位觀眾:95後更喜歡國產電影

2023-03-22     中國電影報

原標題:本報調研200位觀眾:95後更喜歡國產電影

/白 晨

杜迎雪

劉珞琦

編輯/劉珞琦

責編/杜思夢

上映第50天時,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的票房邁過了40億大關,此前,生於1998年的於暢,已經去影院看過了8次。

與《流浪地球2》同期上映的國產大片《滿江紅》,彼時票房已超45億元。同為1998年出生的李彤在短視頻平台上刷到了「雷佳音背誦《滿江紅》」的片段,當天就買了電影票。

1997年出生的李嘉琪曾是漫威的忠實粉絲,然而直到漫威三年來首部同步上映的分帳大片《蟻人3》下映,李嘉琪還是沒有買票,最近令他著迷的是國漫《深海》。《蟻人3》的中國內地票房儘管最終定格在2.72億元,卻是截至目前今年中國市場票房最好的好萊塢電影。

當下的中國電影觀眾究竟喜歡看什麼電影?他們從哪裡了解電影資訊?最期待哪類電影?又對哪些電影喪失了興趣?

帶著諸多疑問,本報向200名觀眾發放了調查問卷。

貓眼研究院向本報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電影觀眾主力人群在20-30歲之間,95後-00後成為中國市場主力群體。在收回的165份有效問卷中,73.33%的人出生於95-00年代,46.67%為學生觀眾。他們當中,49.7%來自一線城市,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占比34.54%,超過三成人每周都會去一次電影院。有效問卷中,54.55%的人選擇去影院看國產電影,選擇好萊塢電影的觀眾占比21.21%。

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本報繼而深度訪談了12名觀眾,涵蓋80後—00後各年齡段,力圖探求當代中國電影觀眾的真實觀影需求。

中國電影觀眾的年齡段分布

中國電影觀眾的城市分布

中國電影觀眾的職業

中國電影觀眾的觀影頻率

中國電影觀眾觀影的首要選擇

01

國漫電影的技術創新

令他們興奮!

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一經上映便引發觀影熱潮,動畫片從此不再是孩子的專屬電影。此後的《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深海》等國產動畫電影在技術上、故事上不斷突破,「國創動畫」逐漸形成,國漫電影逐漸進入年輕人的電影片單。

1997年出生的李嘉琪目前在廣州的一家網際網路大廠工作,去電影院看電影曾經是李嘉琪熱衷的娛樂活動,但大學畢業後,高強度的工作使他在休閒時間更喜歡享受美食或者宅在家裡,去電影院看電影已經不再頻繁,但這並不代表他對電影失去興趣。

李嘉琪是12位受訪者中對國產動畫關注度最高的,採訪過程中,當提到動畫電影明顯可以感受到李嘉琪的興致高漲,他開始滔滔不絕講述起他與動畫電影的故事。

李嘉琪告訴記者,直到現在都忘不了幼時媽媽買回來的《寶蓮燈》光碟,就是這部動畫片在李嘉琪心裡埋下了一顆「動畫的種子」。再之後,李嘉琪看了《大鬧天宮》,從此,對動畫電影的喜愛愈發不可收拾,一度夢想成為動畫導演。

李嘉琪如今的工作與動畫關聯不強,但他依然關注著國產動畫電影的發展。談到國漫,他略顯激動地告訴記者,從《大魚海棠》開始他就注意到國產動畫的轉變與進步,無論是技術還是敘事,國產動畫都在不斷突破。當聊起他近年最愛的電影時,他首推《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在這部電影里的特效和故事都是不同以往的,突破性很強」,李嘉琪說。

最近,他迷上了今年春節檔上映的《深海》,《深海》技術的創新令他興奮,他告訴記者,《深海》中最值得關注的「粒子水墨」技術的運用,這項技術是導演團隊是自主研發的,其技術核心是將中國水墨「三維化」,打造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動畫,「這應該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李嘉琪驕傲地告訴記者。

正在念高一的金傑出生於2006年,是真正意義上的05後。在三線城市上學,看電影是金傑首選的娛樂活動,「我一般和同學出去玩會首先想到看電影。

作為05後的一代,金傑有著更加活躍的思維,接收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對於電影的選擇,金傑說,他並不會偏愛國產電影或者外國大片,他更願意根據當下影片的熱度去選擇電影。

與李嘉琪一樣,《哪吒》也是金傑的「心頭好」,這部影片,金傑一個人去影院看了三遍。《哪吒》上映時,金傑還是個初中生,是什麼原因會讓未成年的他為了一部影片獨自三次走進影院?金傑笑言,「首先吸引我的是『哪吒』這個IP,我發現這個電影中哪吒的形象很特別,和以前不同,帶著好奇和期待我去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一遍,覺得不過癮,又去看了第二遍、第三遍。」

《哪吒》為05後的金傑打開了國漫的大門,如今每部國漫上映,金傑都會刻意關注,《姜子牙》《楊戩》《白蛇:緣起》……金傑如數家珍,這些影片記錄了他的影院時光。2023年春節檔,國漫《深海》上映,金傑選擇再次走進影院。

02

她為國產科幻電影

8次走進影廳

科幻電影一度是好萊塢電影的獨有類型,這個發源於西方的電影類型一直以來是我國電影創作的弱項,直到2019年《流浪地球》的上映,中國才有了首部真正意義上的硬科幻電影。今年春節檔《流浪地球2》上映,截至目前,票房超40億元,位列年度票房榜亞軍。

生於1998的於暢是一名電影專業的研究生,自小受外國文化影響,大學時經常出國旅行,於暢自認為對外國電影的喜愛超過普通觀眾。近幾年優秀中國電影作品持續湧現,於暢開始關注起國產片,大概連她自己都沒想到,為了去看《流浪地球2》,她已經在購票平台上下了8次單了,累計支出800餘元。

「我第一次看《流浪地球2》的時候並不是很喜歡,3個多小時的時長,分散了我對於情節的注意」,推動劉暢再次走進影院的是論壇上的一個帖子,「我看到豆瓣『流浪地球小組』有人說影片有很多地方暗藏玄機」,為了搞清楚暗藏的「玄機」,身為影片原著作者劉慈欣粉絲的於暢再次下單了《流浪地球2》電影票。二刷過後,於暢仍覺得似懂非懂,對於她而言,看電影成了解謎題,她想摳清楚每一個細節,終於在三刷四刷後,於暢把電影看懂了。而此時的於暢,也已經成了《流浪地球2》的忠實影迷。

愛上《流浪地球2》,於暢說有兩個原因,一是人物鮮明,二是電影傳達出了以前在科幻電影中從未見過的價值觀。在電影中,於暢看到了「被迫成為英雄的普通人劉培強」也看到了「只想救女兒宿命般地成為了拯救世界的人的圖恆宇」,在她看來,人物對於電影尤為重要,「我們以前喜歡漫威電影,認可超級英雄其實就是喜歡那些人,其實是一個道理。」

但與漫威不同,《流浪地球2》中每個人有著自己的目的,但最後大家陰差陽錯達成了一個目的,在於暢看來,「這是非常劉慈欣,又是非常中國式的。」

從第一次看《流浪地球2》,正在上學的於暢前前後後買了8次票,看了8遍《流浪地球2》,從普通影廳,到CINITY廳、中國巨幕等,共計花費800餘元。於暢說,想用自己的方式支持這樣一部傑作,期待更多中國的科幻上映。

03

好萊塢超英電影接連上映

他說「麻木了」

過去20年,好萊塢電影曾一度占據中國電影票房榜前列。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市場的票房下滑始於2018年。2020年疫情暴發導致全球電影業遭受嚴重打擊,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內地的票房更是進入了快速下降通道。如今,中國電影市場正在復甦,但好萊塢大片的票房尚未見起色。從《阿凡達2》到《黑豹2》《蟻人3》《雷霆沙贊2》,好萊塢大片已不勝當年。

談及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市場的「危機」,貓眼分析師劉振飛表示,從購票用戶評分上來看,2023年兩部漫威電影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影片質量的下滑勢必會影響總票房的產出。

劉振飛分析,《黑豹2》《蟻人3》2023年兩部漫威電影的想看轉化率下降,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粉絲黏性的下降。過去三年,漫威電影缺席中國內地大銀幕,不僅影響品牌對老粉絲的維繫,也影響了新粉絲的培養,根據貓眼購票用戶數據,《蟻人3》25歲以下觀眾占比37%,相比2018年的《蟻人2》下降了7個百分點,尤其是20歲以下更為年輕的觀眾,占比僅為2018年的一半。

那麼,中國觀眾為什麼不看好萊塢了?

作為曾經的漫威粉絲,李嘉琪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曾經,李嘉琪會關注每一部漫威電影的上映,而被問到去看今年的漫威新片了嗎?李嘉琪的回答則是,沒有。在他的記憶里,《復仇者聯盟》系列完結後,他便喪失了對好萊塢大片的興趣,「具體原因就是好萊塢還是那種套路形式的,沒有太多的變化,沒什麼新意,在特效上也沒有特別突出的東西。」

完整經歷過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吸金」時代的80後梁凌哲,談起好萊塢大片,則慨嘆道「麻木了」。

梁凌哲是一名大學老師,對外國電影頗感興趣,但是近年來好萊塢電影的變化卻令他有些失望,「相比從前,好萊塢大片可能畫面做得更好了,但我已經失去興趣了,無論內容還是主題,和以前相比沒有太大變化,沒有什麼創新點,套路比較嚴重,所以我現在也比較麻木了。」

愛看外國電影的於暢,近幾年去影院看好萊塢電影的頻率也大大降低。當被問到好萊塢電影相比以前有什麼變化時,於暢直言,「沒以前好看了」,究其原因,於暢說「好萊塢影片中的意識形態比較陳舊,故事比較老套。當然,疫情三年,我對好萊塢電影已經生疏了。」

生於1999年的楊森也是一名電影專業的研究生,他和於暢持有相似的觀點,補充道,「好萊塢的大片原創力匱乏,太依賴IP了」。

04

他們,

通過短視頻平台選擇電影

近年來隨著短視頻的快速發展,電影的宣傳方式發生了改變,具有受眾廣、接受度高的特點, 短視頻平台為電影宣傳帶來了新渠道的同時,幫助影院實現了「拉新」。

本次對主力觀眾的調研顯示,部分觀眾會因為在短視頻平台刷到「某部電影的片段」而決定是否會去電影院觀看該片。金傑就是其中之一,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是他獲取電影資訊的主要渠道。

「我平時不太關注影院上映新片,一般就是從網上短視頻平台刷到,覺得好看,才會去電影院看」,金傑向記者講述著驅動他去影院看電影的原因。

金傑回憶,他第一次知道《哪吒》,就是在短視頻平台刷到的。繼而,在短視頻平台搜索更多與《哪吒》故事情節相關的視頻,最終他決定走進影院。

1998年的李彤在短視頻平台上刷到了「雷佳音背誦《滿江紅》」的劇情段落,從而對電影《滿江紅》產生了極大興趣,當天就買了票去影院觀看。當被問到是什麼原因讓她如此迫切地想要去看這部電影時,李彤思索了片刻說,「可能看到視頻,有一瞬間被激發了愛國之情吧。

05

數據顯示,

國產主旋律電影接受度顯著提高

在與12名受訪者的交談中,有一個顯著的現象值得關註: 近幾年國產主旋律電影的受眾接受度實現躍升,並且不斷滲透下沉市場,實現了票房、口碑雙豐收。

從代際圈層來看,國產主旋律電影逐漸被更多年輕人所接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為《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萬里歸途》等國產主旋律電影走進電影院。從城市等級劃分來看,國產主旋律電影進一步向三四線城市下沉。

1997年的程鑫是暨南大學影視專業研究生,在談到國產主旋律電影受眾接受度時,她給出了具有借鑑性的觀點:「在研究國產主旋律電影在城鎮的票房數據,我們發現國產主旋律電影的受眾接受度很高。一方面是由於本國人民對於自身文化的強烈認同,它不同於好萊塢電影,好萊塢電影需要世界觀的重新建構,具有一定的文化壁壘,而我們本土的故事不太有這樣的擔憂;另一方面由於國家對於國產主旋律電影的大力支持,大量優秀的影視創作人才向這一題材傾斜,例如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都進軍此類題材,並且國產主旋律電影大膽進行類型融合,採用類型化敘事手法,使得國產主旋律電影品質大幅提升。」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MORE NEWS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d5e0415a30166fcee678686bb657ab8.html

11月市場啟幕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