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南無樂隊有7個人,在2007年的時候是劉相松和同門師兄弟張碩從川音畢業,來北京林業大學進修時組建的樂隊。
在這個期間他們與郭倍倍和王佩認識,各自負責著不同的角色 。
現在的吉他手張嵐是當時樂隊年齡最小的樂手,貝斯李斯負責低音編配部分,鍵盤和民樂由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吹奏專業的夏興國擔任,同時他還兼任錄音師,郭倍倍兼任樂隊經紀人。
就這樣子,南無樂隊打造了最初那個和流行唱著反調的音樂,發布《南無文藝宣傳隊兒》這張「簡陋」的專輯,說粗糙是真的粗糙,說有趣也的確有趣,甚至可以喚醒無數少年對時代的思考。
2015年,郭倍倍離開了南無,並和李斯組建了新的樂隊——鹿先森。
那是一支風格與南無樂隊相差萬里的民謠搖滾樂隊,戲劇的則是這兩支樂隊還同時參與了《樂隊的夏天》。
其實南無樂隊的作品風格十分鮮明,題材內容特別廣泛,翻一翻他們的這些年的專輯,你會發現簡直是包羅萬象的素材庫。
南無樂隊的作品裡有五蘊皆空的佛經入歌,有咻咻喃喃的俗曲小調,有市井胡同里的小故事大道理,也有8090青春里的獨家記憶。
自打2009年他們的首專《南無文藝宣傳隊兒》發行,就把喜歡給世間萬物貼標籤歸類的人們懵了,劉相松便用「南無文藝」定義了這個誰也說不清的風格。
他們把「南無文藝」作為樂隊發展的路線,試圖把表演、設計、寫作等一切表達方式統統滲透進音樂。
人們從這裡開始了解到」南無文藝「豐富的內涵,不僅有戲謔著的調侃,也有略帶詭異地吟唱佛經,更有面對愛情是真實的呼喊。
2012年的《我是你的大猩猩》這張專輯就把南無的怪誕戲謔做得恰如其分,尤其體現在詞作敘事。
《兩隻小花狗》里愛啃肉骨頭的兩隻小花狗,是兩個愛得單純又深沉的愛人,每次聽到「你跟我走吧走吧,我要帶你去海角天涯」都抑制不住的感動。平凡愛情里的美好和偉大,走遍天涯海角,最後葬在一起。
不過也有人說南無樂隊太俗,例如《春來了》這張專輯,南無就把很多現場互動「爆款」收錄,什麼大街小巷、豆漿油條和街坊鄰里,全在歌里了,一開口就知道這是老江湖了。
俗嗎?俗不可耐!可是這才是南無啊!
其實南無的歌像是雜交再生品種,有著中國文化的根基營養,卻用搖滾樂隊表現出來,創造了出具備著中國美學韻味和中國青年幽默的特色。
劉相松說自己的歌特別難唱,原因大概就是他獨特的搖滾加戲曲的唱腔。
十年來,南無樂隊一直沒有因為任何聲音改變過自己的態度,2018年新專輯《如一》開始變得豐富立體,除了一貫的幽默,還有不少更走心的東西。那首《你的模樣》已成為現成反響最好的一首,劉相松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果然悲劇比較容易雋永。
再如《送情郎》,別人的送情郎藏不住的悲傷和留戀,南無的《送情郎》送出一股子悲壯。
其實啊,正如高曉松所言,南無樂隊在敘事和抒情的權衡把握上做得很巧妙。樂隊的存在,像是一群人走向另一群人的過程,他們表達自己,也和所有人對話。
沒有什麼嚴格的雅俗定義,一群大齡兒童站在舞台上,聲音入耳就能把你拉進他們的畫面里。他們似乎永遠走在反精神反信仰的路上,在胡同里傳來叮叮咣咣的聲音里說著自己的款款深情。
他們試圖用一種極為現實接地氣的方式表達著他們的態度,這似乎和人們一貫說的搖滾精神有些相左,但這不是一種反叛,而是從他們十幾年的時間裡沉澱出的另一種精神。
其實他們以後會怎麼樣,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有幸見識南無的歌曲,也是個錦上添花的事情。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風格,其實南無的歌曲夾雜的是她們每一個人的過去,眼見,經歷,人格。無需多想,且聽上一支品一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d51i24BMH2_cNUgwfx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