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卓越者,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

2023-05-25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原標題:成就卓越者,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一輩子的讀書、思考

一輩子的智慧追尋

少即是多,專注最重要的事,讓你事半功倍

你是否每天忙碌到心力交瘁卻感覺毫無收穫?你是否每天努力前行不敢有絲毫懈怠卻還在原地踏步?你是否過度勞累卻又效率低下?

那麼,精要主義會帶你走出這些困惑。

精要主義這個概念是美國著名的商業財經專欄作家格雷戈.麥吉沃恩提出來的,他在《精要主義》這本書里,讓你學會怎樣應對擁擠不堪的工作和生活,摒棄生命中多數不重要的事情,而致力於少數有意義的事情上。

因為他堅信: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一切都是毫無價值的,只有極少量事物具有非凡的價值。

精要主義的核心理念就是: 把所有時間和精力專注於最重要的事物 ,堅決摒棄重要事物以外的一切,從而實現事半功倍。

人生至簡,專注精要事務,個人價值才能最大化

精要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至簡的人生態度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和印度國民黨大會領袖甘地,三十多年來帶領印度人民為脫離英殖民地的統治而鬥爭,他倡導的「非暴力不合作」哲學思想,深刻影響著世界民族解放運動。

甘地推崇素食、仁愛、不殺生的信條,一生過著簡樸的生活,在他離世的時候,留下了不到十件東西。他畢生沒有擔任過任何行政職務,卻成為了印度的國父,被人們尊為聖雄甘地。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和印度國民黨大會領袖甘地,三十多年來帶領印度人民為脫離英殖民地的統治而鬥爭,他倡導的「非暴力不合作」哲學思想,深刻影響著世界民族解放運動。

甘地推崇素食、仁愛、不殺生的信條,一生過著簡樸的生活,在他離世的時候,留下了不到十件東西。他畢生沒有擔任過任何行政職務,卻成為了印度的國父,被人們尊為聖雄甘地。

甘地的成功,就在於他一生專注於精要事務,對其它無關緊要的事一概置之不理。

當今社會資訊發達,不少人面對各種信息不作任何價值判斷,照單全收,每天忙於應付各種瑣碎事物。

我的一位朋友就同時做了幾件毫不相關的事情,一種是胃病方面的保健品、一種通訊方面的器材,還在運營自媒體。我看他做了一段時間下來,一件事都沒做好,而且每天忙得暈頭轉向,疲累不堪。其根源就是他沒有甄別出最有價值的事情,而全情投入地去做好它。

在這種浮躁、迷茫的社會風氣下,格雷戈.麥吉沃恩在他的《精要主義》中 為我們設計了一套系統,幫助我們養成精要主義的習慣。

首先,學習精要主義者的核心思維模式

鑒於每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特定的時間和精力範圍內創造最大價值,實現人生意義,就是精要主義者的首要任務。因此,必須具有三種核心模式:選擇,甄別和取捨。

具有精要思維就要克服三種根深蒂固的想法: 「我必須做」,「這些都重要」以及「我能二者兼顧」。

擁抱三條核心真理: 「我選擇我要做的事」,「只有小部分事情是重要的」以及「我能做任何事但不是所有事」。

開篇小明的例子,就是不具備精要主義思維,認為自己必須學習,每一方面的知識自己都欠缺,對他都很重要,試圖同時學習幾種不同的課程。無法做出最適合自己現狀的選擇,並加以甄別和取捨。

其次,養成精要主義的做事習慣

思維上知道還不夠,要在具體行動中實踐,我們每天要做的事情千頭萬緒,如何選擇取捨就顯得特別重要,按照以下三步走,就能輕鬆掌控該做的事情。

第一步、探索—— 確定主要目標

精要主義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斷去嘗試和探索,在眾多的選擇機會中,辨別出對自己最有用的關鍵機會並抓住它。

在探索過程中,要學會將自己抽離出來進行客觀、理性的思考,圍繞主要目標進行篩選,有所猶豫時,引用書中的一句話: 如果答案不是一個確定的Yes,就是一個肯定的No。放棄模稜兩可的答案。

在做每一項決定或每一次進退維谷的時候,採用90%法則,以最關鍵的因素作為標準,對所有的選項進行0-10分的評分,得分低於9分,則果斷淘汰。

我們都知道股神巴菲特在做投資時,之所以能夠百發百中,就是因為他能夠從眾多上市公司中區分出最有價值和潛力的幾家公司,並長期持有,而不是盲目貪多,什麼公司都投。

第二步 排除—— 擺脫無意義的外部噪音

在確定了目標以後,要保證這個目標既具體可行,又能鼓舞人心,如果你的目標是成為百萬富翁,就要有詳細的實施方案和通往目標的清晰路徑,最好還有一個可以衡量的標準,這樣的精要目標抵得過無數個華而不實的空想。

在實施目標的過程中,可能會有無數個看起來很有必要也很重要的機會不斷來誘惑我們,這時候就需要有說「不」的勇氣和敢於「放棄」的決心。

彼得·德魯克曾說:「說『不』可以讓人變得高效,因為說『不』的人會說『這不是我的事』。

彼得·德魯克曾說:「說『不』可以讓人變得高效,因為說『不』的人會說『這不是我的事』。

而放棄則意味著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懂得及時止損,將損失降到最低。同時更加堅定主要目標的方向。

第三步 執行——從最小可行動步驟開始。

如果說前兩步都是在為目標的實現做準備的話,一定要有長遠的目光,既要做好統籌規劃,又要充分考慮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做好應對預案,才能做到未雨綢繆,萬無一失。

在朝目標行進的路上,設定最小的起步計劃,以保證即便是最弱小,行動力最差的人也能夠輕鬆執行,並得到及時的反饋,清楚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取信心和希望,慢慢進入正向的反饋循環,一點點獲得心流體驗,做事更專注,激發無限的創造力。

最後,將精要主義當成一種固定的生活方式。

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中,敢於向現實發出挑戰,勇敢喊「停」,需要很大的智慧和決心。精要主義並非消極的逃避,而是一種面對充滿偶然性、荒誕無序世界的沉著與主動選擇。

無論是瓦爾登湖畔獨居的梭羅,還是終南山下採菊的陶淵明,並非完全不諳世事,而是在融入自然的簡單生活中給自己創造出空間,讓自己從忙碌的生活中抽身而出。通過創造空間來探索、思考和生活,人由此更能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發揮更大的自我價值。

這才是在現代社會提倡精要主義的現實意義。

總結

作者通過一套簡便易行的系統設計,告訴我們精要主義的人生是可以自己設計出來的。

我們作為自己人生的總設計師,有著充分的自主選擇權,用「做得更少,但更好」的原則,分辨出對的事情,忘掉其他,專注地投入到每一個當下,做到極致,就能擺脫忙茫盲的混亂狀態,過上一種成功而富有意義的幸福人生。

- END -

聲明:本公眾號部分轉載圖文只為交流分享,感謝原創。如有涉及侵權等問題,請告知,我會及時更正。

讀書|思考|感悟

把時間交給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cfcd07995955f4eb85dbf53cca1f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