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收盤,銀行板塊全線上漲,沒有一家銀行下跌或是平盤,在76個行業板塊中,銀行排名第14,種植業與林業、金屬新材料、煤炭開採加工領漲,中藥、化學製藥、醫藥商業領跌。上證漲0.98%,深證漲1.16%,創業板漲1.2%,銀行板塊大漲1.52%,以871.56點收盤。
銀行板塊在開盤時便在水面以上,全天表現都很強勢,盤中一度漲幅達到1.86%。銀行板塊的上漲並非一枝獨秀,整個大盤表現也非常不錯,76個行業板塊僅有17個板塊是下跌的。
美中不足的一點是成交量並沒有突破,仍舊處於2000萬量級以下,1.52%的漲幅也不過是來自於1634萬手成交量,相當於1075萬成交量便可以帶動1%的漲幅。這明顯是有資金在拉動銀行板塊上漲。
目前的銀行板塊已經經歷過一定程度的下跌,回調幅度比較明顯,加之銀行板塊目前的位置著實處於低位,它是存在上漲的基礎條件的。主力凈流入連續兩天超5億,從12月12日回調開始,主力就沒有這麼激進過,這說明什麼?是不是主力資金正在布局?
12月26日凈流入6.92億,卻以下跌0.29%收盤,如果說這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話,那麼12月27日的凈流入5.4億,造成大漲1.52%,就是在打明牌,明確告訴你,我作為主力已經入場了,股價已經上漲了,你要不要入場共享榮華呢?
有人可能不屑於關注主力資金的流向,總認為主力都是奔著「割韭菜」去的。可我並不這麼認為,關注主力資金走向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趨勢,提前做好應對。
幾乎各個股票信息類網站上,都會有資金流向的指標,尤其是主力資金的流入和流出。如果它沒有用,為何這種信息還滿天飛呢?存在即合理,存在就有它作用,不關注,並不代表它沒有什麼用。
再說所謂的「割韭菜」,逐利是資金的本性。無論是主力資金還是我們散戶的資金,在股市裡都是奔著盈利去的。主力資金也許有「割韭菜」的行為,但如果我們能夠發現它們抬起鐮刀的時機,提前退出,它怎麼能夠割到我們呢?被「割韭菜」的投資者都是那些想見風使舵,但看不懂風向,想追隨大資金但又有些貪得無厭的投資者。
目前的市場對於投資者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的消息是,銀行板塊有轉向的可能。甭管是誰主動向上拉,只要有人向上拉,總比沒人關心要好。以銀行板塊目前的點位來說,向下的空間很小,除非再次出現黑天鵝事件。恰逢目前是一年一度的新年行情,有一定的漲幅也比較符合過去的資金流向習慣。大家只需看下往年12月份和1月份的行情走勢即可了解。
壞的消息是,如果你想要加倉,需要對於個股甄別清楚。整個銀行板塊目前所處位置不高,但是細化到個股上卻又有所不同。有些個股的漲幅已經很高,未來還有沒有空間,尚未可知。11月份銀行股普漲時,也不是所有銀行股都大漲的。未來的行情究竟是估值修復為主題,還是個股輪動為主題,需要我們持續關注,持續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