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雅集‖中國楹聯學會野草詩社第八院微刊(總第106期)

2022-06-04     我心飛翔888

原標題:端午雅集‖中國楹聯學會野草詩社第八院微刊(總第106期)

編者話: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陽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司馬遷曾經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詩人以一死踐明志向,那拳拳愛國赤誠借著文字流傳千載,卻依舊動魄驚心。為了寄託對屈原的敬重和哀思,追尋屈子足跡。弘揚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因此端午節又稱詩人節。在這樣一個充滿詩意的日子裡,詩人們都會情不自禁提起手中的筆,揮毫潑墨,盡情的吟詠抒懷。

漁陽研修院詩家們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會有哪些別樣的情懷,現輯如下,以饗讀者!

——【中楹聯野草詩社八院】

編委會

2022-6-2日

壬寅端午有寄

李殿仁(北京)

端午恰逢風雨驟,重添家國故鄉情。

爭懸蕭艾旌旗急,競發龍舟雲水迎。

芳蕙幽蘭悲逐客,鮮花香粽獻群英。

踏平坎坷通途暢,妖孽掃除天下明。

高陽台·詠端午

李文朝(北京)

世界非遺,中華節日,端陽已越千秋。粽子拋江,漁舟化渡龍舟。蘭湯洗浴芳香蓄,艾葉懸,禍祟逃休。祭先賢、詩祖騷魂,浩氣長留。

文明沃土根深厚,正春風好雨,花滿枝頭。家國情懷,精神命脈賡謳。大河後浪推前浪,弄潮兒,各展風流。慰炎黃、再續新征 ,更上層樓。

汨羅懷古

何小平(北京)

三閭此去楚江喑,痛使龍舟動古今。

泣血求真天問在,招魂哀郢國憂深。

莫望靳尚開陰德,直恨懷王屈素心。

但得千秋容鯁藎,君臣一體主浮沉。

壬寅 端陽有懷

朱超范 (浙江)

幽情遙寄賦清茳,詩祖大名難與雙。

沅芷澧蘭非獨秀,巴歌郢曲屬同腔。

晴煙隔岸山邊漫,滄水彌空天上降。

開拓元來憑造物,夢圓還借白雲扛。

碧水牽情萬里長,萋迷草樹落花香。

枝頭紅處櫻桃累,葉底翠時梅子黃。

因是茶清醒倦眼,猶能酒熟潤枯腸。

身依閒淡何消遣,一曲鶯聲送夕陽。

新醪初熟客流涎,恰值榴花色正妍。

艾葉光分知卻暑,靈符香綴可延年。

沉吟有興端陽倦,爛醉無憂夏日眠。

尊俎折衝今又是,問誰何處競龍船。

野鶴閒雲失所依,新冠已阻故人歸。

春蠶未老廊窗靜,夏稻正蕃枝葉肥。

綠水青山成一色,黃鶯紫燕合雙飛。

天涯詩客無因見,空使高情對落暉。

莊騷以後孰為師,妙句長存不我欺。

周易真能傳奧義,楚辭直可卷吟旗。

胸中塊壘陶王洗,眼底山河李杜詩。

煙水蒼茫惟有夢,高朋合坐各銜卮。

壬寅端午

潘衍習(北京)

年復一年端午至,壬寅端午寄雲端。

龍舟且在心頭競,角黍還於宅內餐。

各戶門前懸艾草,全員時下戰新冠。

清零指日重相聚,縱酒放歌民眾歡。

蘇幕遮.端午

劉存發(天津)

石榴妍,梅子熟。麥浪滔天,流翠翻新綠。莫忘先賢留舊俗。為祭冤魂,重五年年復。

黍包金,蒲泛玉。紫氣徐來,老少爭蘭浴。「天問」閒翻心未足。半盞雄黃,可助文心馥。

壬寅端午詩會

何雲春(北京)

正是春波瀲灩時,玉淵潭岸競飛詩。

龍舟擊水凌潮湧,屈子投江騁雨馳。

一代賢良驚世醒,千秋社稷祝禎祺。

每聞戰火燃燒處,胸有豐碑可解危。

端午寄懷

王文榮(天津)

又逢蒲月詩人節,塞北江南共誦吟。

抱石屈原留壯氣,離騷楚韻讀忠心。

彩絲系腕祈安福,青艾祛瘟譽古今。

再啟百年強國路,復興圓夢奉丹忱。

端午抒懷

李洪信(吉林)

(一)

楚起悲歌九域哀,千年往事又低徊。

汨羅江水乘魂去,屈子文風寄韻來。

盡染青絲藏歲月,輕拋彩線系蘭台。

曾經多少幽香夢,時到如今繞不開。

(二)

端午遐想

淚雨悲歌動楚關,騷情無限漫塵間。

汨羅流淌千年事,依舊波濤水不還。

端午遐想

淚雨悲歌動楚關,騷情無限漫塵間。

汨羅流淌千年事,依舊波濤水不還。

破陣子•端午節

任勝利(河北)

汨水頻翻怒浪,蒼山常記忠箴。漁父九歌千古頌,天問離騷萬眾欽。龍舟伴楚琴。

米粽紛傳情誼,菖蒲速遞祥音。中藥傳承瘟癧遠,艾葉蔥蘢吉兆臨。節成寓意深。

壬寅端午節

徐首翔 (天津)

萬戶千門艾草香,龍舟競渡灑雄黃。

離騷天問催人醒,漁父懷沙濟世長。

舉目愁雲思屈子,低頭泣淚念賢良。

招魂飲恨隨波遠,卻保中華福運昌。

懷楚大夫

王一英(山西)

天何須問,君子多懷璧其罪,縱事異時移,大惑諸般猶未解。

騷藉以言,先生乃辭賦之宗,說美人香草,牛衣古柳亦相傳。

詠荷包蛋

一世衣冠何處尋,江湖依舊水波深。

激流不計身何赴,熱火方知孰可喑。

且秉人前清白念,莫為飯後是非心。

千秋擊石浮生事,直入塵埃淚滿襟。

題 荷包蛋

一葉裹香風,金玉其中,清白其外,邊角翻花皆妙相。

雙黃歸造化,陰陽在內,沉浮在人,形神得味上餐檯。

憶端陽(新韻)

封玉華(吉林)

晨迎玉露踏山川,采艾驅邪檐下懸。

頸掛香荷揚笑臉,臂纏彩線醉經年。

幽思縈繞忠魂舞,故事深藏樂趣翻。

喚醒童心收不住,諸多感慨涌波瀾。

題端午節

李秀廷(山西)

楚粽爭吟,合彩線而憐香草;

龍舟競渡,引殤歌以動美人。

話端午(新韻)

李秀廷(山西)

一盞雄黃辯鬼神,幾絲艾綠拒蟲蚊。

綿綿彩線牽思遠,待有龍舟系粽心。

端午節感懷

張結晶(黑龍江)

每逢端午祭賢良,粽子凝情艾葉香。

天問離騷明志遠,詩人縱筆念千行。

端午節感懷

朱立華 (北京)

端午榴花艷,新絲角粽纏。

紙鳶飛麗宇,天問奏華篇。

蒿艾氣清淡,雄黃酒厚綿。

龍舟劃歲月,萬古悼屈冤。

悼屈原

李彥蓉(河北)

浪載清波米粽沉,汨羅江水錶忠心。

離騷妙語驚中外,屈子豪情壯古今。

端午節感懷

李彥蓉(河北)

端陽節至粽飄香,艾葉驅邪掛院堂。

歲月輪迴詩祖憶,離騷句句表衷腸。

端午節感懷

李彥蓉 (河北)

汨羅江水盪波濤,端午龍舟競技高。

米粽飄香先古祭,世人銘刻憶離騷。

端午節致屈公

王春艷(山西)

皓皓屈公君可知,每逢端午萬家思。

美人香草不遲暮,漁父濁流該遠之。

天問奇篇依舊燦,離騷絕唱至今痴。

忠貞愛國輩追仰,盛世和諧楚地熙。

端午

靳泉濤(河北)

榴花燃火入端陽,楣掛桃枝艾草香。

身系荷包纏彩線,合家食粽飲瓊漿。

如夢令•端午節

魏秀花(山西)

艾葉滿家香誘,玉粽玲瓏剔透。五彩線驅瘟,香袋流蘇逸秀。

飲酒,飲酒,沉醉端陽時候。

臨江仙·祭屈原(賀鑄體)

王愛君(河北)

亂世豪傑當誰數,方談屈子靈均。主張朝政舉賢人。外邦聯六國,同力抗強秦。

怎奈奸宦施伎倆,忠臣遭遇昏君。滿腔壯志亦難伸。懷沙絕命筆,汨水葬英魂。

端午祭

丁心雨(天津)

(一)

懷情但向汩羅投,萬古楚風悲水囚。

高潔之心無比擬,雄才韜略未隨流 。

堪教清白身先死,只道塵埃恨不休。

年復年來纏角粽,祭魂歸處說春秋。

(二)

端午祭

丁心雨(天津)

抱石汩羅沉恨殤,一朝身後嘆淒涼。

離騷言表傳新語,天問留聲警世常。

難遣英名家國薄,何論忠義赤心長。

縱多祭酒添無盡,大浪淘沙人少望。

端午祭屈原(新韻)

徐淑芳(黑龍江)

碧水哀哀逐浪涌,陰雲翻滾雨拍礁。

為求正道真風骨,捨命激流汨水拋。

寄夢清江蒙恨怨,離騷一曲賦今朝。

後人銘記思屈子,不朽英魂盪九霄。

【青玉案】端午祭屈原(蘇軾體)

徐淑芳(黑龍江)

連年五月悲聲切,九歌曲,離騷別,捧卷懷沙天問訣。汨羅嗚咽,大夫筆折,報國堪人傑。

一身風骨凝光燁,香粽流傳祭英烈。不朽雄風乘浪闊,忠魂冥盪,激濤長懾,銘史千秋閱。

行香子•端午憶屈原

徐淑芳(黑龍江)

再憶詩尊,淚水沾巾。那一跳足見忠魂。滿腔熱血,真理何存?嘆國無救,生無望,恨無伸。

汨羅江畔,悲歌一曲。萬古銘冊史猶新。離騷天問,不朽功勳。激浪長懾,勵後代,醒文人。

壬寅端午感懷

劉雪聰(浙江)

一曲離騷志未酬,黃沙艾草感時憂。

三千楚水同悲泣,喚我詩山上下求。

端午吟

盧名通(河北滄州)

龍戲清波鼓震天,江邊香粽祭先賢。

書生無力詩含淚,韻繼承傳續雅篇。

端午龍舟賽

陶和平(湖南)

每逢端午槳飛揚,鼓激船行鬥志昂。

快似流星沖彼岸,丹心碧水助輕航。

端午節吟(新韻)

魏連棟(河北)

星移斗轉又端陽,痛悼先賢大義長。

一自縱身隨浪去,丹心永駐汨羅江。

端午祭屈原

伍權支(湖南)

角黍飄香艾草鮮,龍舟競渡祭英賢。

離騷寄夢九歌解,天問招魂桔頌傳。

憂國情懷昭日月,為民膽魄咤雲煙。

汨江化雨蒼天淚,難洗直臣千古冤!

龍舟賦

夏可池(湖南)

江濤涌動出龍船,鼓響鑼敲震破天。

眾手揮橈掀雪浪,岸邊鳴炮起硝煙。

傳承習俗懷先哲,激發豪情效屈原。

愛國精神仍溢彩,同舟共濟勝從前。

端午祭屈原

韓勇(河北)

輕暑慶端陽,薰風釀粽香。

離騷歌屈子,天問賦忠良。

抱石投江去,沉沙為國殤。

烈臣誰可鑑,史冊永流芳。

如夢令•端午龍舟賽

韓勇(河北)

糯粽香飄四處,艾草高懸門戶。端午賽龍舟,江面喧天鑼鼓。搖櫓,搖櫓,恐後爭先竟渡。

端午吟

徐林(安徽蕪湖)

君不見,夏花燦爛品荷韻,祭祀屈原端午近。

君不見,龍舟鼓號楊梅新,紅豆粽情雄黃令。

艾蒿叢中菖蒲靛,驅邪逐穢民心應。

榴紅似火秧苗青,梔子飄香白如雲。

乳燕翔飛天低樹,山川澤匯暴雨興。

濤聲靜,風波定;千古祀,昌國運。

壯懷振興曲,黃鐘大呂英雄襟。

往事飛越數千年,楚夜篝火緣江尋。

巫峽猿啼故鄉淚,湘水含悲草木憤。

太史記書舍性命,激情盪胸長精神。

人生自古誰無死?荒冢忠骨青山幸!

路漫漫,其修遠,憂國憂民大夫去,輝耀華夏萬世承。

徐守祥:

端午祭屈原

王昌德(湖南)

端陽淚雨灑江天,艾葉飄香祭楚賢。

競渡龍舟敲悼鼓,擊揚汨水洗沉冤。

離騷一部銘青史,天問千秋成美篇。

耿耿丹心昭日月,名標萬世薦軒轅。

端午悼屈原

白恩亮(河北涉縣)

艾葉薰香驅疫魔,龍舟擊水盼祥和。

奸諛常陷忠良恨,青史傳書妒忌多。

長嘆汨羅橋岸滑,赤心捐國犬牙疴。

離騷激盪垂千古,屈子威儀唱九歌。

端午(通韻)

張俊國(山西)

槐花落盡柳濃陰,雨後薔薇鬱氣熏。

歲歲今天一片月,家家粽米祭忠魂。

端午節感懷

沈繼榮(山西)

端陽何以粽飄香,只為年年憶國殤。

天問猶能酬答案,離騷未可續新章。

憶著三閭屈大夫(絕句四首)

王輝(湖北)

客宿秭歸

榴紅似火正端陽,竟日誰家不酒香。

但謝主人留客興,何由與說是殊方。

端陽祭誦

屈原鄉國度佳期,峽色映來生畫旗。

薦罷靈台誦騷賦,人情節物總相宜。

香溪競渡

鶯歌似說暑風清,夾岸彩旗簫鼓鳴。

年少湍溪爭鬥舸,黃昏江上浪花生。

鄉愁酹月

沉湘人去楚騷留,響鼓山巔雲半收。

借與蒲醪酹江月,吟懷水調帶鄉愁。

憶屈子

何自新 ( 湖南石門)

汨羅浩瀚掩忠魂,天地傷懷淚雨淋。

所幸中華神接力,新詞一曲向天吟。

端午有懷

齊雨春(山西)

糯粽飄香日影高,心潮難抑詠離騷。

遙知汨水龍舟競,應是忠魂化碧濤。

謁屈原祠感賦

陳細彬(湖南)

河中煙雨賦停雲,抱石投江尚有君。

家國離愁民族恨,九歌入目淚三分。

吊屈原

王鳴宇(四平)

誠臣自古史留芳,奸佞從來臭味長。

楚水騰波聲咽切,龍舟競渡樂鏗鏘。

遺篇天問千秋頌,醒世離騷萬代揚。

一曲悲歌思奮進,丹心碧血泛英光。

午節二首

趙厚禮(天津)

賽龍舟

汨羅江上聚如潮,一眾健兒奮力搖。

奮勇爭先志豪邁,龍舟如箭喊聲嘹。

蒸米粽

端午到來蘆葉香,家家蒸鍋煮粽忙。

頑童不解期中事,手扯衣衫問老娘。

端午

王世軍 (河北)

年年歲歲又端陽,艾草高懸晝正長。

百槳龍舟齊競渡,千家翠粽共飄香。

誰懷屈子吟天問?孰繼騷人續九章?

是日哀心詩一首,與君灑淚汨羅傷。

端午感懷

翟廣文 (河北)

汨羅狂浪濺衣侵,國破昭昭赤膽心。

天問悲辭南向拜,懷沙永別水中沉。

清流累世驚霄地,屈子千年耀古今。

端午龍舟同米粽,離騷久盪頌知音。

端午

卜運算元(蘇軾體)

徐道起(天津)

艾草掛門旁,米粽鍋中煮。千百年來祭屈原,哀悼忠魂舞。

取義不回頭,天問良人睹。一縱投江膽魄雄,寄夢懷王許。

徐守祥:

端午感懷(新韻)

魏家萃(海南)

日逢重午習俗遠,節啟朱明艾傍門。

蒲酒無痕驅瘴氣,離騷有恨賦江文。

小康早富強國夢,盛世方安屈子魂。

斬浪龍舟誰競渡,中華兒女定乾坤。

端午祭

鷓鴣天·渡龍舟

曹旭海(河北滄州)

楚天津口渡龍舟,競相爭越舞不休。

一聲吶喊齊飛盡,汨水江邊雲際收。

帆影遠,漿聲幽。沅湘浩浩岳陽樓。

懷沙抱石魂歸去,愛國湘纍無恨愁。

鷓鴣天·粽米頌

紅棗糯米味清香,層層竹葉緊包藏。

根根細線情圍繞,遠寄幽思入楚湘。

明月夜,汨羅鄉。幾多憂憤溢胸腔。

千年滄浪清纓水,暮色蒼蒼浩淼茫。

迎端午

翟廣文(河北)

端陽祭屈原,米粽賽龍船。

先聖寬心意,天天好過年。

唐多令·端午

劉可夫 (湖南)

端午九州同,碧江映彩虹。賽龍舟、鼓角橫空。煙柳畫橋人共舞,蟬語鬧,浪匆匆。

蒲艾掛門櫳,粽沉汨水宮。唱九歌、祭祀平公。愛國豪情傳萬古,讀天問,感詞工。

端午感懷

劉可夫 (湖南)

五月端陽百草香,雄磺艾葉鎮妖藏。

龍舟競渡清平浪,粽化離騷正氣場。

端午隨吟

李志明(河北)

仲夏森陰臨五五,蒹葭楚地思南浦。

龍舟競渡共龍吟,鳳闕爭流猶鳳舞。

任是菖蒲對酒天,時逢角黍沾花雨。

辟邪驅毒願昇平,榴火浴蘭端正午。

虞美人•悼屈原(李煜體)

吳輝 (武漢)

澤芳萬古蒼天問,正氣離騷忿。紅榴耀眼扣氤氳,艾葉復青蒲綠蟻濡唇。

鳴鑼逐浪龍舟載,擊鼓爭標賽。九歌常唱見忠心,屈子湘魂憑弔汨羅深。

慶端陽

吳輝(武漢) )

石菖絲綠草,蒲劍試鋒青。

端午龍舟勁,汩羅碧浪聽。

江湖擂鼓響,角黍匯江汀。

壯曲離騷賦,雄辭桔頌馨。

端午

靳錄(鄭州)

薰風斟美酒,端午說豐年。

南浦龍舟競,西樓角黍鮮。

離騷彈九曲,漁父唱三編。

國愛五千載,詩吟一萬篇。

端午有吟

張翔宇 (山西)

榴花似火艾香飄,一曲離騷萬世驕。

楚韻棕情憂國事,忠魂縈夢客思遙。

故鄉的端午

孫獻文(湖南)

五月雨花榴艷光,村煙繚繞粽飄香。

探頭九子黃和白,弄手三絲圓與方。

悲楚輓歌拋葉恨,問天拂袖縱江涼。

入鄉隨俗心懷舊,南北同風冀也湘。

八聲甘州 • 屈原

孫獻文(湖南)

嘆艾蕭太盛少椒蘭,郢都楚王朝。奉民生美政,疾書天問,奔走呼號。九曲悲歌壯士,魂魄卷心潮。蕙草揩傷淚,一躍江濤。

新韻楚辭始祖,唱神靈浪漫,南國風高。怨離心半道,敢向佞人刀。路修兮、吾將求索,吊靈均、絕代文豪。蒼穹闊、盪琵琶恨,千古離騷!

端午

王存白(山西)

傳衍不知年,遙窺龍舞天。

遐疆封大節,自古祭名賢。

角粽裝情滿,艾香熏夢圓。

世遺登榜日,更競一舟先。

端午節(新韻)

姚偉 (山西)

五月端陽艾草香,驅邪避疫祭忠良。

家國情怨恨無報,唯有英名萬古芳。

滿江紅.端午思古〈依岳飛體〉(新韻)

魏家萃(海南)

楚水滔滔,竟能賦、離騷千古。屈子夢、九歌天問,情懷何訴。不顧黎民疾與苦,只迷金殿歌和舞。空悲切、國破恨無休,山河怒。

米粽軟,艾香馥,蒲酒烈,龍舟渡。看神州今日,風和雨沐。鳥語花香詩勝畫,民安國富情如故。瞻未來,科技換新天,春常駐。

蘇幕遮·端午節

張洪艷(河北)

棗糖泥,黏米黍。葦葉包纏,三角迎端午,彩粽濃濃思聖主。艾草菖蒲,懸掛門旁處。 賦詞章,吟楚句,雅頌離騷,相伴喧囂鼓。屈氏英魂銘萬古,垂世千年,永駐民心腑。

端午悼屈原

任洪業(遼寧)

詩賢熱淚仰蒼穹,汨水橫流蕩壯胸。

天問聲聲驚浩宇,離騷句句卷飆宮。

錚錚硬骨排雲霧,耿耿丹心貫彩虹。

肝掩家國真赤子,炎黃世代緬仙公。

壬寅端午悼屈原

張永成(鄂爾多斯)

艾草萋萋翠蓋頭,汨羅五月盪龍舟。

飄香粽米芬芬沁,雅韻文章句句柔。

賦就離騷寰宇鑒,詩成天問古今留。

丹心報國難酬志,不朽精神惠九州。

端午競舟(出雁格)

朱益標(江蘇)

競渡飛船快似龍,榴花點點映芳叢。

雲旗獵獵搖驚浪,雷鼓嘈嘈響碧空。

百舸爭先千鳥退,一舟奪的萬眸瞳。

鬢霜難得心潮湧,擊節高歌唱俊雄。

菩薩蠻.雨中重五

甄雁平(山西)

雷公電母飄然至,風和雨潤芳蘭醉。屏上話菖蒲,雄和酒一壺。 望龍舟競奪,見彩絲雙結。將角黍投江,釣三閭遺香。

臨江仙.話端陽(張泌體)

任春麗 (山東)

家家懸艾蒸角黍,小孩玉腕生香。龍舟爭競鼓鑼鏘。中華兒女,歲歲話端陽。

離騷楚辭驚禹域,美人香草無雙。思隨湘汨水茫茫。千秋萬代,永遠祭忠良。

【正宮·雙鴛鴦】懷念屈原

閻玉彩 (河北)

汨江舟,載冤游,祭奠詩賢怨氣喉。大浪淘沙如啟奏,恨難收淚灑千秋。

端午節懷念屈原

閻玉彩 (河北)

千年端午祭忠良,一首離騷斥楚王。

汨水波花黎庶淚,龍舟破浪九州揚。

詩人節祭屈原

虔誠祭奠龍舟舞,詩冊銘心古韻傳。

天問良臣何處覓?忠魂世代寄民間。

端午祭屈子(新韻)

趙宗雨 (河北)

汩羅沿岸腳聲沉,花簇悲開祭烈魂。

江水年年翻淚水,艾香千里敬詩神。

端午緬懷愛國詩人

莫益生(陽春市)

拋粽河神紀屈原,離騷天問九歌喧。

為民為國捐心計,憂勢憂時獻諫言。

可恨侫奸朝弄政,更悲黑道手攔門。

千秋汨水千秋淚,洗涮忠臣萬古冤。

(二)

對聯:

天地有情,正氣長存銘萬代;

黎民摯愛,忠臣不遜頌千秋。

風入松·端午

曲甲辰(黑龍江)

一逢端午一傷情,

天地冥濛。

國無明主民難幸,高陽裔、尤被飄零。

漁父折中通變,騷人不醉偏醒。

問天哀郢有誰應?

賈鵩悲生。

非儒非道詩壇祖,景行兮、高潔雲鵬。

千載楚騷獨領,萬民稽首英靈。

【雙調·水仙子】悼念屈原

欒文忠(吉林)

含冤屈子命沉江,千古雄文楚韻長。英名久遠豪情壯,寫離騷正氣揚。端陽淚灑成行,龍舟競,艾草香,後人詩詠華章。

端午祭屈原

代古成(瀘州)

(一)

五月榴花紅似火,無邊細雨柳絲長。

江中鮮見龍舟影,弄里欣聞粽子香。

即去街邊尋艾蒲,還來超市買雄黃。

車如潮湧人攢動,敢問浮生何事忙。

(二)

風熏野地麥初黃,端午欣臨粽子香。

綠水行舟舟競渡,青山邀月月迷茫。

一抔瘦土埋忠骨,千里清流嘆國殤。

忍看靈君墳上草,幾多感慨入詩行。

(三)

汨羅江水韻悠長,屈子修身為國殤。

一世諍臣騷賦慟,千秋忠烈九歌揚。

承流清韻後昆勵,繼緬精魂奸佞防。

吾輩欣然傳古意,樂為華夏譜新章。

(四)

又近端陽添感傷,騷朋秉筆訴衷腸。

篇篇怨懣忠魂祭,首首悲憐正氣揚。

江上龍舟蹤跡渺,鍋中粽子味悠長。

今人忙與孔兄好,哪有時間吊屈郎。

(五)

又飲雄黃酒一盅,憂思還與那時同。

門前艾草頭朝下,夢裡龍舟尾向東。

粟粽依然香且糯,世間難得富幫窮。

斯人不懂離騷恨,怎把黎民放眼中。

(六)

詩人節至問詩人,可向奸權究果因。

屈氏捐軀甘為國,饞臣惜命濫謀銀。

吟朋百萬千千闕,拙筆一支句句新。

擊弊多些濃墨灑,歌功更要力求真。

端午節紀念屈原

徐盈(倫敦)

龍舟追屈子,米粽祭良賢。

抱負平天下,離騷述志堅。

褒揚忠烈士,紀念數千年。

憤世仁心在,憂民正氣傳。

2022年5月

(二)

端午節安康

徐盈(倫敦)

端午安康憶棟樑,寰球粽子溢馨香。

龍舟競賽旌旗艷,紀念屈原悲楚殤。

2022年5月

二郎神·端午緬憶

孫愛晶(山西)

雞催早,插艾葉、還將燈照。最愜意、風兒輕拂面,晨如許、曙煙幽緲。逢此嘉時人漫興,看老伯、雄黃酒倒。小院裡、祥和一片,朵朵榴花爭俏。

誰笑?原來姐妹,已都來到。五彩線、搓繩拴手腕,縫一個、香囊誇耀。米粽飄香鄰里送,最難忘、當年老少。嘆今又端陽,緬憶多多,遐思縈繞。

端午節感懷

弓林明(山西)

離騷光焰萬年長,競渡龍舟艾草香。

可惜屈平才德逸,豈如秦使掉花槍。

縱橫捭闔謀家國,武略文韜抱梓桑。

豪傑古來無好運,後人常念自哀傷。

壬寅端午節

張華斌 (河北)

千年嗚咽汨羅江,總把追思寄粽香。

敲得騷詩三四句,心懷敬意過端陽。

南鄉子·壬寅端午(依 龍譜 辛棄疾體)

唐琢 (吉林)

佳節又端陽,彩線輕纏艾草香。鼓樂喧囂聲遏浪,瀟湘,舉棹龍舟賽事忙。

何處訴衷腸,屈子行吟賦國殤。憂國憂民多少恨,茫茫,不朽忠魂萬古芳。

鷓鴣天.壬寅端午致屈公

王昌德(湖南)

粽祭屈平賦國殤,龍舟舉棹盪瀟湘。

離騷九曲成神韻,天問一篇奏典章。

江溢彩,水流香。汨羅滄浪祭忠良。

堅貞風骨民崇仰,不朽英名萬古芳。

紀念屈原題聯

憂國郁眾,壯心未改含冤憤:

奮筆書詩,宏願以嘗投水亡。

一一一劉林香

五律•粽子情

王存白(山西)

重午每來臨,家家竹葉尋。

裹纏裝米實,拋祭逐沙沉。

角黍果魚腹,汨羅回楚吟。

九州崇屈子,包入仰思心。

悼屈子

徐善秀(山東)

長恨舉世濁,一躍赴汩羅。

泥沙皆況淀,千古揚清波。

悼屈原

徐善秀(山東)

新粽正可口,大河賽龍舟。

千古覓源流,屈子有何愁?

獨醒難入睡,皆濁不斷愁。

呼聲似雷震,南冠做楚囚。

端午懷古

任洪業(遼寧)

端陽弔唁汨江停,掩涕離騷宇宙丁。

屈子一朝辭楚去,痛哀萬眾泣悲聲。

九章惜誦憂盈墨,天問東流郁滿情。

懷憾英賢舟競渡,夢圓華夏五州驚。

註:丁(零丁)

人月圓令.緬懷先烈

一一楊志華

誰將佳釀江湖漾?

飲美勿遺泉。

骨身鋪地,

江山血染,

終扮紅顏。

先人宛若,

鏡明高掛,

何故生殘?

萬千意 志,

初心不忘,

應刻膺肝。

漁家傲·端午思屈原(杜安世體)

胡光華

端午家中米粽纏,龍舟遏浪殺奔湍,誰祭屈原傳楚怨。離騷短,汨羅有恨江天遠。 名士沉沙萬古冤,忠魂此去亦能還。耿耿星河君子輦,霜絲綰,一身銀艾精光燦。

端午節悼屈原

任洪業(遼寧)

端陽諱日酹瓊醲,鳴咽雷聲喚汨公。

華夏千年飄墨浪,他鄉四處粽香濃。

憑欄痛落離騷問,潑淚輕吟意夢憧。

獨向星河求索寄,蒼穹有感亦誠恭。

註:汨公(三閭大夫屈原)

端午節.中國詩人節

薛俊英

詩人節里話端陽,水墨聲情粽子香。

一曲離騷千古頌,再歌萬代詠忠良。

千家萬戶過端陽,騷客敲詞詠粽香。

艾草房檐門上掛,東西南北寄賢良。

汨羅江水憶端陽,楚岫大夫愁斷腸。

天問九章千古恨,離騷萬代祭河殤。

【鷓鴣天】端午節北大荒感懷

薛俊英

每至端陽艾草叢,扁舟還載古人風。

荒原今日禾苗綠,楚岫當時煙火紅。

離騷詠,九章逢。江山無處不英雄。

耕耘黑土農忙季,插畫田疇映美瞳。

情寄端午節

徐林

端午祭屈原,緣水放龍舟。

艾蒿驅邪氣,粽情續鄉愁。

思隨荷風延,憶入芳夢謳。

《離騷》其修遠,《天問》燦荒流。

楚香鍾靈秀,魂壯白帝樓。

峽雨故鄉淚,酒灑鸚鵡洲。

報國拯民志,懷石汨羅投。

滔滔心潮闊,浩浩耀千秋!

徐林2022.6.3端午節於華天之南

伍權支

永遇樂•端午

映日榴花,送香窗牖。今又端午。蘭芷芬芳,天涯情味,岸柳當縈綠。拋粽插艾,龍舟飛浪,懷緬詩人風俗。悼英魂,濤聲萬里,屈翁可曾知否?

時光易逝,河山依舊。漫酹昔時香霧。蒲酒新斟,《離騷》夜讀。正苦思漁父。痴心一寸,素琴清曲。閒對鶯飛燕舞。好時節,笑吟盛世,國強民富。

端陽念屈原

徐盈

歲歲過端陽,年年念粽香。

舟飛波浪急,淚灑汨羅傷。

屈子撰忠烈,離騷載令芳。

千秋歌義士,萬古贊華章。

【注釋】

端陽:端陽節,亦名端午節、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正陽節、天中節、龍節,在農曆每年的五月初五,中華民俗常在此日吃粽子、門楣插上艾葉、佩戴香囊、划龍舟,等。

令芳:美好芳香。

2022年6月3日(端午節)

端午安康

徐善秀(山東)

端正做人留好樣,午來不妨睡一場。

安寧本是尋常事,康健人生第一樁。

端午遣懷

徐聰智

2022年6月3日,於北京

五色絲纏角粽香,獨斟杯酒客端陽。

離騷每讀嘆明主,遺俗誰思吊楚湘。

汨水懷沙枉生死,東籬採菊任疏狂。

古來世事難如願,一醉幽窗午夢長。

五月節(通韻)

李述

每至端陽意縱橫,常將五色掛檐楹。

葫蘆煥彩菖蒲綠,角粽纏綿竹葉青。

盪起心舟游史海,開通腦洞賦吟聲。

茫茫九派流難斷,一曲離騷萬古情。

端午節

徐林

五色絲纏角,香粽敘鄉愁。

民眾祀屈原,緣水賽龍舟。

祈福掛艾蒿,驅邪雄黃酒。

念念相思遠,浩氣壯千秋!

徐林2022.6.3端午節於華天之南

端午尋艾

何自新

尋艾曉登山,無心賞霧煙。

躍然神草現,風骨似靈仙。

端午安康

靳錄(鄭州)

戶戶門頭掛艾香,家家端午道安康。

離騷天問神州淚,漁父遠遊華夏殤。

世上何人守堅白,山中到處飲雄黃。

纏絲粽子千秋俗,愛國情懷萬里光。

端午節(美篇:詩雅香江)

靳錄(鄭州)

商周粽子拜牛郎,考叔春秋孝馥香。

屈子曹娥伍員祭,情懷愛國夢華長。

五絕•端午吟

王存白(山西)

端節異同俗,家家米粽香。

應知羅水外,遍聽楚吟長。

端陽(美篇:似水流年)

靳錄(鄭州)

牛年夢裡話端陽,電視沙龍粽馥香。

錦瑟彈歌千古曲,情懷祖國萬家光。

沁園春.端午抒懷

任洪業(遼寧)

世界非遺,中華節日,酹酒端陽。嘆汨羅有浪,悲風悵惘;長空淚卷,屈子淒傷。社稷三閭,霜絲華發,憂憤填膺歌九章。微吟處,喚星輝寰宇,躍跳流芳。

龍舟爭渡湘江,待義士英魂早返鄉。看煙波浩碧,紛拋粽糯;悲歌復起,天問誰狂。一代名臣,千年倚夢,歷史長河意未央。看盛世,任筆書卷傲,瑰日雄光。

2022.6.3.(端午節)

潩河逐夢(美篇:香港詩詞)

具茨山歌

端午風情誰採擷,潩河逐夢我登山。

軒轅肇造文明史,血脈傳承道德蕳。

壬寅端午節

霍勝澤 (天津)

艾草飄香已滿廊,綠槐新柳沐晴光。

鳥鳴陣陣西園靜,疫染天天舉國防。

似有龍舟悲屈子,更添黃酒醉廳堂。

宅家困久誠祈禱,納福驅邪吉利長。

2022年6月3日

鷓鴣天.詩魂永存

一一楊志華

浩瀚滄桑天問人,九歌汨畔歷年欣。

龍舟江上爭拋粽,鳳袖青蒲巧做輪。

甜祭誦,苦詩魂。楚辭對酒邃思斟,

屈原靈魄何方覓?融灌層出蘄艾芬。

2022.6.3

盧名通(滄縣)

(一)

午 餐

端陽米粽味甜香,心醉如狂淚兩行。

我借先賢神聖筆,長歌疫劫國之殤。

(二)

拜屈子

騷客端陽拜泰皇,無休冠疫禍民殃。

先賢為國捐軀體,我借漕江滋國昌。

端午急雨

栗乃瑤(山西)

端陽日暮驚雷震,雨急風狂冒白煙。

何得靈均千古醒,奮刀撐起楚湘天。

書法

著名書畫家徐躍老師書寫

著名書法家徐華老師書寫

著名書法家劉先德書

現代詩

端午感懷

徐淑芳 (黑龍江)

每年端午那淅瀝瀝的雨絲 是對屈公的揮淚與思念

隔著光陰回望到兩千多年前

在一個多愁傷感的季節里 一個愛國主義者的身軀佇立在汨羅江岸邊

他懷著對世間的污穢

和滿腔的哀怨 報國無路走 才華無處展

不僅絕望地仰天長嘆

它釋放出滿腔的憤怒 他憤怒的喊聲

盪起了汨羅江水頓起波瀾

他的威嚴壯舉喚醒了民族的覺醒

更給後人揚起了引航的風帆

他的不屈不撓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永世相傳

從此在人們心中永遠也揮之不去的一個響噹噹的名字一一屈原

他可歌可泣的事跡

給端午留下了永久的懷念

粽葉重重包裹著沉甸甸的哀思

那文人志士詩行里 寄託著千年的憂怨

那深情的吟頌 年復一年

千家門上的葫蘆里 早已裝滿了深深的思念

願清風把我們的哀思帶到汨羅江邊

告慰屈公的在天之靈 人們將永遠把他懷念

本期審稿:徐守祥 王一英

本期執行主編:王春艷 李彥蓉

導語、編輯製作:徐守祥

圖片來自於/網絡

音樂端午節不變的家國情懷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c1225550a8cbad5815d046eef952f7f.html







2024年詩與遠方

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