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的張女士一直有排便問題,有時候需要藉助一些藥物才能把便排出來。她一直以為這是老年人的常見問題,也沒有太在意。
有一天,她發現手紙上有些血跡,一開始她有些慌張,但是想到自己的母親曾經也有過類似的症狀,而且後來自己就好了,所以她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女士的症狀越來越嚴重,便秘的情況越發頻繁,出血量也越來越大。她開始感到身體不舒服,整個人也變得疲憊無力。
張女士終於決定去醫院就診,醫生為她進行了直腸指檢,經過檢查,發現直腸下段存在菜花狀的腫塊,經過進一步的腸鏡檢查,確診為直腸癌。
醫生告訴她,如果早點發現,可能還能通過手術進行治療,但是現在癌細胞已經廣泛轉移了,治療已經變得非常困難。
01
排便時的3個異常信號,
或是癌細胞來襲!
1.便血:擦拭屁股時發現糞便帶血,可能是腸癌引起的便血,應引起重視。
2.便便變細:如果發現排出的大便逐漸變細,甚至呈鉛筆狀,可能是腸癌引起的腸道狹窄,需要及時接受內鏡檢查。
3.腹瀉頻繁:如果最近頻繁出現腹瀉,水樣糞便中混有血液,很可能是腸癌引起的,需要去醫院檢查。
02
這三種行為會加速腸道癌變,
再難也要改過來!
1.大量攝入紅肉和加工肉製品會增加結直腸癌的風險。研究表明,每天食用100克紅肉或50克加工肉製品,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2.較長時間一直坐著不起身,會對腸道蠕動和腸道健康產生不良反應,更會導致機體免疫力逐步下降,腸壁蠕動逐漸減緩,最終一步步危及腸道健康。
3.吸煙和飲酒也會增加結直腸癌的風險。煙齡越長及吸食數量越多,患病幾率越高。同樣的,飲酒的頻次越高、飲酒量越大,罹患直腸癌的風險係數也會隨之增高。
03
延伸閱讀:
如何辨別痔瘡和腸癌
1.疼痛感覺:痔瘡患者常常會感到肛周疼痛,特別是在排便過程中或者排便後,這種疼痛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而腸癌引起的疼痛通常在下腹部,可能伴有腹部不適和酸痛感,這種感覺可能會持續存在或變得更加嚴重。
2.便血顏色:痔瘡患者排便時可能會出現鮮紅色的便血,這是因為痔瘡或肛裂引起的出血。
而腸癌患者由於腸道腫瘤的摩擦或潰瘍引起的出血,通常會混在大便里,血色暗紅,並含有黏液。
3.大便形狀:痔瘡患者的大便形狀可能會受到影響,例如出現細條狀、扁平和有溝槽痕跡的情況。
而腸癌患者由於腫瘤在腸道內生長,可能會對大便造成擠壓或阻塞,導致大便形狀發生變化,例如變細、不成形或者出現溝槽痕跡。
4.排便習慣:痔瘡患者通常不會有太大的排便習慣改變,但可能會因為疼痛或不適感而減少排便次數或者排便時間。
而腸癌患者可能會出現排便次數明顯增多、時間拉長的情況,這是因為腸道腫瘤刺激腸道造成的。此外,腸癌患者還可能會因為腸道菌群失衡、炎症等原因而出現腹瀉、便秘等症狀。
家庭醫生在線媒體矩陣中心
編輯:彭秋霞
審校:郝雅竹
腦梗來臨,睡覺先知?提醒:睡覺出現5個異常,或是腦梗「預警」
中國癌症高發,都是蚝油惹的禍?醫生忠告:這2種調味品,儘量少碰
身體這些部位越「丑」,說明你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