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湧向滑雪場:產業升級進行時

2023-12-09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年輕人湧向滑雪場:產業升級進行時

本報記者 蔣政 鄭州報道

超過1300名「滑雪發燒友」乘坐上海黑桃滑雪俱樂部的包機,在11月23日陸續到達通化萬峰滑雪度假區參加第二天舉辦的「SPADERS 萬峰開板趴」。這場持續3天的滑雪大聚會,在多個社交平台上引發熱議。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我國北方室外滑雪場已經陸續開板,東北、河北崇禮、新疆等傳統滑雪場集聚區迎來接客高峰,周邊酒店客源明顯上升。

根據沙利文諮詢公司提供的數據,我國在運營的滑雪場數量約為700家,滑雪場運營市場年化復合增長率超過30%。同時,滑雪人數由2020年的760萬人增至2022年的1200萬人,預計到2027年中國滑雪人數將達到近3500萬人。

有行業人士提到,滑雪已從一項運動變成一種生活方式,逐漸朝休閒度假的方向轉變。這要求很多滑雪場和度假區需完善硬體和配套設施,並在娛樂項目和內容上進行深度挖潛,將自身打造成一個優質的出行目的地。

人群湧向滑雪場

記者注意到,2023年10月底—11月,國內各目的地室外滑雪場集中開板。

同程旅行方面提供給記者的信息顯示,11月第一周,同程旅行平台「滑雪」相關搜索熱度環比上升120%,滑雪場門票和滑雪相關度假產品預訂量環比漲幅均超過100%。

多位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我國滑雪場地建設的快速發展,成為整個產業迅速擴容的基礎。沙利文諮詢公司方面提到,2022年我國在運營的滑雪場約有700家。中國滑雪場運營市場預計會從2022年的不足300億元快速擴張到2027年的超過1000億元,年化復合增長率超過30%。

新疆阿爾泰旅遊發展集團(以下簡稱「泰旅集團」)冰雪顧問唐志剛深刻感受到了新疆滑雪產業的快速發展,「泰旅集團目前運營的滑雪場有5個,另外,新疆地區還有若干個即將投入使用的滑雪場。」

在他看來,一個優質的滑雪場需要適當的坡度、高度、濕度、面積等。僅從自然條件來說,新疆地區的資源屬於國內前列。這幾年當地冰雪產業的開發力度在明顯加大,來自川渝、華東地區的滑雪愛好者紛紛湧向這邊。

同程旅行方面的數據顯示,在滑雪目的地中,開板最早、擁有眾多天然雪場的黑龍江和吉林仍是人們最關注的滑雪目的地。新疆和浙江則是今年滑雪游熱度增長最快的省份,其中新疆滑雪旅遊熱度同比增長超過4倍。目前,國內關注度最高的滑雪場是萬達長白山國際滑雪場,其次是新疆的可可托海國際滑雪場。

卡賓滑雪董秘尹磊注意到,仍有多股力量希望介入滑雪場的生意,但囿於資金限制尚未成行。目前大型雪場多由國資控股平台運作,很多中小民營企業則選擇投資戲雪場地,投資小回收期短,很多當年就可以有利潤。

不過,從運營水平上來看,我國滑雪場整體開發、管理水平還有待提升。目前,還沒有國內的室外滑雪場躋身全球領先的行列。

《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國內擁有架空索道的滑雪場數量占比僅為22.23%,滑雪場的壓雪車配比不足。這反映出滑雪場硬體升級空間較大,雪地工程機械設備有較大市場增長空間。

沙利文大中華區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賈龐提到,從具體運營角度來看,室外滑雪場還是以纜車、門票、雪服雪具租賃、教練教學等直接消費收入為主,餐飲、住宿、娛樂乃至旅遊地產等間接收入還非常少。同時國外比較成熟的滑雪聯盟整合運營、生態旅遊聯合、特色文化融合等經營模式在國內也還發展得不成熟。

與此同時,對於滑雪場的閒時價值,仍有很大挖潛空間。「我國的室外滑雪場大部分只有雪季經營的能力,還沒有形成類似法國霞慕尼、加拿大惠斯勒這樣四季綜合型度假區。未來,要提升我國室外滑雪場的發展水平,需圍繞著用戶需求,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提升用戶體驗,提高滑雪場的多元服務能力。同時,打造出滑雪場差異化的經營特色。」賈龐說。

商業化仍處起步期

「如何通過普及滑雪運動的基本知識、提升滑雪運動的大眾認知,把『牛仔褲滑雪者』的參與熱情轉變成安全、專業的參與行動,是行業發展的重要一環。」賈龐說。

而在此背後,也意味著滑雪運動培訓市場商機巨大。

沙利文諮詢公司在《中國滑雪產業發展報告(2023)》中提到,我國滑雪運動培訓逐步完善,多樣化培訓推動更廣泛大眾完成初上雪、進階。尤其是後冬奧時期,滑雪培訓行業迎來發展紅利期,包括滑雪模擬機在內的新業態和培訓方式不斷湧現。

據了解,國內滑雪培訓機構雪樂山,旗下門店已經遍布全國30多個城市,門店數即將突破100家。相關人士透露,該機構除了培訓普通滑雪者,還推出了滑雪教練培訓課程。

「目前市場上最缺的崗位之一就是滑雪教練。很多滑雪培訓機構面臨的處境是養不起高水平的教練,而基層教練數量緊缺。」上海黑桃滑雪俱樂部負責人韓季翔說。

賈龐表示,目前國內尚未出現絕對的頭部滑雪運動培訓品牌。他認為,滑雪運動培訓需要依附於滑雪場開展,同時需要大量的專業滑雪教練,培訓模式上通常也是以「1對1」或者小班的模式開展,比較難進行規模化發展。

在培養合格滑雪教練的層面,目前國內還沒有統一的認證體系,大多是在引入美國、紐西蘭、歐洲等地區的認證體系,還存在比較大的規範空間。同時滑雪教練的培養可以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和長期職業發展體系,因此在教練培訓方面更有形成頭部品牌的可能性。

「目前,滑雪培訓機構比較難單獨依靠滑雪培訓業務實現全面盈利,需要通過開展其他培訓項目、與滑雪場進行多元合作等方式,來增強業務的可持續性,避免雪季結束後收入銳減的風險。」賈龐說。

由運動向休閒度假轉變

韓季翔告訴記者,滑雪運動在國內市場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很多滑雪愛好者對雪場以及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於滑雪場和度假區來說,它們需要形式多樣的活動來吸引更多用戶前來體驗。目前,滑雪已經不再是一項運動,而是演變成一種休閒度假方式。」韓季翔說。

記者注意到,從去年11月開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體育總局就已經啟動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認定工作,推動滑雪旅遊實現規模化發展。

酒旅行業觀察人士張旭雲向記者表示,很多滑雪場和度假區逐漸成為出遊目的地之一。這種轉變將會帶來諸多連鎖反應:一方面是倒逼滑雪場在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上,需要更多考慮娛樂和遊玩訴求;另一方面在運營層面應該增加更多內容,讓消費者能夠留得住。

根據同程方面提供的數據,超過82%的滑雪用戶選擇在旅途中抽出半天至1天時間,體驗滑雪樂趣;16%的用戶會選擇住在滑雪度假區或雪場周邊,安排2天或2天以上的滑雪日程,在雪場中深度放鬆。同時,搜索「滑雪」的遊客還會關注溫泉、自駕、極光等旅遊關鍵詞。

賈龐建議,室外滑雪場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在建設規劃時應考慮到目前以初級滑雪者為主的用戶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入門級雪道的比例、娛雪區域的比例等。

唐志剛認同這一觀點。他所服務的公司旗下多個滑雪場,初級道就可實現從坡頂往下滑,滿足初級滑雪者的用戶體驗,同時對滑雪場的索道、出行以及酒店、遊玩項目進行規劃。「因為起步較晚,整體配套尚未完善。如果一切妥善,新疆滑雪場將會更受歡迎。」

「滑雪度假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消費者對於雪質、雪道的訴求成為基礎的要求。行業還需關注用戶的吃、喝、玩、樂、購訴求,打造冰雪+溫泉、冰雪+民俗、冰雪+音樂節等項目,通過更多的優質內容輸出,提升自身競爭力,並優化自身收入結構。」張旭雲說。

據了解,在東北地區,冰釣、雪地火鍋成為熱門玩法。而在成都西嶺雪山景區,推出南國國際冰雪節、跨年迎新和TOP SNOW音樂節等活動,並與周邊溫泉項目展開聯動,形成「山上滑雪、山下泡溫泉」的體驗。

張旭雲提到,目前,我國滑雪的人口滲透率較低,國內雪場資源豐富,整個產業有望長期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屆時,通過冰雪運動加入冰雪旅遊的人群有望擴容,整個產業的休閒度假屬性將會進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