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之下,華為與小米「走到一起」了!

2022-02-17     世事先知道

原標題:禁令之下,華為與小米「走到一起」了!

說到小米和華為,可以說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智慧型手機品牌了,但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小米和華為也是直接競爭比較激烈的,尤其是以前。

主要是因為,小米針對中低端市場,推出了紅米,也就是現在的Redmi品牌,而華為則是推出了榮耀品牌,而且兩者還都主打網際網路手機這張王牌。

不過現在來看,推出子品牌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例如OPPO有了自己的Realme,VIVO則有了自己的IQOO,都是在進行雙品牌運營。

然而在此之前,小米與華為的子品牌之爭還是比較激烈的,既是競爭對手,彼此之間的競爭又如此激烈,很難想像兩家公司會有怎樣的交集,然而現在,還真的「走到一起」了。

據悉,根據媒體的報道稱,華為旗下的投資公司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入股了北京昂瑞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這家公司還比較年輕,成立於2012年,主要從事射頻晶片的研發。

然而就在今年的2月份,小米其實也入股了這家公司,從目前股權變更的結果來看,華為與小米的持股比例應該是相同的,因為出資額均為310.71萬元。

相信一定有朋友會感到奇怪,為何小米和華為都選擇投資了這家公司呢?是什麼讓華為和小米「走到一起」了呢?

其實上面我們稍微提到了一點,就是射頻晶片。相信很多朋友應該是第一次聽到射頻晶片這個詞,但要指出的是,射頻晶片的地位卻很高,而且目前來看,該晶片也呈現一種寡頭的情況。

也就是說,能夠提供射頻晶片的企業並不多,準確的說,是提供高端射頻晶片的企業不多,其中大部分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的思佳訊、威訊聯合、高通、博通和日本的村田。

例如華為去年上市的Mate30 Pro機型上,根據媒體報道,拆解後發現就有採用村田的前端模塊,此外在華為今年發布的P40 Pro機型上,經過拆解,還發現了採用思佳訊、威訊聯合和高通的射頻前端模塊。

小米也不例外,例如小米10這款機型,其中採用了大量高通晶片,如SOC晶片、電管管理模組、WIFI模組、藍牙模組,當然也包括前端射頻模組。

因此我們就看到,除了我們日常非常了解的SOC晶片,如華為的麒麟990、高通的驍龍865等這些晶片,射頻晶片其實國產化率也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

因此看到這裡,我們就應該可以理解,為何華為和小米均投資了這家從事射頻晶片研發的企業。

當然,目前我們國內在射頻晶片方面從事研發的企業其實還有,而且不少,華為自己本身也具備射頻晶片研發的實力,所以華為之所以會對外投資相應的晶片設計公司,主要是考慮供應鏈的培養以及供應的多元化。

因為之前華為方面就表示,華為的任何一款零部件都至少會有兩個供應商,當然這還是在美國禁令之前,相信現在在供應鏈上,華為的規模還要更大。

而小米投資射頻晶片企業,其實也在情理之中,我們知道,小米其實依然沒有放棄自研智慧型手機SOC晶片,也就是我們之前看到的澎湃系列,所以擁有自己的射頻晶片,對小米在未來也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這是雷軍的提前布局。

之前我們就談到,因為美國禁令的原因,其實受到影響的範圍很大,很多的中國半導體企業都在培養國內的供應鏈,這直接導致國內一些中小型半導體企業遇到了發展的良機,訂單不斷。

為此國內8英寸晶圓產能出現嚴重不足,很多訂單已經被排到了2021年中期,簡單來說,就是國產晶片反而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或許與目前我們國內火熱的國產替代化浪潮有關,根據媒體報道稱,一位參與美國簡報會的半導體高管表示:美國方面已經向我們表明,對於供貨華為,用於移動設備的晶片不是問題。分析師Edison Lee認為:這是美國打算允許華為繼續從事手機業務的有力跡象。

總之我們看到,扶持國內的相關供應鏈企業,可以讓供應鏈更加健碩和安全,這或許也是小米和華為之所以可以「走到一起」的原因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b18a7f7d4a6c242f8a8c646340c0d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