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有些人,看似對你掏心掏肺,實則背地裡滿是算計;有些人,看似客客氣氣,實際上心中已經厭惡不已。
正如網絡上所說的「人人都渴望被真誠對待,可人人都吝嗇真誠。」
尤其是這三種「假客氣」,經常會遇到,表面上是歡迎,實際上是趕你走,如果你還傻乎乎地「當真」,指不定日後就成為笑柄了。
今天確實有事,下次一定再聚。
一個真正在乎你的人,再忙都對你有空。不管是愛情、友情,抑或就是生意場上的交情。想要拒絕一個人,「忙」是最好的理由,也是最不成理由的理由。
又到周末了,在醫院上班的小琴好不容易輪到了不值班,她早就計劃好要帶著兒子去逛新開的公園。頭天晚上下了晚班,都捨不得早點睡,趕著收拾好了母子倆第二天遊玩所需的物品。
一大早,小琴就起來做早餐。作為一個單親媽媽,平日裡,兒子都是交給自己爸爸媽媽帶,老人家講究的是健康、營養,可兒子卻想吃點「重口味」的。這不,小琴做了兒子最愛吃的酸辣粉,正當母子倆要吃早餐時,電話鈴聲打破這份寧靜。
原來,是小琴在省城進修的時候,認識的幾個醫生朋友。雖說進修的那段時間,大家在科室里也配合密切,但下班後,幾乎沒有什麼交流。小琴為人熱情,每次回家,都不忘帶點土特產過去,跟大家一起分享。但這些同事之間,也沒有誰主動邀請過小琴,以盡地主之誼。唯一的一次聚會,還是醫院組織的。
可這會,昔日的幾個「同事」卻顯得無比親切,說著,已經往小琴的家鄉趕來了,因為這是一個風景優美、空氣清新的小城,非常適合度假。要小琴幫忙訂賓館、訂特色農家菜館,還提出,讓小琴當「導遊」,一起去玩。
小琴一聽,這哪成呀!但在電話里,還是一如從前的熱情,滿口應承下來。一旁的兒子,也開始不高興了。小琴看著兒子失望的神情,摸著他的頭說:「放心,媽媽答應你的事一定會做到。」
小琴先讓兒子看書做作業,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幫他們定好了入住的賓館,就餐的農家菜館,連帶具體位置和聯繫電話都發送給了對方。然後再打電話告訴他們,自己真的沒空,下次一定再聚。
而下次是什麼時候,小琴真的沒有想過,也許很快,也許再也不會了。
有事常聯繫,千萬別見外。
所謂「飯局」文化,常常是素不相識的人,酒酣耳熱之際,便開始稱兄道弟,好不親熱,又是趕緊互加微信,留下電話,好像久別重逢的老友,然後說著「常聯繫,莫見外」之類的客套話。
而那些分別很久了的曾經的「鐵哥們」,多年後聚在一起,這番熱鬧的場景也相差無幾,只是,聊天時,總也免不了「舊事重提」,總也免不了「想當年、嘆今朝」,一番唏噓感慨之後,也是留下同樣的一句話「有事常聯繫,千萬別見外」。
這樣難捨難分的氣憤,對於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來說,在一段時期內,還會當作是「振奮人心」的回憶之一,而一旦嘗試去聯繫了,也許,就沒有想像得那樣美好了。
阿敏的母親不幸患病了,在縣城的人民醫院沒有辦法治療,需要轉院到省城去。阿敏人生地不熟,幸好有導航,帶著母親入住了心儀的醫院。
想著,有幾個同學都在省城的機關單位就職,阿敏就想約他們出來,向他們打聽打聽,在省城哪家醫院更適合治療母親的疾病。
可阿敏真的要撥通電話的時候,卻犯難了,各人有各人的事情,上班時間忙,下班後,都是有孩子的人,哪個時間段似乎都不合適。於是,她在朋友圈曬了一張陪母親到省城醫院看病的圖,並配發文字,大意,就是請求省城的同學能夠提供一些幫助。
可是,往日,都會給她的動態消息點贊的那些省城同學,都不約而同的裝作「沒看見」,阿敏也沒有收到任何一個同學給她的私信。
一直到半個月後,阿敏的母親順利接受了手術,要回家康養了,也沒有那個省城同學到醫院來看望過一次。
阿敏終於明白了,如果自己不識趣地打電話向同學求助,無異於趕鴨子上架,真的很惹人厭煩。自己和他們的關係還沒有好到那種程度。在他們眼中,或許,自己就是個「麻煩包」,能躲多遠就躲多遠吧。
原本就等著你,這下剛好你來了。
還有一種更「詭譎」的假客氣,那就是自己了做好了整個「局」,就等著你來陪著他演戲,表面上,是想方設法在為你謀求利益,實際上,只不過藉助你當個擺設,真正得利的人,是他自己。
小軍最近好鬱悶,妻子所在公司破產了,原本倆個人的工資加起來,也就剛剛夠得了基本生活和還房貸,現在妻子沒有了收入,每個月七千多的房貸,真的不知上哪找去。
正當小軍愁眉不展的時候,領導找他談話了。原來,小軍所屬單位之前有個舞廳,一直閒置著。當下,人們對於健身的需求越來越旺盛。領導想抓住機會,建個健身場館,找個人挑起這大梁,於是就來找小軍了。
小軍簡直喜出望外,忙不迭就答應了。可領導見他如此爽快,反倒猶豫了起來,原本說好本月就組織人員馬上就開工建設,卻一拖再拖,拖了三個月,小軍也不抱啥希望了。就在他鼓起勇氣,還想再為自己爭取一下時,領導發話了,這個差事讓別人乾了,而那個人,正是領導自家一個遠房親戚。
小軍這才知道,平日裡,領導對自己「兄弟長、兄弟短」地稱呼,不過是為了幫他幹活,而真正有利益了,胳膊肘怎麼會往外拐呢?
真相總是有著你想不到的殘忍,於是,人們學會了「善意的謊言」。可是,當「善意的謊言」也不願支撐下去的時候,就剩下虛與委蛇的假客氣。
或許成年人的世界就是這麼虛偽,只要「沒有利益瓜葛」,就沒有撕破臉的必要。總算爭得你死我活,在場面上,還是會注意影響,畢竟,誰更「客氣」,往往也能夠迷惑那些不明真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