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透明質酸鈉),一個同時跨界美妝、醫藥、保健品等多個領域的明星成分,於2021年1月7日正式通過國家衛健委審查,被批准可應用於普通食品添加。獲批入食後的玻尿酸再度爆紅,迅速成為食品圈炙手可熱的新原料。
不到一年時間,國內市場上已湧現出玻尿酸飲料、酸奶、新式茶飲、糖果等數十個品類。畢竟,不用打針、不用購買昂貴的化妝品,只要口服就可以補充皮膚的玻尿酸,這聽起來頗具吸引力。
2022年6月,《消費者報道》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12款含透明質酸鈉(下稱「口服玻尿酸」)的食品。
測試品牌
測試指標
透明質酸鈉、pH、總糖、三氯蔗糖、山梨醇、麥芽糖醇、赤蘚糖醇、主觀試吃
測試結果
1、CCR綜合測評結果顯示,黑零、WONDERLAB、Swisse Me各項指標表現均衡,CCR得分較高。
2、12款口服玻尿酸所含透明質酸鈉有限,差異懸殊,最高相差超過200倍,其中糖果普遍高於飲料、口服液等產品類型。目前,學界對口服玻尿酸是否真正具有補水效果暫無定論,再從價格考慮,口服補充透明質酸鈉性價比並不高。
3、部分口服玻尿酸(飲料)pH均呈酸性,作為原料添加到食品中的透明質酸鈉可能會有部分降解,其中添加到娃哈哈、POLA寶麗、SMEAL中的玻尿酸可能更為不穩定。
4、口服玻尿酸總糖含量不高,僅白雲山一款屬於「高糖」,其他4款為「0糖」,5款為「低糖」。
5、甜味劑方面,白雲山未檢出標示的糖醇種類,WONDERLAB、Swisse Me糖醇類使用量較高,一次性食用過多可能會引致腸胃不適。
6、主觀試吃結果顯示,黑零、WONDERLAB評分較高,SMEAL、美研社排名墊底。
娃哈哈、POLA透明質酸鈉含量較少
玻尿酸,學名為透明質酸,在藥品中也稱為玻璃酸,簡稱HA。其廣泛存在於動物組織的細胞間質和某些細菌的夾膜中,在人體中,皮膚、臍帶、眼玻璃體及關節滑液中玻尿酸含量最高。
工業生產得到的透明質酸常以其鈉鹽的形式存在,即透明質酸鈉。在應用上,「美容聖品」玻尿酸主要用於化妝品及皮下注射等方面。此外,我們常常也能在各類滴眼液、治療和預防骨關節疾病的藥品或保健食品中發現玻尿酸的身影。
玻尿酸具有特殊的保水作用,就像海綿一樣能夠吸收大量的水分。理論上,每克玻尿酸可吸收和保留500g水分,使皮膚富有彈性。
有研究表明,人體在嬰兒時期含有15g玻尿酸,在皮膚中起到鎖住水分,使皮膚光滑細嫩,維持皮膚彈性的作用。隨著年齡增大及玻尿酸流失,皮膚逐漸變得粗糙、暗沉、皺褶。
本刊發現,市面上以添加玻尿酸為賣點的食品,多以給皮膚補水為主要賣點。這些宣稱添加玻尿酸的軟糖、飲料等實際含有多少玻尿酸?
目前,口服玻尿酸還是新興事物。國標中尚未對食品中的透明質酸鈉含量有統一的檢測方法,今年3月,山東省營養保健食品行業協會頒布了國內首個針對玻尿酸食品HA含量測定的團體標準T/SNHFA 012-2021《食品中透明質酸鈉含量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不過該方法暫沒有公開文本。
此次,本刊參考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頒布的輕工標準QB/T 4576-2013《透明質酸鈉》中「透明質酸鈉含量」的測定方法,結果僅供消費者參考。
檢測結果顯示,添加玻尿酸的糖果中所含玻透明質酸鈉普遍高於飲料、口服液等產品類型,其中飲料、口服液為0.1%~2.1%,軟糖、壓片糖果為9.1%~24.7%。白雲山透明質酸鈉含量最高,為24.7%,最低的是娃哈哈,為0.1%,兩者相差超過200倍。
搭上「玻尿酸」概念的普通食品,仿佛無形中地鍍上了一層「金」。
本刊將12款口服玻尿酸的透明質酸鈉含量換算成最小食用單位,結果顯示,Swisse Me含量最高,即食用一袋10g軟糖理論上可補充透明質酸鈉1.51g,不過消費者需要為這4顆軟糖付出21.3元的「天價」。
其次是美研社、白雲山,每份透明質酸鈉含量分別為1.05g、0.988g,其中美研社每50mL價格為24.9元,白雲山一顆4g糖果的價格為1元。
若僅從透明質酸鈉含量考慮,在12款口服玻尿酸中,白雲山性價比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售價為1.48元每顆的碧生源,透明質酸鈉含量僅為0.091g,假如以此補充人體中的玻尿酸,恐怕也只是杯水車薪。
美研社所屬「統一企業」回複本刊:「依《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飲料》定義,我司美研社燕窩膠原蛋白肽風味飲品屬於飲料,其透明質酸鈉含量的測定方法,應採用《食品中透明質酸鈉含量的測定 高效液相法》T/SNHFA 012—2021執行檢驗,貴單位採用《透明質酸鈉》QB/T 4576-2013並不適用於添加透明質酸鈉的飲料中透明質酸鈉含量的測定,其測定結果並不能真實反映飲料中透明質酸鈉含量。」
娃哈哈亦告知本刊:「『娃哈哈輕奈透明質酸鈉氣泡水青檸味』產品執行標準是GB/T 10792-2008《碳酸飲料(汽水)》。」其也表示本次採用的檢測方法不適用於檢測其產品中的透明質酸鈉含量,認為「透明質酸鈉在產品中添加量為20mg/100mL,其含量遠小於純品,根據本公司研究發現該檢測方法對於添加少量透明質酸鈉的飲料由於產品中有其它物質干擾造成顯色異常,故該方法並不適用。」
部分食品中的玻尿酸或不穩定
根據用途和技術要求,玻尿酸可分為醫藥級、化妝品級和食品級。醫藥級別的玻尿酸對於質量和純度的要求最高,其次是化妝品級,最後是食品級。
玻尿酸在化妝品行業的應用已經相當成熟,當透明質酸鈉作為化妝品的原料來使用時,有要求其產品接近中性。這是因為,透明質酸鈉在酸性或者鹼性的條件下,均會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影響了其穩定性。
參考QB/T 4576-2013《透明質酸鈉》的規範,也要求pH為6.0~8.0,即接近中性。
作為新資源食品的「玻尿酸」,添加在食品中是否穩定?
本刊對其中6款口服玻尿酸的pH進行了測試。檢測結果顯示,其pH在3.3~4.4,呈酸性,這說明作為原料添加到食品中的透明質酸鈉可能會有部分降解,即我們能從6款口服玻尿酸獲取的透明質酸鈉有可能要低於商家的添加量。
其中,娃哈哈、POLA寶麗、SMEAL三款pH最小,酸性最強,添加到這些食品中的玻尿酸可能更為不穩定。
此次,產品類型為糖果的另外6款口服玻尿酸,pH項目因難以開展並未測試,包括Swisse Me、白雲山、WONDERLAB、黑零、中糧、碧生源。
負責此次測試的工程師表示:「由於糖果是固體不能直接檢測pH,如果用溫水去溶解之後再測定,水的溫度會影響pH的最後的結果。」
口服玻尿酸,是駐顏水還是智商稅?
2021年,被稱為「中國口服玻尿酸元年」。
其實在2008年,透明質酸鈉獲批「新資源食品」,不過使用範圍局限於保健食品原料。基於透明質酸鈉在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批准使用情況,2021年1月,國家衛健委批准透明質酸鈉可擴大使用範圍,用於乳及乳製品,飲料類,酒類,可可製品、巧克力和巧克力製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製品)以及糖果、冷凍飲品。
這讓玻尿酸市場再次沸騰。但是隨著玻尿酸食品的面世,來自行業和消費者的質疑之聲也隨之而來。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少偉在媒體採訪中表示:「目前玻尿酸食品沒有新的數據去支撐,只是食字號,所以不能宣傳其功能性。『食品中的玻尿酸在經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之後,是經過什麼通道作於皮膚的?』這個問題醫學界暫時沒有找到答案。」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曾表示:「玻尿酸是大分子的多糖類物質,無法被人體直接吸收。人體自己就可以合成玻尿酸,基礎原料都來自飲食及代謝產物,根本不需要補充。」
對於口服玻尿酸能否「美容」,目前能支撐其有效性的相關試驗數據不多。
這些試驗部分由生產透明質酸鈉食品的廠家贊助,部分聲稱是在沒有利益關係的情況下進行的。主流試驗結果表明,每天口服玻尿酸的補充劑量在120mg~200mg,達到一定的時長後(1-3個月),對改善皮膚的水潤度和保水性、彈性有幫助。
再看此次測評的12款口服玻尿酸,每獨立小包裝提供的透明質酸鈉僅為0.091g~1.51g,以含量最高的Swisse Me計算,即使以最低攝入量及最短時長計算,也相當於每天堅持食用795g該種軟糖1個月,才有可能產生「補水」效果,這樣算下來費用已超過50000元。
就安全性而言,並不是人人皆可食用玻尿酸。國家衛健委指出,透明質酸鈉在嬰幼兒、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資料不足,從風險預防原則考慮,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此外,玻尿酸每天推薦食用量應不超過200mg。
4款真「0糖」
玻尿酸「零食化」後,糖含量是一個潛在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多次指出,過多攝入游離糖會增加齲齒、肥胖、糖尿病和高膽固醇血症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通常,當我們在談論食品中是否「含糖」或「碳水化合物含量」時,指的是可以被人體利用產生能量的碳水化合物。
根據GB 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規定,「0糖」實際指糖含量(單糖和雙糖總量)≤0.5g/100g(100mL),而並非絕對意義上的「沒有糖」。而「低糖」則是指糖含量≤5g/100g(100mL)。
參考中國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對「高糖食物」的定義,每100g(mL)食物中糖含量超過15g稱為「高糖」。
測試結果顯示,12款口服玻尿酸的總糖含量為0g/100g~56.8g/100g。其中,黑零、娃哈哈、POLA寶麗、Swisse Me低於0.5g/100g,屬於「0糖」。姿美堂、WONDERLAB、美研社、北京同仁堂、SMEAL低於5g/100g,屬於「低糖」。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議,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總糖含量最高的是白雲山,每100g軟糖中總糖含量達到56.8g,屬於「高糖」食品。本刊留意到,白雲山配料表排名第一的是「麥芽糖漿」,其主要成分的麥芽糖是一種雙糖,代謝後會分解成單糖(葡萄糖),消化吸收容易導致餐後血糖的迅速升高。
經本刊換算,一包80g的白雲山透明質酸鈉水光夾心軟糖(含VC)總糖含量為45.4g,食用一包將接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的每日最高限量(50g)。
WONDERLAB、Swisse Me糖醇含量較高
喜歡甜味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要達到「無糖」,又要保住「甜味」,就需要甜味劑的幫忙。
根據甜味劑的營養價值不同,市面上的甜味劑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營養型甜味劑,例如赤蘚糖醇、麥芽糖醇等,含有一定的熱量;另一種是非營養型甜味劑,例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熱量幾乎可忽略不計。
此次本刊選擇了口服玻尿酸中的三氯蔗糖、山梨醇(山梨糖醇)、麥芽糖醇和赤蘚糖醇四種主要的甜味劑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僅白雲山沒有檢出上述任何甜味劑。該款產品宣稱添加了山梨糖醇一種代糖,而山梨醇的結果顯示為「未檢出」。原因可能有兩種:
一是完全不含有該種代糖;二是該種代糖含量低於檢出限。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那麼白雲山這款產品與宣稱標示不符;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過低的代糖是否還能起到「減糖」的目的,有待考究。
《消費者報道》將檢測結果與疑問發至給相關生產企業進行諮詢,但截至發稿時仍未獲得企業回復。
姿美堂、POLA寶麗、SMEAL、美研社、娃哈哈檢出三氯蔗糖(蔗糖素),含量在0.0395g/kg~0.145g/kg,三氯蔗糖是一種高倍甜味劑,甜度可達蔗糖相對甜度的600倍。
糖醇類使用量最高的是WONDERLAB,麥芽糖醇和赤蘚糖醇兩者之和為42.5g/100g,其次是Swisse Me,為38g/100g,這兩款在主觀試吃中也被認為「較甜」。此外,中糧、黑零兩種糖醇類含量也超過10%。
糖醇好處多多,但是不宜過量食用。
攝入過多糖醇一般具有緩瀉作用,可能引起腹部不適、脹氣、腸鳴等消化道症狀。美國FDA、澳大利亞紐西蘭都有相關法規要求,如(美國)當合理可預見地食用量可能導致每天攝入50g山梨糖醇時,標籤上需註明「過量食用可能引起腹瀉」。
因此,為了確保消費者獲得足夠的信息,當添加糖醇超過10%的產品,建議商家應註明「過量食用可能引起腹瀉」等提示。
主觀試吃:黑零、WONDERLAB受青睞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原料生產銷售國,但是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口服玻尿酸仍是非常小眾的食品。
在電商平台上,口服玻尿酸的產品類型主要有糖果、飲料兩種。玻尿酸「入食」,給了消費者很大的想像空間,在食品中添加玻尿酸,真的能起到「點石成金」的效果嗎?味道怎麼樣?
本刊招募了10名志願者,對12款口服玻尿酸的香氣、口感作出了評價。
主觀試吃結果顯示,多款口服玻尿酸同質化現象比較明顯。從香氣及口感看,食品級玻尿酸的存在感並沒有很強。
黑零、WONDERLAB評分較高,分別為7.4分、7.1分。志願者評價黑零「外面有一層『膜』,有點像吃爆珠的口感」「口感很軟糯」,WONDERLAB「嚼起來很彈牙」「酸酸甜甜」。
SMEAL、美研社排名墊底,分別為4.3分、3.6分。SMEAL的塑料包裝受到了嫌棄,評價如「不知道是外面那個塑料瓶的味,還是本身飲料味,總之很『下頭』」「像喝一百美元的一桶原油,還沒提煉完成那種塑料味」;美研社主打燕窩、膠原蛋白肽兩種「美麗」配方,原料本身帶有淡淡的腥味,志願者評價「適口性太差了」「味道聞起來沒有想吃的慾望」。
【特別聲明】:本報道中試驗結果、提及品牌僅對測試樣品負責,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號產品的質量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