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跟劉邦只差三歲,卻感覺不在一個時代?

2022-08-10     仲安筠

原標題:秦始皇為何跟劉邦只差三歲,卻感覺不在一個時代?

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原名嬴政,別名始皇帝、祖龍、趙政,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十三歲繼承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秦始皇是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統一華夏,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南平百越、北擊匈奴,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實行三公九卿,修建萬里長城、打通西南,秦始皇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早期經歷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出生的確切地點在當時的邯鄲的廓城(大北城)溫明殿遺址和叢台以南,在今城內中街以東,叢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帶。是秦莊襄王的中子,商朝重臣嬴惡來的第35世孫,嬴姓秦氏,名政,因少避難於母族趙氏,故又稱趙政。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13歲的秦始皇被立為秦王。這時呂不韋為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侯,獨擅大權。即位時由於年少,國政皆由相邦呂不韋把持,並尊呂不韋為仲父。前239年,秦始皇年已21歲將親政,但此時秦國朝廷中卻掀起了激烈的政治鬥爭。

初呂不韋既把持朝廷,又與太后(趙姬)偷情。後見秦王政日漸年長,怕被他發現,想離開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便把自己的門客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鬍鬚、眉毛就獻給太后,供其淫樂。秦王政漸長,於是他們就騙他說太后寢宮風水不好,應搬離這裡。秦始皇信以為真,於是他們搬到雍縣的離宮,結果太后生下了兩個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也以秦王假父自居,在太后的幫助下被封為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嫪毐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是秦國中僅次於呂不韋的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秦王御璽及太后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秦王政早已在蘄年宮布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咸陽宮,那裡也早有軍隊,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沒過多久便被逮捕。秦王政將嫪毐車裂,曝屍示眾;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摔死嫪毐與太后所生的兩個私生子。次年秦王政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呂不韋知他與秦王的關係無法挽回,飲毒酒自殺。其後,雖然秦王政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書》,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其後他還是重用了尉繚、李斯等人。這時候秦始皇才21歲!

公元前225年,在滅掉韓趙魏之後,秦軍開始大力打擊社會上的反秦勢力,魏國外黃縣令張耳成了秦國通緝的要犯,張耳被迫隱姓埋名,逃到了楚國潛伏,劉邦和張耳的交往就在這一時期中斷了,四年後,嬴政最終滅亡六國,一統天下,此時嬴政39歲,劉邦36歲。

漢高祖劉邦

早期經歷

公元前256年冬月,劉邦出生於沛豐邑中陽里,和盧綰同年同月同日生,兩家非常要好,幼時和盧綰交好。劉邦出生十年的時候正是13歲的秦始皇登基之時

嬴政天下統一後也是平定百越國,攻打匈奴,修秦長城,擴張了秦國國土。這個時候,劉邦也有41的年紀了,呂公看見他時覺得以後一定會有大成就,將他的女兒嫁給他。

在秦始皇22歲的時候,他靠著多年來積攢的勢力斗翻了呂不韋和趙太后,而此時的劉邦呢?他還是一個十九歲的少年,他雖然也有很大的志向,曾經還想要加入組織,但是最後失敗了,只好再去投靠別的江湖大哥。

沛縣起兵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率領起義軍攻占了陳州(今河南淮陽)以後,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和秦朝公開對立。

這時,沛的縣令也想響應來繼續掌握沛郡政權,蕭何和曹參當時都是縣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們勸縣令將本縣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來,一來可以增加力量,二來也可以杜絕後患。

縣令覺得有理,便讓劉邦的摯友樊噲把劉邦找回來,劉邦便帶人往回趕,這邊的縣令卻又後悔了,害怕劉邦回來不好控制,弄不好還會被劉邦所殺,等於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將城門關閉,還準備捉拿蕭何和曹參,蕭何和曹參聞訊趕忙逃到了城外,劉邦將信射進城中,鼓動城中的百姓起來殺掉出爾反爾的縣令,大家一起保衛家鄉。

百姓對平時就不太體恤他們的縣令很不滿,殺了縣令後開城門迎進劉邦,又推舉他為沛公,領導大家起事,劉邦便順從民意,設祭壇,立赤旗,自稱赤帝的兒子,領導民眾舉起了反秦大旗。

這一年已經是公元前209年10月,劉邦已經有48歲了,秦末農民戰爭中還有一支強大的力量,就是原來楚國貴族的後代項籍(即項羽,項羽名籍)和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的蘇州市)起兵,兵力很快達到了近萬人。

在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兌現了先前的諾言,封韓信為楚王,彭越為越王,受封的韓信和彭越聯合原來的燕王臧荼、趙王張敖以及長沙王吳芮共同上書劉邦,請他即位稱帝。

劉邦開始假意推辭,韓信他們說:「大王雖然出身貧寒,但能率領眾人掃滅暴秦,誅殺不義,安定天下,功勞超過諸王,您稱帝是眾望所歸。」劉邦順水推舟地說:「既然你們大家都這樣看,覺得有利於天下吏民,那就按你們說的辦吧。」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按西漢前期以十月為歲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後),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劉邦即皇帝位後,初都洛陽,一個月後遷櫟陽,不久正式定都長安,開基肇始,史稱西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a35ff9869269f6b56d13f85eff12c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