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的!放下手機,滾去學習

2019-11-14     初中物理化學

手機,一個在上世紀末還屬於奢侈品的東西,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開始較大面積地走進了中學生的生活。對中學生來說,如今似乎已經成為了一件稀鬆平常的「必備裝備」。

相信很多的家長和同學都有過這樣的疑慮,中學生是否應該遠離手機?學校是否應該禁止中學生使用手機?高三的學生使用手機是否就等於提前落榜?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結尾有彩蛋哦,一定要看

怎樣看待中學生使用手機?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手機的研發越來越先進,手機的使用也越來越普及。這是一個社會現象,也可以說是社會進步的標誌之一。

中學生使用手機,變得像我們吃飯用筷子夾菜一樣普通,是一項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我們不能因為「筷子」有時候也能作為一種傷害人的工具就不使用筷子。手機,最主要的性能是作為一種方便通信的工具。作為學生,會使用手機,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也算一種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的能力。

1

對於「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問題,一直以來都頗有爭議。「一刀切」的想法會不會過於偏激?小車先給大家說說中學生使用手機的優缺點吧:

缺點

絕大多數人認為手機會對學生產生很多負面影響,比如:

「擠占」了學生的受教育機會

一方面是玩手機占用學習時間,甚至上課時間也有學生偷偷玩手機,導致學習任務完不成或者完成質量不佳。

另一方面是玩手機分散學習精力,很多學生沉迷於網絡遊戲、電子小說、網絡社交等,在課堂上心不在焉,無精打采。

「搶走」了學生的朋友和玩伴

手機可能會讓學生習慣孤僻獨處,自我封閉,甚至對社會交際產生抗拒心理,將來對社會的融入程度令人堪憂。

「侵蝕」了學生的身體健康

一方面手機減少學生的運動時間,缺乏適當的體育鍛鍊,會降低身體體質。

另一方面長時間低頭凝視電子螢幕,對頸椎、眼睛視力都有較大影響。而且手機存在輻射,學生處在成長發育期,可能影響正常發育。

「送來」了涉黃、暴力等不良信息

網絡充斥大量黃色、暴力、賭博、迷信等不良信息。由於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有限,缺乏辨別能力,好奇心較強,極易受到網際網路有害信息的影響,甚至沉迷其中。 

「助長」了攀比、作弊等不良風氣

首先是助長學生的攀比心理,追求奢華,樹立不正確價值觀,增添家庭的經濟壓力。同時,手機也為考試作弊提供方便。通過網絡搜索、簡訊發送考試答案。對班風、校風、學風、考風都有不利影響。

優點

然而,也有人認為不能因為個別學生的行為就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帶手機上學對學生來說很有必要。

接觸新鮮事物

這是一個網際網路信息時代,在學校、課本接觸到的東西畢竟是有限的。而手機能讓孩子儘早接觸到新事物,了解到最新的信息資訊,對開闊孩子眼界有很大幫助。

及時與家長聯繫

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突髮狀況,當孩子遇到危險或出現問題時,手機可以及時聯繫到家長、老師或警察,而平時家長也可以隨時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況。

獲得學習幫助

學習上遇到問題、而老師又不方便解答的時候,手機可以用來上網查詢資料,對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很有幫助。

2

再來看看網友們的看法

贊成派

主要理由是:

禁止不了;

必須尊重學生通信自由;

學生使用手機客觀實用性的需要(方便與家長溝通、擴充新知識)

建議管理方法:

加強正面教育,讓學生明白自己手機的主要用途,做到正確使用,宜疏不宜堵;

成立學生管理手機的班級「手機監管大隊」,學生自主管理手機的使用;

儘量與家庭溝通,避免使用智慧型手機,用老式手機與家長聯繫

反對派

主要理由是: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就是一台微型電腦,學生利用手機上網,分散學習注意力;

由手機使用造成學生消費的「攀比」心理

手機上網的不良信息給學生的不良影響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生利用手機在考試時直接下載試題答案,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建議管理方法:

班上宣布禁用手機的班規;

如果學生、家長有必要進行聯繫,可以直接打老師的電話聯繫;

父母在家可以約束孩子使用手機的頻率,最好不買智慧型手機。

中立派

主要理由是:

暫時沒有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禁不宜,放也不適。出了學校也很難監管。

建議管理方法:

建議相關機構加大管理力度,採取有效措施「凈化」育人環境,凈化網絡信息環境;

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老師和家長無法監管的時候,學生自己選擇放下手機,永遠比強制收手機的效果要好;

科研機構和手機廠商,應加強合作,積極開展相關研究,設計開發學習資源,大力推廣手機的學習應用,使手機成為一個移動學習的工具。

3

小編觀點:

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家長和老師應堅持適當干預、合理利用。直接沒收或生氣吼罵、甚至是暴打一頓,都是治標不治根的做法。

手機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孩子,但也能幫助孩子,關鍵在於如何使用。

正確做法:

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機,是因為對性的好奇,父母可試探詢問並委婉教育。如通過微信或郵件的方式,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識等;

有了溝通和信任後,與孩子一起協商制定玩手機的規則,如是否可以帶去學校玩、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時會有怎樣的懲罰等;

正確看待孩子使用手機,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如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籍更方便、手機搜索學習信息等。

4

沒有手機,你真的可以開始安心學習了嗎?

也許你現在心裡暗暗地想:沒有手機,我就能好好學習了……

但也有很多人是「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遠不能做到「沒有電子設備的干擾,就能夠進入高效率的學習狀態」。

所以想要長期提升效率,想要提高成績,你真正要做的不僅僅是放下手機,關鍵是如何用有限的精力,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學習、工作習慣機制。以下是幾點建議:

不要用時間來衡量勤奮與否

可能你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刷題,但是效果很差,因為花在這件事情的時間,並不代表勤奮。真正的勤奮並不是花費的時間有多長,而是效率和結果。

明確目標,並不斷修正自己

開始真正的努力之前,要先明確自己的目標,同時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要契合。舉例來說,比如你的長期目標是背會高考所需掌握的3500核心詞彙,那麼你就應該是把這些詞彙分配到每一天,從記住每一天的詞彙這個短期目標開始,逐步達成長期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每過一段時間就做一次總結,把這段時間走過的彎路統統羅列出來,看看是否達到了你的預期,想要達成長期目標,你的短期目標是否需要重新校對和調整,避免和原定方向偏離。

明確方法

我們在平時做題的時候,可以使用兩種方法:溯源法和發散法,來驗證自己是否在假學習。

溯源法是挖掘該知識點的本質,在學習過程中,對所接收的某項具體知識的出處或源泉進行認真的探索和追溯,從而掌握該知識的整個體系,特別是它產生、繼承和發展的線索。比如語文學習,大家在做一篇閱讀理解時,我們除了要看到文章中的字面意思,更要查閱作者生平經歷、寫作緣由,了解作者遭際境遇,進而還原文本完整內容,探究作者創作動機。

發散法是從多個層面去解讀、認識一個事物,即滾雪球式的學習方式。比如地理學習,(52°N;0°),大家可能都知道這是倫敦的位置,從0°經線,我們可以知道它的時區,從52°N,我們可以知道它是處於亞歐大陸西岸,受西風控制,因此氣候類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光照不足,不適合糧棉作物生長,適合多汁牧草生長,帶來的結果就是乳畜業發達,由此又涉及到城市化的進程……

學會反饋

反饋是一種及其重要的行為,它是調整方向的重要依據。你給予自身反饋的能力越強,就可以越快的發現自己的錯誤,更快的彌補缺陷,然後進步。

除了自我反饋,你還可以找你的任課老師、你的學霸同學、你的網課老師進行反饋,讓他們幫助你找到問題,比你自己埋頭鑽研要高效的多。

無論是哪種方式,最重要的是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並及時做出調整。

重視差距

很多同學只關注自己在班級或者年級中的位置,這種想法非常錯誤,應該著眼於區縣,乃至整個省,畢竟你是要和他們所有人競爭。

多和自己做比較

要定期審視自己,對比上一個階段是否有進步,你做的就是要超越上一個階段的你。

強化執行力

強迫自己去學習,規定在一段時間內,完成一項學習任務,在時間段內只專注於這項任務。比如每天起床之後先背半個小時的古詩詞,其他的什麼都不要去想。如果實在靜不下心,可以給自己制定一些懲罰機制,讓家長或者同學監督自己。

記住一句話:放下手機不難,去學習也不難,貴在堅持。

真的有高三玩手機還能考上重本的人嗎?

答案是:有的!

來看看這些過來人是怎麼說的:

@知乎用戶羊羊是個小機靈鬼:

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都不一樣,我就希望我可以勞逸結合,我就喜歡這樣有學有玩的學習方式。該學的學,該玩的玩。該知道的娛樂我還是要了解一點,不然聊天我都接不上梗不是嗎。我不想成為一年到頭除了學習沒有任何娛樂的學習機器。而對我來說最方便,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空閒的時間裡,看看手機,了解我想了解的東西。

我現在高三,手機放在宿舍,早上起來不玩手機直接出門,然後上完早上的課,吃完飯,回宿舍之後玩個半個小時手機。我覺得手機對我的影響不大,而且我有很多想買的東西、想搜的東西、想了解的事情、不知道單詞的讀音、最近發生的大事、有什麼問題問老師的、我都可以利用這些時候玩手機去掌握。

所以,我覺得手機並沒有影響到我的學習,甚至還有幫助。手機當然是有危害的,我也是從被危害過來的,初中就是網癮少女,上課玩睡覺玩,只不過現在學會了控制(也是覺得手機玩多了真的沒什麼意思),還是學習有意思,排名的進步有意思。

@知乎匿名用戶:

我收到了清華錄取通知書。我手機癮平時不大,手機對我來說就是個消遣,大概相當於很多男生喜歡打球,我能控制住它,沒有被它控制。就高三最後一學期學習壓力使我沉迷手機,每天1小時都是少的(當然現在回想一下時間還是挺長的,不提倡哈)。

而且我不算腦子好不用學那一批的。我們學校學霸都是會玩的,比如說我們班另個清華經常帶我打王者,學校一個保送北大的小姐姐據說吃雞技術碾壓全年級男生。我們班考上985/211的很多同學跟收繳手機的班主任鬥智斗勇的本領很強,真正完全戒掉手機的沒幾個,都是成績稍微下降了就戒兩周,成績恢復了再找個藉口從班主任那要回來。

再說你手機沒了上哪裡了解時事?作文素材哪裡來?不刷美劇英劇你語感怎麼培養?出門吃飯付錢老闆都沒零錢找,只能微信支付這樣子。

學習好的同學都是在有限的時間裡追求無限的效率,但是總有人覺得要想學習好,就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醒醒吧,純拼時間的學法用我們班主任話說,就是虛假的努力。

在這裡也要給出手機的正確使用姿勢:學習的時候千萬不要想著回去看手機多麼愉快了,同理玩手機的時候也不要糾結學習的事。

高三勞逸結合才是王道,每天安排好自己的學習任務(包括作業和自己刷題),今天做不完就熬熬夜,早早完成就去浪啊。

@知乎匿名用戶: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手機再也沒有哪一天離開過我,一直到高考前一天我還是每天刷一波豆瓣、知乎以及有趣的公眾號的,每天一定要讀會兒閒書,題可以不刷,小說一定要看那種地步。以及我有經常記日記的習慣,這些都是所謂的浪費時間不務正業的事兒,但我並沒有覺得會嚴重影響學習,相反我屬於那種不玩好就學不好的人。

在學習的時候,我非常清楚自己的缺陷在哪裡,所有的學習方法都是高效高強度的只針對自己情況的只適用於我自己的方法。我一直覺得去向老師前輩請教學習方法很扯淡,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學習方法,自省真的很重要。

當你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需要怎麼做,並高效地把它完成,剩下的時間當然可以安心做喜歡的事,這樣學不會比那些天天刷題到凌晨兩點的人差,甚至更好。

最後考上了復旦大學中文系。

劃重點!這些在高三還玩手機的同學無一例外地傳遞著同一個信息,那就是不被手機控制!

那高三的同學如何正確使用手機?

有取有舍派

@喝冰咖啡也會醉:

很簡單,就是刪軟體和裝軟體。刪微信功能里的漂流瓶、搖一搖,最好把朋友圈也關掉,打開QQ的離線功能、微博、淘寶、海淘軟體、遊戲一定要刪,裝學習app。

@匿名用戶:

儘量簡化手機中的軟體,認為使用頻率不高或阻礙學習的軟體都卸載。

硬核派

@ergirl:

要我說,不使用最好。因為智慧型手機就是建立在娛樂基礎上的,我相信會有孩子能管住自己,但那絕對不是大多數。對於孩子而言,最安全的辦法就是給他一個只能用於學習的智能產品,比如OK學習機,截斷任何的娛樂措施,只能用來學習和做題。

@你喜歡梅西嗎:

高三正確使用手機的方法:交給父母。

@徐琨:

不要欺騙自己了,手機對於學習的所有功能都有可替代品,而且替代品比手機更好。高中學習資料在精不在多。基本每門科目高三把學校作業做做上課認真聽講,再買點模擬試卷和真題試卷合集做做就夠了。

@GGRG:

話不多說了,看圖吧

不僅可以杜絕網癮,還能用來砸核桃,進而達到補腦的功效。

@Azzzzzze:

平時用老人機,要查題就用你家人的手機查,但其實最好問老師,能夠給你解答清楚。

@花生啦啦啦:

相信我,自制力差的話就別有手機。根本管不住自己啊摔。乖乖把手機上交,好好學習,多刷題,畢竟我的高三就是玩手機跪的。

@Flora:

當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輸了。

建議:

自制力差就不要使用智慧型手機了,使用老人機吧,要求高的話用個能聽音樂的也行

離不開智慧型手機的話就卸載社交娛樂app,合理利用學習app,給自己制定一個嚴格的玩手機時間限制,沒什麼事就關機或者飛行模式吧

高三的同學還問什麼要不要使用手機,趕緊去學習!!!有玩手機的精力,還不如多刷幾道題,多背幾首古詩詞啊!!!(嚴肅臉.jpg)

最後,一組手機壁紙送給大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ZveZW4BMH2_cNUgYMG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