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高速無人機的「火眼金睛」:穿透熱障,令對手無所遁形

2019-12-14     無人機網

目前,高超音速飛行器是各個大國競相研究的尖端技術,用於戰略偵察、打擊任務,現有的防空體系很難攔截。國產新型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國慶時亮相,引來無數關注,被國內外媒體稱為「無偵-8」。不過對於其具體性能,外界能卻所知甚少。

近日網絡上出現了一組無偵-8的想像圖,展示了其由轟-6K機腹下掛載的場景。其先由載機攜帶,飛到萬米左右高空投放,然後點燃兩台液體火箭發動機。外界猜測其可以達到4萬米的高度、4到5馬赫的飛行速度。

眾所周知,速度超過2.5馬赫之後飛機就會遇到「熱障」問題。著名的SR-71「黑鳥」偵察機可以達到3馬赫、3萬米高度長時間巡航,大量採用鈦合金來應對高溫;而米格-25則更絕了,用不鏽鋼來應對高溫變形。

「熱障」就是速度太快,空氣與機體摩擦產生幾百度的高溫,令機體金屬結構受力性能減弱。其實不僅機體結構,光學窗口和玻璃也會受熱變形,甚至嚴重影響光學偵察設備成像精度。圖為「黑鳥」的偵察相機設備,6分鐘就能拍攝約32萬平方公里地區的照片。

「黑鳥」還只是三倍音速,而現在的高超音速無人偵察機速度更快,可達5倍音速或更高,對光學玻璃耐熱性的考驗更高。此前國內在該技術領域是空白,但近年來在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的牽頭攻關下,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

例如,根據2015年刊登的公開資料,國內已經對高速飛行器光學窗口的氣動受熱變形問題展開了大量研究,還進行了實際飛行驗證,結果完全滿足使用需求。可以推測這些新技術可能隨著無偵-8服役而投入了實際運用。

像耐熱玻璃結構這樣的單項技術,只是無偵-8眾多高科技的很小一部分。高精度、高速度光學遙感相機,快速壓縮處理和加密,並通過衛星和數據鏈實時回傳,為己方彈道飛彈、巡航飛彈等打擊武器指示目標。這就相當於給我方遠程快速打擊力量,安上了一雙「火眼金睛」。

未來高技術戰爭中,「發現目標」才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各類衛星、新型高速無人偵察機、大型無人預警機、無人遠程潛航器等等,這些新式裝備將打造出一幅天羅地網,監控航母編隊、島鏈基地調動動態,令任何對手都無所遁形。【文/妹子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ZAyB28BMH2_cNUgiDT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