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故事內容為網友「青青草」的生活經歷,有些人嘴甜心狠,有些人刀子嘴豆腐心,這位網友深深體會到了這一點,年邁的婆婆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也已經對自己的生活無能為力了。以下內容已隱去真實姓名,網友們認為這個婆婆的晚年生活該何去何從呢?
我結婚的時候,婆婆一直嫌棄我不會說話,說在農村老家,這就是典型的不會行事,還說作為家裡的老大媳婦,這樣下去村子裡的人都不會和我們交往了。因為我不會說哄人高興的話,所以從小我媽讓我少說話,這也是婆婆認為我不會行事的原因。
在村裡種地是不會有出路的,所以我和丈夫一起來了城裡打工,乾了一年多以後,我們發現當地賣的一種花在我們老家很常見,據說有藥效,還說對風水好之類的。我們認為這是個不錯的商機,就回老家用自家的6畝地大量種植。因為之前這個地是婆婆種著,被我突然收回去,她意見很大。
第一年成功之後,我們小賺了一筆,所以第二年又多包了20畝地,準備擴大規模。婆婆見我們這能賺錢,就主動要來幹活,還說把她和小叔子的地全包給我。因為這在計劃外,我擔心銷路,所以就沒有同意,但答應了婆婆可以過來幹活,每個月給她1200塊錢。
那一年我懷了孩子,花也賣得不錯。第三年開春,我生下了女兒,婆婆除了來地里上工之外,對我和女兒非常冷淡。我知道她重男輕女,所以不跟她一般見識。遺憾的是那一年花種得不好,賣的也不好,所以剛剛夠本錢,婆婆因此大罵我女兒是喪門星,說因為我女兒的出生,剛剛見起色的家境才又跌了下去。
說實話,如果是放在當今這個年代,有人這樣說自己的女兒,估計大部分人會直接巴掌招呼上。但我那個年代不能跟婆婆反抗,我只好再次帶著女兒離開,花不種了,再回城裡討生活。我老公一直很愛我女兒,所以也怕婆婆那些話影響孩子,同意了我的決定。
後面我們做了一點小生意,沒有發大財,只能勉強餬口。女兒兩歲的時候,小叔子結了婚,婆婆和妯娌相處得特別好,經常有老鄉跟我講婆婆到處夸妯娌,說小兒媳比大兒媳會來事多了,以後這個家還得靠小兒媳支撐,否則一個好好的家,就被大兒媳這樣拎不清的糟蹋壞了。
那幾年我是能不回去就不回去,妯娌生兒子的時候,我禮節性的回去送禮金,婆婆當著街坊的面諷刺我:不僅生不齣兒子,連好好的花田也因為生女兒搭進去了,不像小兒媳,命里有福氣,如今是生了兒子,以後還會大富大貴。
我帶著女兒回城裡,發誓一定要把日子過出個樣子,讓他們都對我們刮目相看。女兒上幼兒園之後,我和丈夫支起攤子賣菜賣花,那幾年有些花卉剛剛興起,我們跟著流行趨勢又賺了一些錢。剛好女兒學習附近的一個小區開盤二期,我很喜歡這個房子,因為附近小學到高中全有,房價高一點,但是住起來划算。
我們算了一下手裡的錢,還差著8萬塊錢,就可以買下一套房子。我丈夫說回婆家要一點,畢竟買房子是大事,婆婆給小叔子蓋了新房,並沒有給我們蓋,如今買房請她出一點是應該的,多少不要緊,有一分算一分。可我丈夫回去了一趟,垂頭喪氣地回來了,原來婆婆說她不會來住我們城裡的房子,所以也不會出錢。
我是又氣又急,眼看著房子名額越來越少,錢又不夠,我怎麼能不急呢?後來是相鄰攤位的大姐告訴我可以找中介想辦法,後來中介墊資買房,然後我們又抵押貸款,多花了一些錢,但好在房子是我們的了。別問我為什麼不分期,因為我們不是當地戶口,所以手續很複雜。
到今年我已經搬進新房7年了,欠款早就還清,我也落了當地戶口,正計劃買二套房。前段時間,婆婆卻突然跟我丈夫說要來城裡住一段時間。我第一反應就是拒絕,但是我丈夫說婆婆這麼多年在農村,從來沒來過城裡,更別說這個城市了,帶她逛逛,也算是我們盡孝心了,省得她百年之後我們遺憾。
我答應了丈夫的要求,我因為身體的原因沒能要二胎,我丈夫這麼多年並沒有因此厭棄我,所以我對他的大部分要求都會同意。接婆婆來了之後,最不適應的是我女兒,因為婆婆早上起得特別早,總在家裡弄出很大聲音,女兒本來就不夠睡,所以對奶奶的態度特別不好。
我勸女兒奶奶就在這兒住幾天,堅持一下。結果婆婆這一住就不打算走了,還要去我們市場上的攤位上看看。這一去不要緊,婆婆一會兒嫌我丈夫賣菜讓錢太多,一會兒嫌我賣花送花不划算……這麼多年我們生意就是這麼做過來的,所以才有很多老顧客光顧,婆婆拿著在農村集市上的思路完全不合適。
我本著她過來就是散心的原則,所以也不跟她計較。婆婆說好了來城裡玩,我和丈夫已經帶她把這城市逛遍吃遍,她一邊喊著花錢多,一邊特別享受。可這住了都快兩個月了,她卻沒有要走的意思,我這才意識到問題不簡單,我給同村的熟人發信息,這才得知婆婆來這邊的原因。
原來妯娌的因為婆婆這幾年幹不了農活,對她越來越不滿,雖然嘴上還是親親密密的叫娘,但是家裡吃的喝的都背著婆婆,公公還能跟著建築隊打點零工,所以妯娌對他還算好。婆婆意識到妯娌太現實,怕過幾年動不了會被妯娌趕出來,所以跟妯娌大吵一架之後,跟村裡人說:「老大媳婦人傻,我去城裡當家去了,不跟這個小沒良心的過了,跟我的傻兒媳婦過去咯。」
聽罷我真的是哭笑不得,婆婆自認為聰明的不得了,輸人不輸陣,可實際上做的全是鼠目寸光的事情,她覺得我不愛說話不善交際,所以她在村裡說的話我不知道,可其實我們這幾年幫助好幾個老鄉在我們這邊落腳,有幾個不錯的朋友,她這些事我只是不想知道,可不代表就真的能瞞我啊,哎,讓我怎麼說這個老太太好啊。
知道了婆婆的意圖之後,我反而不著急了,只要不是老家出了大事,其他的都不要緊。我和老公商量了一下,既然婆婆過來了,我們就養著吧,家裡也不缺這口飯,過幾年公公做不動工了也接過來。那天我故意逗婆婆:「婆婆,這房子你沒出錢,怎麼住起來不走了。」
婆婆臉紅了,但是跟我耍賴起來,瞪著眼說:「我不出錢你也得給我養老,我都老成啥樣了,我哪兒有錢給你買房。」我故意嚇唬她:「這房子沒你的份,你不能住這兒,你那麼喜歡小兒媳,你跟她過去啊。」婆婆氣得回房間躺著,我也不再逗她了,雖然年輕的時候吃過她的氣,可她畢竟年齡大了,我能怎麼辦,養著唄。
事事兒有話說:這個婆婆是典型的偏心和重男輕女,小兒媳是看起來八面玲瓏的人,甜言蜜語哄的老太太給錢蓋房,大兒媳只會埋頭苦幹,笨嘴拙舌惹得老太太瞧不起。但時間是解釋一切的良藥,小兒媳最後被證實不孝順,大兒媳反而是給她養老的那一個,這樣的結局真是令人唏噓。
哪個父母不偏心呢?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父母敢拍著胸脯說自己做到了一碗水端平,中國家庭的傳統是向男不向女,如果兩個兒子更顯得偏心,有的是偏心過得不好的,有的是偏心過得好的。總之一個家庭一個樣,沒有模板,也沒有標準,因為父母這個職業沒有上崗培訓和考試,也沒有行業規範。
遇到這樣的父母,真的到了晚年我們就能坐視不管嗎?我相信那些大喊著「年輕時你不幫我,老了也別指望我養老」的姑娘們,最後仍然是養老的主力軍 ,因為我們不忍心看到老人孤苦無依。日久見人心,時間能見證一切。
本文由大俠李事事兒原創,歡迎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