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凌,還在教育「怎麼不告訴老師」?總是治標不治本
作為父母,都希望能夠培養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更多的是培養孩子待人接物時的禮貌,還有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很多行為都透露著家教。中國式家長溫和式的培養方式,向來都是只教孩子好的一面卻從來都是避重就輕,甚至孩子在面對到霸凌的時候,只會選擇默默忍受。
其實,面對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就連家長也不知道科學的處理辦法是什麼,所以,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都是「報告老師」,全班有那麼多的孩子,如果還一味地讓交給老師來解決的話,老師肯定也不能面面俱到。那麼如果讓孩子直接還手的話可能會引起更大的暴力,所以,這也是很多家長不願看到也不願意教的。讓孩子學會還手真的有錯?
要教育孩子不欺負別人,但是也不能受欺負。
有人說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熊家長,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欺負別人是本事,所以對孩子欺負別人睜隻眼閉隻眼,父母三觀不正自然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所以父母應該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負別人,更不要以強凌弱,但是也要避免讓別人欺負自己。
但是也需要有能力不讓別人欺負自己,膽小可能是因為沒有力量。為了讓身體強壯,要進行體育鍛鍊,增強肌肉的力量,孩子自己有了力量,他就不會再膽小。而且,也才有了打回去了資本。
如何防止自己的孩子被欺凌?
1.鍛鍊要趁早
早晨去鍛鍊的路上,我經常看到一對父子在路邊做伏地挺身,男孩兒有七八歲的樣子,父親和兒子兩個人並排,他們的腳蹬在馬路牙子上,手卻撐在馬路上,這樣他們腳的位置比手的位置要高,他們一邊做一邊在數數,可能是約定了要做多少個。
這個爸爸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來教自己的兒子進行鍛鍊,而且練習手臂的力量,大家都知道伏地挺身需要足夠的力量才能做下去。所以,父母要做出表率,帶孩子去鍛鍊。李玫瑾教授說可以先練跑步,再練游泳,鍛鍊全身的肌肉。
作為家長不是要鼓勵孩子去打架,但是孩子們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發生衝突和校園霸凌,我們要教給孩子不去欺負別人,但是也不要受別人的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