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今最具知名度和市場號召力的相聲搭檔,郭德綱和于謙已經合作了20年。
這20年間,他們各自也都與另外的相聲演員短暫組合表演,但多年之後回顧再看,這兩個人還是最合適的合作夥伴。
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因為對方存在,往悲觀里說他們有人可能都說不成相聲,往樂觀里說至少他們不會在相聲行業取得後來那樣的成就,德雲社的事業也不會擴大到後來這樣。
有人不免發出這樣的設想,如果萬一有那麼一天,于謙不再和郭德綱合作,那麼郭德綱還能找到于謙這樣專業而默契的好捧哏嗎?
01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來說一下於謙對郭德綱為什麼那麼重要。
在遇到于謙之前,郭德綱也與王玥波、張文順等很多演員合作過,這些人也各有特點,總體來說郭德綱也都能適應。但自從和于謙遇到之後,兩人就互相感覺演起來舒服,幾年之後又有過多次合作,最後就作為固定搭檔合演下來,直到如今。
于謙的捧哏藝術非常全面,當年經過科班學習,後來又在社會上如魚得水,加上性格和愛好使然,因此他既有傳統相聲的功底,又不與社會脫節,對於本事全面的郭德綱的來言,總有去語予以應對。換一般捧哏,還不要說出彩兒,能把郭德綱這樣的人表演全接住,就已經非常不容易。
02
那麼萬一,我是說萬一真的有這麼一天,于謙不再和郭德綱進行搭檔,不管是在德雲社還是在外部,郭德綱都很難再找到這樣的好搭檔。
目前德雲社內部的好捧哏都有誰呢?孫越算一個,欒雲平算一個,閻鶴祥算一個。這些人不是郭德綱的徒弟就是他的師弟,年齡都比他小很多,而按照一般規矩哪怕捧哏也不能年齡過大,但至少也不能比他小太多,否則不利於捧哏逗哏進行發揮,觀眾也比較難接受,因此在內部找替代于謙的人,還真找不出來。
尤其對於他的徒弟們來說,儘管說台上無大小,台下立規矩,但面前的逗哏明明就是自己的師父,進行捧哏和調侃的時候,難免會心裡打鼓,不會像于謙那麼瀟洒自如,毫無心理負擔。
有人也許會提出請楊進明。楊進明當年和楊議搭檔確實貢獻不小,但如今年歲有些過大,表演風格與當年有很大不同,並不是給郭德綱做捧哏的好人選。
03
那麼,如果從德雲社外部來找呢?恐怕也是很難。
一方面德雲社作為班社沒有這樣的規矩和先例,第二方面也是幾乎不存在這樣的人。郭德綱當然也有一些相聲圈的朋友,但他尊重和願意往來的演員包括馬志明和楊議比他都大不少,況且還都是逗哏演員,幾乎沒有可能進德雲社給他當捧哏。而其餘的相聲演員,他還不一定那麼願意合作。
總而言之,不管是德雲社內部還是外部,都難以找到一個替代于謙的相聲演員來與郭德綱搭檔。
04
其實說了半天也是杞人憂天,郭德綱和于謙既然已經合作了這麼多年,說明兩人不管在業務上還是脾氣秉性上,都是非常合得來的,最主要是到了台上表演默契,這是非常難得形成的,一旦形成對當事人來說就不容易也不捨得放棄。
另外對於觀眾來說,他們也太希望兩人一直走到底了。就像郭德綱在相聲段子中說的,將來他們倆成了滿頭白髮的老頭兒再一起登台說相聲,那會是多人感慨的畫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