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結束分裂,隋文帝休養生息,為什麼還是二世而亡?

2020-10-06   星稀月暗

原標題:隋朝結束分裂,隋文帝休養生息,為什麼還是二世而亡?

隋朝結束分裂,隋文帝休養生息,為什麼還是二世而亡?

隋朝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300年的分裂割據狀態,實現了自永嘉之亂衣冠南渡以來中國又一次統一,使中國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經過隋文帝楊堅二十年的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經濟發展迅速,隋文帝實行均田法,減輕賦稅徭役,人民生活富足,史稱「開皇之治」。

可為什麼如此大好局面,卻在隋煬帝手裡短短十幾年便滅亡?

很多人認為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農民起義。

其實我們想想,哪個朝代沒有農民起義,可又有幾個朝代是農民起義勝利的結果,大部分都是失敗告終,況且隋朝剛剛二世,隋文帝又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即便隋煬帝不惜民力、急於求成的施政風格,令百姓苦不堪言,難以忍受,導致農民起義。

然而從結果看,得到天下的李淵等人,也並非農民,而是出身貴族。

可見門閥的力量才是隋亡的主要原因。

自東漢以來開始,門閥與皇權就在不斷鬥爭,到兩晉時期尤盛。隋文帝建立了隋朝後,深知關隴門閥的實力,自己也害怕有一天自己被這個集團支持的強人取而代之。

為了遏制關隴門閥的勢力,隋文帝創造性地發明了科舉制,也是在和門閥勢力正面對抗。而隋煬帝推行的政治改革,同樣為了限制、削弱關隴集團的勢力和影響。

隋末各地爆發動亂,其實各地的門閥世族在這場動亂中充當著重要角色,他們擁有不弱於朝廷的武力,隋朝的滅亡又過於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貴族在後面的推波助瀾。

對於隋朝的滅亡,其中還存在著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從隋煬帝前期的一系列做法來看,他非常有抱負,也非常有眼光有遠見,並非我們了解的那麼昏庸無能。

但不可否認隋煬帝的改革也好,還是一系列的軍事舉動,都有點過於激進。正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以至於隋末局勢一發不可收拾,隋朝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