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時間積累的過程,2021考研的小夥伴們離自己的考研日期還遠,所以正是養成良好的備考習慣的好時機。
摘要:2021的考研小白們,你們對考研夠了解了嗎?作為考研新手,必須要知道的一些常識是哪些呢?
1、考研到底難不難?
考研難不難,取決於你的自身基礎水平和考研複習情況,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評估,誇大和輕視其難度都是不合適的。備考之前你的基礎是無法一下子改變的,但可以通過後期認真準備,去達成你想要接近的目標。
如果你一開始就覺得基礎不好,打退堂鼓,或者抱著吊兒郎當的態度去備考,那麼考研難度就會非常大。如果你選擇了與自己實際水平相符的院校,並嚴格按照制定的複習計劃去執行,那麼考研的難度就會降低很多。因此,考研說難很難,說容易也比較容易。只有在你花了足夠多的時間、足夠多的精力的情況下,我們才可以說,考研其實並不難。
2、平時成績好才有希望考取研究生
由於研究生入學考試只是考公共課與專業課,與複習的認真程度、複習的時間長短以及方法正確與否有關,與平時的學習成績關係不大。除非你想走保研之路,學習成績還是比較重要的。
考不考得上的關鍵還是複習得如何,不要因為平時成績不好就不敢考研。對於考研來說,平時的成績沒有太大參考價值,因為你可能不太喜歡學,所以沒有用心,因此,平時的成績常常不能代表你的真實水平和潛能,是不作數的。
3、何時開始準備考研比較好?
這個要根據是否跨專業考研來決定,如果是考本專業,那麼我覺得大三下開始看數學以及一些專業課就可以了。如果是跨專業,則最好是大三上就開始學一些該專業的課程或直接讀該專業的考研指定參考書,然後在大三下開始看與指定參考書的書名相同,但作者不一樣、內容也有些差異的教材,這樣可以增加對指定教材的理解,也可以降低考試時出現沒見過的內容的危險。
可能由於考研競爭激烈,據說很多學校的專業課大面積超出指定教材,有時甚至超過一半的考試內容都在指定的參考書上找不到(主要是經濟類和純文科的專業),所以早點讀些其他教材非常重要,如果指定的教材明顯不夠權威、內容太淺或內容不夠全面,更應該仔細研讀與該書同名的權威教材。
4、正式準備考研前該做些什麼?
首先應該向已經考上的前輩請教考研經驗,無論他們考上與否,都有一些經驗教訓值得你吸取,可以儘量減少大的、方向性的錯誤。並且還需要了解你要報考的學校往年的招生情況,收集備考資料,還要關注新的招生簡章的指定參考書有無變化,應該在開始埋頭複習前,瀏覽該校的主頁,看新的招生簡章,確認指定參考書有無變化。
5、如何解決考研與其他事情的衝突?
既然選擇了考研,那麼就意味著在考研結束前,你沒有多少時間去找工作,也不應該花太多的時間找工作,否則到頭來落個兩頭空。如果在考試結束後你發現自己真的考得很糟糕,那麼你也完全可以在考研結束後的寒假和第二學期找。如果你早早地想著如果考不上就去工作,早早地老想著為自己的失敗留好退路,你通常是考不上的。
上課期間儘量不要逃課,否則掛科太多會影響畢業,不妨在不是很重要的課上看考研內容。如果複習時間真的很緊,期末考可申請緩考,但如果對成績要求不高,一般經過短期準備,期末考還是可應付過去的。
6、複習安排如何規劃?
不同的專業要求很不一樣,公共課方面一定要先了解考研所包含的內容,專業課要注意各校的專業課考試的特點。確定了內容之後再去制定每個階段的複習計劃,最好詳細到每個月每一周,這樣你就有清晰的任務安排,例如最好在暑假前把公共課都複習一遍,這樣才能進入強化階段。
7、參考書目去哪裡獲取?
公共課方面可以選擇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版本。而專業課可以選擇去目標研究生院官網、各考研網站與論壇上尋找以及向已考上的學長學姐詢問,當然,歷年專業課真題最重要,只要指定參考書沒有很大變化,專業課真題越多越好。
8、複習時有哪些基本技巧?
(1)一定要把數學、英語政治的全真題做很多遍,最起碼兩遍。全真題是寶,模擬題是草,甚至連草都不如,特別是大部分英語模擬題。
(2)專業課試卷只要指定參考書沒有很大的變化,能複印多少年就複印多少年,即使比較貴也要複印。如果你認真複習的話,考研的風險可能更多來自於專業課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式的不確定性。得到更多的專業課試卷可以大大減少這種不確定性。
(3)如果能複印到你要報考的該校該專業的同學的專業課筆記,請想辦法複印,特別是文科性質的專業,考題經常與筆記密切相關,書上只提到一句話,也許筆記里老師論述了一大段,完全可以出個大題,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
(4)如果該系有辦專業課的考研輔導班,那麼必然經常會漏題,即使無法參加也儘量複印到輔導班的課堂筆記(很少好學校會辦專業輔導班,因為辦專業輔導班對外校考生是很不公平的)。
(5)英語的閱讀理解不要亂做模擬題,毫無用處,首先是要把全真題搞得很熟,仔細分析,找出命題人的出題思路和技巧。如果歷年的閱讀理解都搞得很明白了,沒有題目可做,就做六級全真題里的閱讀理解,然後仔細分析。
(6)不要僅僅依據一兩年的專業課試卷猜測那些會考不會考,專業課可能經常出乎你的意料之外!經常會有一些你考前覺得有點偏甚至很偏的題目,所以要儘量多搜集到很多年的專業課試卷。
(7)數學不多做題,那就別考算了,肯定考不上的,不用浪費時間了。
(8)如果數學基礎不好,請在複習第一遍時讀那種用於大一學生入門的單科配套輔導書,而不是專門為考研寫的複習書,因為那些書會從初學者的角度來講解問題,對基礎不好的人真正理解有關內容很有幫助。
9、考研有哪些常見的方向性錯誤?
(1)只根據前一年或前兩年的專業課試卷,胡亂認為一些東西不會考,不全面複習,結果經常是你認為不會考的,它偏出了個超級大題。
(2)到開始正式報考的時候才決定考不考研,匆匆忙忙做決定,很少有考上的。
(3)自以為基礎好的科目不認真複習,以為憑基礎好應該能過,經常會考得很爛。
(4)考文科類的研究生,卻沒有多打聽清楚該專業的歷年考試題的出題範圍,比如說有許多文科類的專業課的題目是指定教材裡面沒有的,而是在最近幾年的學術雜誌或學術專著才有的,你卻一點也不知道,一點也沒有讀。
(5)高數和英語不做題目或很少做題目,英語作文和翻譯也很少訓練,光看答案,考試時才發現速度不快、時間不夠。
(6)全真題在考前看都沒看過,或是看得很少,整天都在做模擬題,浪費時間。
10、考研過程中如何自我激勵?
一開始你會覺得考研生活枯燥、困難重重。不妨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在考研過程中,只要你每天都能做到專注複習,就能體會到自己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有所收穫。一定要不斷鼓勵自己要堅持下來,無形之中也鍛鍊了你的意志力,這種體驗會受益終身。
在考研複習的之餘,也要注意鍛鍊,晚上或下午可以去操場跑跑,考研不僅要毅力,也要體力的。如果讀煩了最好休息休息,去外面或西湖邊走走。放鬆了之後再讀,不要過分強迫自己讀書,效果不好。周六下午或晚上可以休息一下。
心情要愉快,要每天想像考上了之後如何如何,而不是萬一考不上會多麼沒有面子之類的問題。可以經常設想考完之後如何大爽一把、大睡一把、去哪裡大玩一把,以此激勵自己。
11、參加初試和複試時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於初試:考研初試前最好提前去熟悉考場,安排好住宿,準備好相關證件和考試文具,相同的筆請全部都要多準備幾支。考完一門後不要馬上對答案,也不要覺得某科考不好,中途放棄考試,一定要堅持考完。堅持到底,最終還是考不上,那也可以問心無愧。
關於複試:如果你估計自己能夠上線,或是已經順利拿到了複試通知,最好提前開始複習,多了解一些該系該專業的情況,關注專業領域最新動態,並嘗試聯繫導師。如果成績不是很理想,複試和調劑兩手都要準備。
12、讀研究生究竟有什麼意義?
研究生的生活和本科時的生活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你可以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時間,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你對學術研究有興趣,可以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深造。如果你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可以跨專業報考自己喜愛的學科。並且在讀研時,你還有2~3年的時間為自己未來的職業做適當的準備。總之,考研會讓你的人生道路增加更多選擇。
13、該讀什麼專業的研究生?
在研究生階段,你所選的專業可能直接影響你能進入什麼樣的行業,因此最好從自己的興趣志向出發,如果沒有特別感興趣的,也要選擇就業前景相對較好的專業,並與自己的性格相符的,否則你很難堅持讀下去。如果說在本科時讀個好學校比讀個好專業更重要,那麼我認為,對大多數人而言,在研究生階段,專業的好壞可能比學校的名聲更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你能進入什麼樣的行業,而行業的好壞是極其重要的。
14、跨專業考研需要注意什麼?
如果跨專業,你要考慮清楚要跨什麼樣的專業,是跨那些統考的專業,還是跨那些自主命題的專業?如果是跨學科,要看本科專業和研究生專業之間是否存在一些內在的邏輯關聯。例如本科學數學,你考經濟學、統計學,可能會得到老師的青睞;本科學外語,你考新聞傳播學可能有一定優勢,你和其他同學相比就有了一定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15、應屆考研還是參加工作後再考研?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計劃,因此,無論是應屆考研,還是在參加工作後再考研,都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你在畢業後直接就能進入你想去的行業工作,則無論是應屆考研還是等工作幾年之後再考研,都是可以的。
如果你不喜歡本科專業,還是建議應屆考研,因為工作之後要考研究生通常都要辭職考才能考上,而且時間也遠沒有應屆時這麼多。在本科期間,花上一年左右的時間全力準備,考進一個自己比較滿意的專業讀研究生是完全值得的。
16、考研成功需要哪些條件?
成功=實力+信息+運氣。
實力這個自不用多說,打鐵還需腰板硬嘛!
信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去關注和收集,考研大的特點之一就是信息不對稱,有時候你會為收集參考書目花上很多時間,因為每個學校考研信息的公開程度不一樣,更不用說歷年練習題、錄取名單、報考人數等可能是費勁的事,信息會直接決定你複習的方向,如果你知道了歷年練習題,你就可以通過分析練習題大概知道它的命題特點和重點,這次考研身邊就有同學因為看書的版本和參考書不一樣內容有很大的區別,還有同學因為沒弄到練習題,後拿到卷子傻眼了,7個計算題,而自己之前的複習的都是簡答和論述題,這就是方向性的錯誤,而這恰是致命的,這也是為什麼輔導機構如此火爆,每個考研人都希望認識更多的學長學姐傳授"經驗",無非是想獲取更多的信息罷了。
後一個是運氣,因為其中有很多不定的因素,你考上了並不是說你比別人優秀,比別人努力,更可能是你比別人運氣好一些罷了,因為學校難度、專業競爭程度都不一樣
17、怎樣提升實力?
花更多的時間並且用好這些時間,說白了就是勤奮加效率。
首先考研更多的不是關於智商而是關於情商(考特牛X的學校除外),在於誰更能堅持,誰更懂得捨棄,誰更多的壓榨自己,那些覺得僅憑效率,每天輕輕鬆鬆睡大覺就能考上的基本都是自欺欺人,考研必須有一定時間量做保證,其實簡單算算就知道了,數學要看教材、做全書、660、練習題以及各種模擬,英語要不斷記單詞、近20年的練習題,還有專業和政治。
然後是效率,提高效率一個是多做筆記多總結,只要你認真做筆記,越到後面複習你就知道筆記有多重要了,筆記一定要自己做,別人的永遠是別人的,所謂筆記就是以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將書本的知識整理出來。再一個就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要想著自己閉門造車的複習,多和別人交流,多吸取別人的經驗。
18、過程和結果誰更重要?
過程存乎內心,結果力求實現。
這似乎是一個普遍真理性的廢話,考研的過程是一個自我發現的過程,你會知道自己的性格缺陷,也會為自己的努力由衷點贊,期間你會經歷焦慮、狂躁、疑惑、失眠,也會有充實、平靜、小小的成就和興奮,這期間我們都在成長,都是關乎我們對自己的發現。
同時結果也真的很重要,那些說不在乎結果的人基本都是自欺欺人,世界就是這樣,成王敗寇,大家都會"成功者"趨之若鶩,"失利者"只能暗地裡自己添傷口,所以一定要追求結果,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