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強(左一)向觀摩團介紹抓黨建促脫貧情況
劉國強,留壩縣江口鎮青崗坪村黨支部書記。2012年當選青崗坪村村主任,2018年當選青崗坪村村黨支部書記。為了改變曾經軟弱渙散的青崗坪村,幫助村民擺脫貧困,他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凝心聚力,發展主導產業、壯大集體經濟、促農增收致富,讓青崗坪村實現了全鎮「先進村」的華麗蛻變。
建強黨支部 當好「領頭雁」
青崗坪村轄4個村民小組,139戶441人。多年來,青崗坪村一直以傳統耕作為主,中青年勞動力常年外出務工,部分土地長期撂荒,村莊「空殼」、集體經濟「空心」、村民「空巢」問題十分突出。
上任伊始,劉國強按照「抓好黨建促經濟,立足村情謀發展」的思路,優化調整村「兩委」班子,成立「支村社合一」的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流轉閒置土地,確立食用菌為村主導產業,逐步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和村民收入,走出了一條「黨支部引領、黨員示範、扶貧社搭台、貧困戶唱戲」產業脫貧新路子。
盤活土地資源 激活一池春水
通過實地考察,劉國強選擇了三組修建高速棄渣場回水彎「沙灘窩」處,在此流轉土地「變廢為寶」,建立食用菌產業基地。籌備動員中,部分村民提出質疑:搞食用菌產業能成功嗎?劉國強和村支部一班人早就算好了經濟帳:「食用菌是留壩縣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有全產業鏈全方位的政策扶持,每畝土地流轉一年500元,加上在食用菌產業基地的分紅和務工收入,收入還是比較可觀和穩定的。」一番利弊分析,打消了村民的疑慮,流轉協議很快達成,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26畝土地的流轉。截止2019年6月底,青崗坪村發展食用菌流轉土地70畝,僅此一項村集體積累增加2.5萬元以上,為村內集體經濟發展注入了持續動力。
脫貧產業發展忙 敲開群眾致富門
由黨支部引領、扶貧社牽頭,黨員幹部示範、能人大戶領辦,青崗坪村把貧困戶嵌入到扶貧社的產業鏈上,同時通過自主經營、入股合作、承包租賃等途徑放活了資產經營權。食用菌產業基地很快建起來,2018年發展代料食用菌5萬筒,當年戶均盈利近1萬元,為村民吃了一顆定心丸。2019年,為持續壯大食用菌產業規模,劉國強動員9名黨員幹部帶頭,16戶貧困戶抱團發展。統籌財政扶貧資金、涉農整合資金、蘇陝協作資金等近50萬元,新建代料食用菌廠房227平米,20天時間建成生產線1條、大棚83個,保鮮庫和烘乾房各1座。
在生產經營管理上,劉國強借鑑了馬道鎮沙壩村的「三統一分」模式,即扶貧社組織人員負責前期打料、裝袋、滅菌、接種、發菌等過程,「統一制袋接種、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產品銷售」,菌棒交由農戶「分戶管理採收」,既提高了運營管理效率,增強了貧困群眾發展產業信心,又降低了發展產業的風險。
為強化對貧困戶的幫扶,劉國強提出「四大幫扶」模式:有勞力有技術的認領菇棚自主管理,有勞力無技術的入園務工獲取報酬,無勞力的通過資金入股或虛擬配股(配股資金歸扶貧社所有)分享紅利,有土地的通過流轉土地收取租金。2018年度,青崗坪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1萬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9678元,貧困人口發生率下降到0.45%以下。
昔日「沙灘窩」 變身「金銀窩」
今年,青崗坪村還引進了漢中市百菌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村扶貧社達成合作,籌備將再建立一個食用菌產業基地。
劉國強帶的班子戰鬥力強、凝聚力強,把昔日的「沙灘窩」變成了「金銀山」,吸引了諸多社會目光。2019年6月12日,漢中市抓黨建促脫貧觀摩團走進青崗坪村食用菌產業基地,南鄭區牟家壩鎮、洋縣黃家營鎮、漢台區光華村等30多家縣外單位先後來到青崗坪村考察學習。
幸福指數節節高 未來發展尤可期
在劉國強的帶領下,現在的青崗坪村家家戶戶搬進新居,衛生室、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應有盡有,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幸福指數直線上升。2018年10月,青崗坪村被漢中市委、市政府評為「漢中市2018年脫貧攻堅先進集體」;2019年6月,被中共留壩縣委評為「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
搭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在劉國強眼裡,青崗坪村還有著更廣闊的發展前景,而他也將繼續秉持著為百姓干實事的理念,帶領全村,走向更加幸福、更加光明的未來。
總編:黃學鋒
審核|責編:蘇蔚斌
編輯|校對:張羽倫 廖芊
來源:留壩黨建
「天漢先鋒」微信公眾平台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