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各大頭條新聞,都在談社會壓力的事:
湖北武漢,地鐵7號線小東門車站,站台工作人員陳晨發現一位女子坐在地上,於是上前詢問,見女子一直不說話,小陳就安慰她並摸了摸她的頭,沒想到她一下子情緒崩潰,抱著小陳奔潰大哭。女子說自己家連續加班一個月,太累太苦了,卻不敢在家裡哭,怕嚇到年幼的女兒。
此類社會事件一出,便引來了全網的關注,同時事件的背後也再度引起很多人面對起自己的焦慮和恐慌。
但是小編覺得,大家在關注此類事件的時候,絕大數人都去討論人的社會焦慮問題,都在關注別人的生活,八卦著別人的是是非非,並以此來進行自我對比和參照。很正常的心理,但是花那麼多時間關注別人的生活動態,還有多少人會靜下心去讀一本書了,關心自己是否在成長呢?
現在有一個現象:
你會在旅途的中轉站看到,機場內現如今成功學等雞湯類的書籍越來越多,每本書的單價高昂,銷售量也很高。還有在日常生活中,各大書店書城裡,除了周邊高校的部分學生,在職的社會人單純地翻一翻書本,也都是寥寥無幾。
這個現象,你或許已經知道了:你越焦慮甚麼,商家就會利用甚麼,去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
我想已經有很多人很久沒有挪出時間來看一本書充實自己了。除了工作掙錢以外,大部分人的時間都被碎片化,注意力被外界無關於自己的事給占據了。
小編雖然每天沒有正常按時上下班,但是總會抽出時間看看書或者比較有意義的電視網絡節目:
就目前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愛看文學類的書籍呢?
在某平台某談話類節目中,青年作家蔣方舟就在節目裡結合自己的經歷對此進行了深度剖析:
蔣方舟在節目裡談道,自己小時候看文學小說的一個很大動力就是,看人怎麼高級地活著。蔣方舟小時候喜歡看池莉的《來來往往》,並且把郭敬明的《小時代》三部曲看了兩遍,就是為了看人家是怎麼活著的。其實你只能靠腦補和想像,然後關上書,你又回到自己的生活里。但是現在,網絡把你跟高檔生活之間的距離感完全給消除了,你不需要通過文字、想像或是腦補,你在螢幕上就能看到,而且立刻點擊,立刻就能獲得。
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在於:讀書能過拓寬我們的視界,不讀書的人只有現實生活。
因為讀書其實並不能特別直接和直觀地給予我們反饋和收穫,但是通過讀書卻能夠讓我們體驗到不一樣的人生經歷和人生體驗。
我們因為現實世界的限制,無法體驗到不同的生活。但通過文學這種思想上的產物,利用網絡媒介進行傳播,我們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並在有限的一生里,體驗過無數個人生。既豐富自己閱歷的同時,又能思考重塑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和看法。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各類自媒體,小視頻以及遊戲將人們的時間碎片化,占據了你空閒的時間。事物都是相對的,各有利弊。
好的方面就是:我們在休息的時光里,看著別人五花八門的炫技視頻,看著別人製做的遊戲,別人寫得心靈雞湯,在通過另一種方式來體驗別人的生活。
壞的方面就是:好的體驗讓人上癮,碎片化的信息,也會讓我們缺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就拿小視頻來說,很多現在很火的小視頻,小編也不否認能學到很多實用的東西。
但觀看的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別人二次創作的結果,是我們自己所得嗎?
打個比方:
甘蔗甜嗎?大家都知道甜。
為什麼是甜的?有人說,他嘗過,真的是甜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別人說很甜,那就是甜的嗎?那你自己有沒有去求證這個事情呢?
二次創作的內容永遠都是有些人通過技術將甘蔗汁榨出來售賣給你;
有些人直接將甘蔗嚼碎後有營養的物質自己吸收了,將殘渣給你。
我想更多的內涵和道理,還是需要我們親自去閱讀一本書才能體會得到。
正如姜文曾在《圓桌派》中說過的一段話:
文學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內涵,文學如果被一個國家,被一個社會忽略了,這個社會是要墮落的。
他不坐下來讀讀書,讀一讀字,在字裡面體會體會,這哪行?
楊瀾給80、90後女孩忠告之一:
女孩到了二十幾歲後,就已經開始慢慢的接觸社會了,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談吐與修養是最能征服別人的。我不相信一個不喜歡看書的女孩,她會是充滿智慧的。沒事的時候,去到書店逛逛,認真的挑幾本可以提升自己的書籍買回家閱讀,不管是名著還是理財方面的或是激勵方面的,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書可以讓人們的生活豐富,也可以讓人們的思想改變,選擇閱讀一本好書,勝過一個優秀的輔導師。
著名作家嚴歌苓(小編喜歡的作家之一)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上大學時,嚴歌苓每年都要讀百部原著。近幾年隨著工作量的增加,閱讀時間有所減少,但她仍然保持著讀書的好習慣。在嚴歌苓看來,多讀書的人是可以成為作家的。她鼓勵想成為作家的人,應多讀書,說一句話:
如果你的身體里沉睡著一個作家,那麼讀書可以喚醒它。
著名主持人董卿說過:
讀書的「用」,不在眼前,不在當下,而是像甘霖雨露滋潤萬物之後,萬物所呈現的那種清新、新鮮、水靈時的生機勃勃,是看不見和摸不著的。它是一種無形之用,是一種潛移默化,它能融進你的血液、精神、行動之中,悄悄地對你的生活、環境發生作用,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你的人生軌跡。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多學一點知識,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讀書就是為了不遇見不想遇見的人。讀書,失去的是過眼雲煙,得到的卻是一雙飛翔的翅膀,最終獲得的是一份無與倫比的人生。
讀書是一件延時反饋的事情,我們看一本書需要時間去消化,需要我們自己去深度思考總結。這樣才能夠逐漸提高自己的個人內涵,並且能夠解決你在生活與工作中遇到的困惑。
因此,與其關心社會新聞人物的焦慮問題,不如把自己時間進行合理分配,擠出一點時間看會書。
王小波說:
人一切的痛苦,本質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而自律,恰恰是解決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徑。
我想借王小波最後的一句話結束本文:
讀書,恰恰是解決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徑。
喜歡本文,認同小編的思想,如果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請關注,讚賞,評論以及轉發!
本平台是一個長期供大家溝通,思想交互的平台!
小編和你們在生活的感悟里,共同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IAb_m4BMH2_cNUgxDa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