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法院:一日四案 智慧庭審助力案件審判

2020-03-20     西部法制報

3月17日,西安市碑林區人民法院民二庭杜飛法官運用網際網路庭審,連續審理四起案件,四起案全部調解。

微信群聊定方向,雲端庭審促調解

「法官,我在青海省西寧市大通自治州,無法來庭審咋辦?」

本案系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原告系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州縣企業,因疫情影響,無法趕到西安直接參加庭審。辦案法官聯繫原、被告代理人之後,直接構建微信群,通過微信群聊解決原被告代理人授權委託手續的確認以及證據交換,在雙方充分核實證據之後在群聊過程中確認欠付款項總額,確定大體調解方案。最後,利用法院智慧庭審系統,在雲端對證據進行質證確認,並進行保存。根據證據確認情況,對原調解方案進行細化,最終達成調解協議,雲端簽署調解協議書,順利結案。

雲端調解,解婚姻家庭之困

第二起案件為離婚案件,原、被告雙方因為經濟問題矛盾較大。辦案法官詳細了解原、被告的情況後,決定利用雲端調解化解糾紛。調解中,雙方互相指責,一度致調解中斷。辦案法官充分利用雲端調解的優勢,將一方當事人進行「網絡隔離」,使其可以看見法官和對方當事人在溝通,卻不能知悉溝通內容,充分發揮「背靠背」調解的優勢,最終經過四五個輪迴的反覆說服,原、被告達成一致協議,順利在雲端簽署調解協議書,本案順利結案。

智慧庭審,還原百萬巨款來龍去脈

第三起案件系民間借貸糾紛,標的額100萬元。

面對大額度借款,雖原、被告爭議不大,但因為標的數額較大,辦案法官沒有簡單調解,而是利用智慧庭審進行了細緻的審理。辦案法官從原、被告關係入手,了解到原、被告系朋友關係,借款系用於生意周轉。辦案法官運用智慧庭審,通過網絡示證逐一核實轉帳憑證、還款計劃等證據,再結合原、被告關於借款時間、用途的陳述,確認本案借款真實發生,遂根據當事人意願,對本案進行了調解,雲端簽署調解協議書,順利解決糾紛。

異地同步,解原、被告距離之憂

「法官,我在榆林,網絡還不好,我也不會網絡庭審,咋辦?」

「法官,我在山西的石油工地上,信號時斷時續,風太大啦,聽不見,咋開庭啊?」

當天審理的第四起案件系買賣合同轉化得借款糾紛案件。原告遠在榆林,對網絡操作還不熟練,被告遠在山西某石油施工工地工作,雙方均無法趕回西安參加審判。面對此情況,辦案法官立即啟動智慧庭審系統,準備異地同步審理。但困難遠未解決,原告不會使用設備,調試設備總聽不見聲音。被告身處野外工地,法官耳邊只傳呼呼風聲,被告對著麥克風大喊都聽不到聲音。面對此種情況,眼看本次庭審可能就要擱淺。承辦法官急在心裡,一方面委託書記員手機聯繫原告調試設備,先後嘗試筆記本電腦、手機APP等等,最終一個多小時才調試好設備。另一方被告處於室外,風聲太大,無法聽到法院這邊的聲音,傳回的聲音也只有風聲。承辦法官建議被告尋找合適的場所進行庭審,被告找到了一輛卡車,在卡車駕駛室調試完畢設備。最終,在法官書記員和當事人的共同努力下,該案順利調解結案。

復工以來,碑林法院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業務。面對疫情,在做好防疫任務的同時,不斷創新網際網路審判的方式,充分發揮智慧庭審的優勢,已組織多人次網際網路庭審,助力抗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記者 劉鴦 梁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FTl-HABrZ4kL1ViGhsf.html

五一警相隨

20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