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蛋高峰期的蛋雞如何管理?

2019-09-03     嘉禽業

蛋雞在18日齡開始進入產蛋期,而這個時期是蛋雞生長過程中最關鍵的時期,而養雞場的管理很大程度決定了產蛋期的蛋雞的健康狀況。對於此時期的管理應採取什麼措施呢?

一、溫度合理。適合母雞產蛋的最佳溫度為13-23℃。雞的體溫本身較高,而且雞又沒有汗腺,熱量無法散出,所以環境溫度太高對蛋雞很不利。氣溫過高會影響蛋雞的產蛋性能,並且容易產生應激反應。氣溫短時間高於23℃且在27℃以下,產蛋率沒有明顯變化,僅蛋重減輕;氣溫在30℃以上,產蛋率急劇下降;氣溫在16℃以下,飼料利用率開始下降;氣溫在7℃左右,會產生低溫應激,對產蛋有一定影響。

二、增加光照時間。在18周齡時,如果雞群體重達到標準,可每兩周增加光照30分鐘,直到產蛋率達到峰時光照總時數達到每天16小時為止。如果雞群體重較輕,發育較慢,可在增加喂料的同時推遲到20周齡增加光照時間。在產蛋期間光照的原則是時間不能縮短,強度不能減弱。保持充足的光照。每日光照時間應保持16—17小時,光照強度15—20勒克斯,可延長產蛋期,提高產蛋率5%—8%。

三、分季節升降飼料營養。產蛋雞日糧特別是產蛋雞後期日糧營養應根據季節的不同而變化。夏季氣溫高時,應適當減少能量飼料,同時補充維生素C;冬季氣溫低於10℃時,則要適當增加能量飼料,而減少蛋白飼料,並加喂粒料。

四、適當添加氯化膽鹼。在飼料中添加0.1%—0.15%的氯化膽鹼可以有效地防止蛋雞肥胖和產生脂肪肝,因為膽鹼有助於血液內脂肪的運轉。

五、適當添加應激緩解劑。年齡較大的雞,對應激因素往往變得特別敏感。當雞群受應激因素影響時,可在飼料中添加60PPM的琥珀酸鹽,連喂3周;或按每公斤飼料加入維生素C1毫克,以及加倍劑量的維生素K3,可以有效地減緩應激。

六、適時轉群。轉群也就是初入籠階段,蛋雞要在18周齡前入籠,以便於能使雞群儘早的熟悉環境。過遲容易使部分已經開產的雞受應激影響而停產,或使卵黃落入腹腔引起卵黃性腹膜炎。在上籠前或上籠的同時應接種疫苗。入籠後進行一次徹底的驅蟲工作,對體表寄生蟲如蟎、虱等可用噴洒藥物的方法,對體內寄生蟲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藥物拌料服用。轉群、接種前後在料中應加入多種維生素、抗菌素以減輕應激反應。

七、搞好疫病防治工作。為防止腸道疾病的發生,雞入籠後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抗菌素,如氟哌酸、環丙沙星、慶大黴素等,每4~5周投藥一周,以預防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腸炎等。定期在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以適應雞的產蛋需要和減輕各種應激反應,提高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FIE92wBJleJMoPMAUs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