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人窮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心窮」。
有的人,看上去光鮮亮麗,可三句話離不開「抱怨」和「沒意思」,生活中任何事情,在他(她)面前,都是一無是處。
有的人,明明衣食無憂,卻總是「見錢眼開」、唯利是圖,但凡有一點點利益都要攬過來,眼中除了「利益」,再也看不到其他任何東西了。
說到底,他們窮就窮在格局太小,而慾望太多,甘心情願淪為了物質利益的奴隸。除此之外,再也無法發現生命中其他的美。
人窮,窮一時;「心窮」,窮一世。
那些銜著金鑰匙出生的人,要麼出現在影視劇里,要麼是別人。反正自己就是那個極其平凡的普通人,或許家境還很不好。但只要有一副健康的身體,一切都能夠憑藉勤勞和智慧去創造。
而心窮的人,就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也極度缺乏自信,沒有絲毫鬥志,除了怨天尤人之外,凡事都「認命」。
就算好心的親朋,甚至不忍心看著他就此沉淪墮落的陌生人,不計後果地伸出「援手」,想要拉他一把,卻怎麼也找不到那隻伸出來求援的手。因為他根本不理睬這樣的「救援」,不假思索地加以拒絕;
假如,能夠如眾人期待,真正「豁出去」,也難以走到最後,很可能行至半路時,就打起了退堂鼓,只留下一個悄然離去的背影。
心窮的人,已經徹底從思想上徹底放棄了自我。就像「哀莫大於心死」,生活於他而言,過一天算一天,無所謂希望,也無所謂未來了。
「心窮」的人,擁有金山銀山也不會滿足。
「心窮」的人,還有另外一種表現,就是不知足。
對於名利的渴望成為其活著的終極目標。從一無所有到應有盡有,原本貧窮落後的生活面貌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但思想觀念卻並未有絲毫變化。哪怕已經家財萬貫,錦衣玉食,也依然惶惶不安。
於是,就會出現很常見的一個現象:「越有錢的人,越是小氣」。一方面,他們習慣性地對自己摳門,也對合作夥伴「斤斤計較」,想盡一切辦法節省成本;一方面,不顧一切,想要讓已有的財富「錢生錢」,甚至,不惜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實際上,他們並不能真正享有財富或地位帶來的應有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會停下來,和心靈深處的那個自己對話,不會對自己說一聲:「嗨,你真的很不錯了!」。
有的時候,知足常樂比」知不足而後進「更為重要。它時常提醒著我們,人活著,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有那麼一瞬間,可以讓自己感到很滿足。這份滿足,甚至與金錢、地位、名譽沒有什麼關係,僅僅只是全情付出之後,收穫了預期想要的結果。
「心窮」的人,永遠走不出那「一畝三分地」。
」心窮「的人,不經意間就已經「畫地為牢」,他們不相信也不會努力走出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
譬如面對職場中激烈的競爭,不管自己身上背負著多重的家庭責任,只是想著有一個可以安身之所的地方就可以了,拿著微薄的工資,守著看似穩定的崗位,在眾人的惋惜聲中虛度光陰。
又或者,明明可以成為「獨當一面」的幹將,卻甘願「忍辱負重」,成為他人隨意使喚的「小弟」,其根源,僅僅在於,「不敢去嘗試」。
於是,他們努力讓自己活在別人毫無價值的肯定中。讓自己成為某個標籤化的人物,漸漸地,以他人的需要為最大的需要,忘記了自己,當初也是一個有夢想,有個性的人。
做人,年輕的時候窮一點,沒關係;但千萬不要做精神上的「窮人」。不管這個世界如何不待見你,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待見自己。
擁有一顆堅強、樂觀、向上的心,敢於迎難而上,生活就會呈現出不一樣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