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N-TV報道,目前德國國防部劃撥用於生產「美洲獅」裝甲車的款項已經突破原定的29億歐元,按照裝備部門的初步估計,這款戰車的生產總費用最終將會翻一倍,直逼60億歐元(摺合約510億人民幣)。
話說,這款「美洲獅」裝甲車到底是什麼來頭,能讓德軍用建造一艘航母的成本來裝備它?其實「美洲獅」是德國克勞斯-瑪菲和迪爾公司於1983年就開始投資並研製的一款輕型履帶式裝甲車,當時設計全重為16~34噸左右。
1986年,它們將第一輛樣車命名為「美洲獅」裝甲戰車,1987年推出第二輛升級版「美洲獅」戰車。按照這兩家公司最初的設想,「美洲獅」只不過是一個輕型裝甲平台,根據不同的用途,甚至可以延伸出20多種車型,因此它最初設計的全重才會有16~34噸這麼大的區間。
客觀上說,德國軍工能在八十年代就提出這種模塊通用化裝備的概念,也確實了不起。但無奈的是當時全球軍事水平還沒有走到如今這一步。
上世紀八十年代,估計也只有美軍才具備現代化軍事水平。不過它當時也不太在乎什麼步兵戰車這一類陸軍裝備,只是將研發以及引進重心放在了海空裝備方面。因此,「美洲獅」步戰車理念雖先進,但卻由於得不到買家賞識,因此最終導致該項目擱淺暫停。
隨後到了二十一世紀初,因為德國陸軍想用一款新型裝甲車來替換老舊的「黃鼠狼」步戰車,所以在2002年與萊茵以及瑪菲簽訂了研製30噸級步戰車的合同。
至此,沉寂了近15年的「美洲獅項目又得以重啟。2009年新一代「美洲獅」樣車誕生,它與之前的概念差不多,可延伸出多種型號。比如第一種基本型,戰鬥全重為29.4噸,底部可防8公斤TNT反坦克地雷;炮塔和正面裝甲能抵禦14.5毫米穿甲彈以及155毫米炮彈破片;
側面能防30毫米穿甲彈。第二種是A級防護型,戰鬥全重31.45噸,底部可防10公斤TNT反坦克地雷,其餘性能與基本型相差無幾。
最後就是B級和C級,戰鬥全重35~41噸左右,全車可防禦30毫米穿甲彈以及反坦克火箭筒打擊,防護力堪比一般主戰坦克。不僅如此,據說還有一種超強防護版,它在C級的基礎上又加裝了爆反、被動以及格柵裝甲,同時還裝備了主動防禦系統,簡直是武裝到牙齒,防護力趕超當今主流坦克。
另外「美洲獅」步戰車採用的武器和火控技術也是全球頂尖水平,比如萊茵金屬的毛瑟MK30-2型30毫米速射炮。
它最大射速每分鐘700發,射程3公里,可發射編程式鎢球彈,到達目標上方後爆出160多顆鎢球,不僅對裝甲和直升機等目標毀傷性非常大,而且還具備攔截飛彈和炮彈的能力。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德國軍工竟給「美洲獅」裝備了「獵-殲」火控系統,它可是當今先進主戰坦克的配置。最後再說「美洲獅」的動力系統,它採用的是MT-892型高功率密度10缸多燃料發動機,最大功率可超過800千瓦。
最大時速70公里,如果自重按32噸算,它的單位功率比T-72坦克還要高出兩倍。綜上,由於「美洲獅」綜合性能非常出色,因此它的造價也高的驚人,一輛700萬歐元,摺合5400萬人民幣,比美國M1A2主戰坦克還要貴。
而德國陸軍本打算採購410輛,但後期因為要求太多,成本持續增加,無奈之下才將採購數量縮減到350輛。不過,根據德媒的報道看,再這樣下去,就這數量恐怕德軍也都裝備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