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擋百的虎式坦克,如果再造2000輛,能改變德國戰敗的結局嗎?

2021-10-26     幕雨里玩耍

原標題:以一擋百的虎式坦克,如果再造2000輛,能改變德國戰敗的結局嗎?

提及二戰時期的重型坦克,想必沒有軍迷會對「虎式」坦克感到陌生。從其誕生開始,該車就一直被視為是德軍「救火隊」、「精銳」的存在,不斷征戰於東、西、南三線,給予它的對手無數恐懼的同時,也成為了誕生德國坦克王牌的搖籃。諸如卡里烏斯、魏特曼,都是在「老虎」上取得不少戰果的車長。

據統計,從1942年4月至1944年8月,一共有1346輛虎式坦克底盤走下生產線。相比之下,它的主要對手盟軍的「謝爾曼」系列坦克總產達49234輛。而蘇軍的T-34更是高達84070輛。如果按照這個換算比的話,平均一輛虎式坦克就要對抗130輛敵軍坦克。在單車對決的情況下,上述兩款坦克在面對虎式坦克時,很難占到便宜。

在換裝新式火炮前,短75的謝爾曼與短76的T-34是很難威脅到虎式坦克

就防護而言,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足有102毫米,而發射75、76毫米炮彈的盟、蘇坦克即便是在200米的距離上,也無法擊穿它的裝甲。就算是換上新式火炮的T-34/85,與長管76毫米火炮的謝爾曼,雖然有了還手的能力,但仍然無法擋住虎式坦克88毫米炮的一擊。

虎式坦克並不像四號坦克那樣,被大規模裝備在各個德軍裝甲團中,而是分散部署於一些重裝甲營。每個重裝營理論上配有45輛虎式坦克,並配有戰場搶修車、自行高炮用以掩護。

英國博物館展出的131號虎式坦克實車

就戰果而言,虎式坦克及隨後的「虎王」坦克以損失1715輛的代價,取得不少於擊毀敵方9850輛坦克的戰績,交換比達1:5.74。考慮到德軍的戰損坦克中,還有一部分比例是毀於敵方火力,或是因機械故障、缺乏燃料等緣故而棄車、自毀,實際戰鬥的交換比只會更高。取得最佳戰果的502重裝營,以自損107輛坦克的代價,擊毀了超過1400個敵方裝甲目標,交換比高達1:13!

但是,這樣一款被德軍寄予厚望、試圖扭轉敗局的重甲猛獸,未能挽回德國的敗局。

首先,虎式坦克是個非常複雜的工程。每製造一輛虎式坦克,需要耗費30萬工時,而且成本很高,進而嚴重限制了虎式坦克的產量。換算下來,平均一輛虎式坦克的價格,就可以生產3架BF-109戰鬥機或是2輛黑豹坦克。

要知道,光是生產這1346輛虎式坦克,德國人就耗費了兩年半的時間。相比之下,同屬重型坦克範疇的M26「潘興」則只用了數個月時間,在這一點上,單憑德國的戰爭工業是完全無法與美軍相提並論的。

M26潘興重型坦克

其次,虎式坦克非常吃燃料。每加滿一次,就需要540升汽油。這對於在戰爭末期日漸缺油的德軍來說,是個很要命的事。前文提到,德軍每個重裝營紙面上都有45輛坦克,但在實際作戰中,從來沒有哪一個單位真正能做到100%的出勤率。而這些「老虎」不能出擊的根本原因,不是懸掛、履帶、引擎出了故障,就是苦於沒油。

德國最依仗的石油供給地——羅馬尼亞的普羅耶什蒂油田在連遭美、蘇兩國航空兵連續轟炸之後,僅剩下一堆殘磚敗瓦。而戰前儲備的眾多油料,也被德軍在侵略戰爭中耗得所剩無幾。因此,別說虎式坦克吃不上油,就連德國民眾的小汽車也開不起來,甚至要靠傳統的煤炭、馬車來運行正常的交通。

再者,維護虎式坦克也是個非常要命的差事。幾乎沒有哪個維修工不抱怨那複雜的交錯負重輪。而在進行鐵路運輸時,虎式坦克還需要人工換上2條長3.54米的運輸履帶,並將車體每側的8個負重輪拆下。待抵達目的地後,車組還要在維修人員的協助下,將重達3噸的戰鬥履帶重新換上車,然後才能開赴戰場。

沒了燃料,哪怕是虎王坦克同樣也要趴窩

最要命的是,隨著德軍在戰爭末期的節節敗退,戰場控制權始終掌握在敵方手中。這也就導致很多因機械故障拋錨的虎式坦克無法被回收,最後只能被成員自毀或是為敵繳獲。

作為一款「直線思維」設計的重型坦克,虎式坦克為了能裝上88毫米火炮,簡單地加大炮塔尺寸;為追求防護性能,垂直地將各個部位裝甲加厚;該車還追求大備彈與5人車組。

每一名維修工、車組都視維護虎式坦克為噩夢

無數個直線思維的影響下,虎式坦克的車重不斷上升,而其懸掛、行走機制並沒有改變,反而是以加寬履帶、增加負重輪而代之。可以說,虎式坦克未能扭轉戰局的一部分原因,也是擺脫不了長官意志,尤其是希特勒的個人決定。

那麼,假設如果能再生產2000輛,或是更多的虎式坦克,而且德軍能夠負擔得起的情況下,德國還能取得勝利嗎?

實際上是不能的。因為從古至今的戰爭,從來沒有哪一款武器能絕對主宰戰場。要想打贏一場戰爭,除了有強大的經濟、工業能力外,對於一個國家的軍備整體同樣有著不小的考驗。

進入1944年後,德軍在各條戰線上陷入被動防禦趨勢,隨著鐵路線、公路交通樞紐、補給點被盟國空軍痛擊外,虎式坦克也遇到了諸多強力的對手。諸如裝備122毫米坦克炮的「史達林」重型坦克,亦或者是配有90毫米炮的潘興,甚至裝備76毫米高速坦克炮的英國「彗星」、百夫長系列,都能在1000米的距離上威脅虎式坦克。

柏林國會大廈前留影的蘇軍官兵

相反,德軍不僅沒有解決日益窘境的資源問題,反而越發陷入狂熱的「決戰思維」,一批批敞篷、「小車拉大炮」的坦克殲擊車頻頻下線,而裝甲部隊真正需要的坦克,諸如黑豹直到1945年才逐步換裝。

到了大廈將傾的時刻,希特勒除了祈求「紅鬍子」在世,恐怕別無他法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97354812_120652362-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