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概念股集體活躍,捷榮技術今天4連板,從底部已經翻了4倍,遠東傳動、科力爾、恆為科技、海得控制等多股漲停。今天下午,華為舉行發布會,大家都期待應該會有更多的消息出來。所以相關的概念股上午大漲。
這次發布會集齊了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網、新浪網等140家媒體,這是前所未有的高規格。這場發布會將是華為和中國科技史上的高光時刻。原來的Mate60Pro手機只是個預熱的「飛彈」。
從華為終端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來看,有:
1、華為Mate 60 RS,Mate 60系列的頂級旗艦將迎來全球首發」,HarmonyOS 4目前已升級設備數達6000萬。華為Mate 60 Pro+,已經上架銷售。
2、MatePadPro 13.2,厚度為5.5mm,採用無邊設計,螢幕採用3:2比例,解析度為2880x1920,是業界首款採用柔性OLED的平板產品,搭載星閃NearLink無線連接技術。還正式發布M-Pencil(第三代),為全球首款採用NearLink星閃技術的終端產品。
3、在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推出全新超高端品牌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師,以及Mate60 RS非凡大師版本,由劉德華擔任該品牌代言人。這也是華為保時捷設計的一次全面升級。
4、華為智慧屏V5 Pro,智慧屏家族V系列全新型號。據爆料,華為智慧屏V5 Pro將配備98寸和85寸兩個尺寸,同時搭載鴻鵠SuperMiniLED畫質技術及頂級算力,打造最強音畫巨幕。
5、華為智能眼鏡2,華為最新款的智能眼鏡新品,採用全新的設計美學和一流的音頻技術。
6、華為Watch GT4,華為最新款數字系列智能手錶。華為Watch Ultimate黃金版,這是首款黃金智能腕錶,該款產品支持雙向北斗衛星消息。
7、華為Freebuds Pro3,華為新一代旗艦TWS耳機,首發支持新一代L2HC無線音頻編解碼。
手機看點最大,算力支撐最穩固
雖然華為當前的產業鏈布局比較廣,有手機還有汽車這些。但在市場上華為帶動了很多科技股的上漲,像AI相關的軟體、硬體,CPO、算力等方向。特別是算力板塊的大漲,這和華為的消息有關。華為說算力將是未來科技發展的底座,也發布了相關的AI白皮書。
算力國產替代之前是被推著走的,因為技術壟斷等因素,讓大家不得不去關注這個方向,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是在華為接連不斷推產品下,吸引大家關注算力板塊。
為了支持所需,華為雲在貴安、烏蘭察布、蕪湖打造了3大AI雲算力中心,也推出過全新架構昇騰AI計算集群,可支持超萬億參數大模型訓練。在昇騰AI算力的支持下,國內的企業或將越過GPU供應的一些列挑戰,更高效地推進AI大模型的訓練優化。
而且以華為鯤鵬+昇騰為代表的國產算力平台已開始用於國產大模型運行。比如科大訊飛與華為推出的星火一體機基於鯤鵬CPU+昇騰GPU,其FP16(半精度浮點數格式)算力達2.5petaFLOPS。無論是往哪個方向發展,算力最根本的動力源泉。
這幾年華為的手機業務是被影響最嚴重的,手機業務失去了很多以往的市場,也導致華為公司的營收損失了三分之一,銷量上看,2019年華為手機銷量達到頂峰2.4億部。2022年華為手機銷量只有2800多萬部。去年第四季度華為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回升到9.5%,位列蘋果、vivo、OPPO、榮耀、小米之後,排名第6。
根據IDC最新的數據顯示,2023年Q2,華為手機在國內市場的份額達到了13%,和小米並列第5,同比暴漲76.1%,是前五名中增幅最快的手機品牌。要知道2021年Q2和2022年Q2,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都沒進國內前五。今年第二季度算是創了近三年來的新高。
特別是今年8月低華為Mate60 Pro上市銷售,到9月8日華為Mate60 Pro+和MateX5上市銷售,讓華為手機再一次重新回到大眾視野。
除了手機,大家也在等除了手機之外的產品或者技術,大家關心的也就是國產晶片、光刻機、6G、量子通訊等等。比如晶片製造要用光刻機,光刻機也是被卡脖子的主要技術,之前華為的Mate60 Pro從8線程竟然可以解鎖升級至12線程,就能看出來這可能是從未有過的理念和突破。未來大家更期待華為掌握一種全新的晶片架構,會不會用DUV光刻機也能造出頂級晶片來。
但是這些概念有的有些早,像量子通信這些,雖然也有研究,但這兩年華為應該更加注重實用性,甚至注重利潤,先把產品生產出來,才有動力做其他研發。
催化國產替代產業鏈
華為新機帶動技術創新往往會引發國產替代類個股。
前一陣新機發布帶來了麒麟晶片、衛星通信、星閃等技術創新,Mate 60搭載麒麟9000s晶片,下載普遍速度超過500Mbps。一些先進位程工藝覆蓋度不斷提升的設備廠商,得到了關注。同時華為帶動下,衛星通信產業鏈在民用端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華力創通也是漲了好幾天。隨著華為手機首次支持星閃,華為星閃生態鏈上的公司也有一些。
還有華為帶動產業鏈關鍵環節的國產替代,之前我們列舉了一些參與Mate 60製造的廠商,涵蓋射頻前端、模擬晶片、高端CIS等技術。
射頻前端方面,早些年國內Sub 3GHz主集模組L-PAMiD、高端濾波器依然依賴美日供應商,後來我們有卓勝微、唯捷創芯、慧智微等。
模擬晶片技術上,國內做無線充電接收端管理晶片的美芯晟、電荷泵充電管理晶片南芯科技,還有做手機產業鏈國產化率提升的聖邦股份、艾為電子和力芯微等。
光學技術上,華為高端機引領安卓光學升級,華為歷代高端機主攝CIS供應商都是海外龍頭索尼,後來也有國內廠商思特威、韋爾股份等廠商在高端CIS上的突破,另外國內攝像頭模組及鏡頭廠商,華為帶動了攝像頭模組廠商歐菲光、立景創新等,鏡頭廠商舜宇光學科技等。也有一些有線無線快充模組、面板、結構件、3C設備等,立訊精密、比亞迪電子這些算是華為營收占比高的、單機價值量大的廠商了。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