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戰發生的具體時間是在哪一年的哪一天?

2021-10-20     夜讀史書

原標題:牧野之戰發生的具體時間是在哪一年的哪一天?

「牧野之戰」是武王伐紂過程中的關鍵戰役。周武王率聯軍部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打敗了商朝軍隊,從而奠定勝局,滅商建周。此事發生在距今3000多年前,而當時留存的史料又極為稀少,那麼我們是如何得知「牧野之戰」的具體時間是在哪一年的哪一天呢?這個問題對古人來說可能難以確定,但現代人卻可以通過科學方法推算出來。

關於「牧野之戰」發生的年代有四十多種不同說法,從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比如根據《竹書紀年》中的記載可推斷此戰發生在公元前1027年,而根據《國語》中的記載則可推斷此戰發生在公元前1046年。不過這些記載都是出自於春秋戰國時期,離牧野之戰發生相距好幾百年,其可靠性自然值得懷疑。

因此,要確定牧野之戰發生的具體時間,首先就要找到可靠的史料佐證。而在目前發現的史料中,最符合條件的便是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被譽為九大「鎮國之寶」之一的「西周利簋」。

「西周利簋」於1976年在陝西臨潼縣零口鎮出土,是目前發現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千克。從照片上就可以看出,該青銅器的製作工藝精湛,紋飾精美。

關於西周利簋的樣式和作用,本文就不多做贅述,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上網搜索。夜讀史書之所以要向大家介紹這件「鎮國之寶」是因為,在利簋腹內底部鑄有4行33字點銘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

這段銘文中最關鍵的信息是「歲鼎」兩字。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歲鼎」即是指木星運行到天空最高處的天象。因此「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甲子日的早晨,武王率軍伐商(牧野之戰),天上的木星正好運行到了最高處。武王的軍隊獲得大勝,攻滅了殷商。

對天文感興趣的讀者想必會知道,行星運行有固定的規律,幾千年前的天象和我們今天的天象也基本一樣。「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李學勤教授用碳十四斷代法測算出西周建立的大致時間,然後通過行星運行規律回溯在哪個具體時間節點上,木星正好運行到天空最高處。經過反覆考證最後終於確定「牧野之戰」的具體時間是在公元前1046年2月28日清晨6、7點鐘。

許多人認為,歷史研究的是古代的事情,與現代科學關係不大。然而專家在通過「西周利簋」上的銘文推算「牧野之戰」具體時間過程中卻用到了考古學、天文學、化學等多個跨領域知識,這可能刷新了許多人的認知,從而也讓大家對歷史這門古老學科有了全新的認識。

參考文獻:《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96250366_55986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