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蜿蜒如歌
橋樑騰飛如虹
乘風好去長天萬里
旌旗獵獵揮汗如雨
激情雀躍進軍號角錚鳴
山水升騰滌盪運河故里
這是一條滿載中國二冶建設者深情的大道,長虹般地貫通伸向遠方;這是一條擘畫淮北人民幸福的大道,如詩般壯美助力運河故里經濟騰飛。淮北龍山北路主路全線貫通,中國二冶把一片深情灑在了運河故里。
攻堅克難勇毅擔當
當轉型提升藍圖擘畫,當「四梁八柱」宏圖構築,中國二冶進軍路橋領域的錚鳴號角,滌盪於徵程萬里。2017年底,中國二冶華東分公司中標龍山北路(青年路---開渠路)建設工程,該工程是淮北市重點工程,也是「全國塌陷區會議」必經之路。工程為城市主幹路,總長3.46公里。其中包括全長140米岱河橋、符夾鐵路下穿U槽工程、沉井頂管工程、雨污水工程、道路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及全長2.46公里的綜合管廊工程。
中國二冶華東分公司自2018年2月底進場施工以來,在資金壓力大、前期征地拆遷、管線障礙物多、地下水位高、作業面狹窄等多種困難面前,組織近300人的施工隊伍風雨兼程晝夜鏖戰,全力推進管廊工程建設。長達2.46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體量大、任務重。管廊深基坑開挖深度達到8米,屬於重大危險工程。對此,項目部組織專家論證,保證基坑工程施工技術和安全。2018年5月初,管廊主體結構施工進入關鍵階段,在深達8米的基坑內,工人們頭頂烈日,綁紮鋼筋、支設模板,澆築混凝土,施工現場一派繁忙的建設圖景。同年7月,碩大的基坑內管廊工程已呈現出「雛形」。
然而,一場嚴峻考驗又在等待著項目團隊。2018年8月18日,淮北市突降暴雨引發山洪,管廊施工工作面全部被淹,現場材料全部被沖走。與此同時,洪水帶來大量的淤泥,大型機械不能進入管廊里清淤,項目部只能組織小型挖機配合人工進行清理,使工程得以繼續推進。目前,管廊工程施工全部完工,共澆注混凝土71250m³、製作綁紮鋼筋12563噸。在業主組織的中煤三建、山東三建等知名企業的觀摩中,對中國二冶管廊施工質量特別是外觀質量給予一致好評。
凱歌高奏不辱使命
隨著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收尾,道路施工被提升到重要日程。龍山北路工程北至北外環路,南至開渠路,為城市主幹路,道路規劃紅線寬60米,主道寬24米,採用雙向6車道;輔道寬12米,採用雙向兩車道,全部為瀝青混凝土路面,道路工程下穿鐵路涵洞。
由於該工程圖紙設計幾次變更、前期拆遷和極端天氣的影響,工程工期一度受到制約。工期就是命令,業主下達的主車道貫通目標迫在眉睫,現場挖掘機、推土機穿梭忙碌,平整路基,鋪設灰土層、路床平整、水穩層、瀝青層、污水管頂管作業全線鋪開……由於施工任務重、工期緊,今年春節期間,項目部人員依然堅守在一線,奮戰在工作崗位上,他們把對家鄉和對親人的思念深深地埋藏於心底。
龍山北路
「以客戶為中心,讓相關方滿意」,自3月20日正式進行主路面施工以來,項目部全面掀起搶工期保履約熱潮。春回大地,草長鶯飛。今年4月1日,架梁機將第一片預製箱梁穩穩地安放於兩端墩台的支座上,龍山北路岱河橋首片箱梁成功架。岱河橋橋樑跨徑組合為 4x35米,總長140米,總寬61米,橋樑上部結構採用35米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箱梁梁高1.8米,每榀單重重達140噸。針對該橋樑工程技術要求高、工藝複雜的實際,項目部組織編寫施工方案,召開箱梁吊裝方案專家論證會、專業技術人員探討會,同時,還虛心請教橋樑施工專業人士,保證岱河橋箱梁的順利架設。
目前,箱梁共架設完成60片,西幅輔道全部完成。4月26日,伴隨攤鋪機的轟鳴聲,龍山北路主車道西幅路面瀝青鋪設完畢,主車道西幅路貫通;5月17日,龍山北路主車道東、西幅路實現全線貫通,一條大路滿載深情地伸向遠方…… 共計完成灰土施工15.33萬平方米、山皮石回填15.04萬噸、水穩攤鋪4.23萬噸、瀝青攤鋪8304噸。目前,全線西幅輔道灰土層已全部完成,水穩、瀝青層也在積極準備中。
凱歌高奏不辱使命,這是建設者的責任,也是建設者夢寐以求的目標。頂風雨戰酷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因為他們是開拓者;有家卻常年在外征戰異地他鄉,因為他們是建設者!當高樓林立,當巨龍般的公路貫通伸向遠方,他們那久經風沙和烈日暴曬的臉上則綻放出燦爛自豪的笑容。因為他們心中裝著對中國二冶發展的堅定信念……
龍山北路工程建設備受淮北市委、市政府及廣大市民的關注。在工程建設中,得到了淮北市政府及各部門的大力支持,特別是業主單位淮北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在工作中始終靠前服務,跟蹤落實項目建設情況,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為推動工程建設進程,確保工程如期完工鼎力而為。此項工程也備受媒體的關注,《淮北日報》、《淮北電視台》、《淮北視窗》等媒體均對中國二冶龍山北路工程建設進行了專題報道,提升了中國二冶的品牌影響力。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辛勤的勞動者
淮北發展的背後
是無數勞動者的艱辛
我們為勞動者致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9-s_2sBmyVoG_1ZCtP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