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著急喊2021國慶檔破紀錄

2021-09-07     一起拍電影

原標題:別著急喊2021國慶檔破紀錄

作者 / 坦克

伴隨著《長津湖》《五個撲水的少年》等影片新定檔,「史上最強國慶檔」的呼聲又一次如約而至。

或許是因為業界對今年暑期檔票房甚至全年票房表現太過於失望,今年國慶檔受到了行業前所未有的關注。距離2021年的結束只剩下115天,全年累積票房目前僅有332億,距離500億票房目標仍有著近168億的差距。這也讓今年國慶檔在被寄予更多厚望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打打雞血、喊喊口號誰都會。今年的國慶是否能再次撐起「史上最強國慶檔」的名號?讓我們先冷靜分析一下。

2021國慶檔,為什麼格外受到關注?

暑期檔的失利,也讓今年國慶檔擔起了重任。

更重要的,還是今年整體票房成績上的不如意。整體來看,今年也就春節檔和體量並不大的清明檔刷新了歷史最高成績。從3月開始,工作日大盤持續低迷,除了《哥斯拉大戰金剛》、《速度與激情9》以及520檔期這三周之外,沒有法定節假日加成的普通周末都表現極差。而從端午檔開始,大盤表現更是越來越糟糕,6、7、8三個月的票房成績,還不如今年大年初一到初六6天的總量高,也讓今年暑期檔徹底淪為笑柄。

而本周一工作日大盤,更是再一次跌到了3000萬以下,單日綜合票房創下4月底以來最差表現。更可怕的是,目前年度票房剛剛達到332億,年票房已經落後2016年(454億)同期,甚至目前累積的302億的分帳票房也只能勉強與2015年(437億)同期持平,如果今年整體票房大盤低於450億,倒退回2015-2016年的水準,那無論對於電影人本身的信心,還是對投資業對於電影行業的信心,都會產生較大的衝擊。這也是端午、暑期接連失利之後,行業內對國慶檔抱有巨大期盼的原因。

另外相比其他檔期,春節和國慶,更容易被冠以「史上最強」的檔期稱號。主要是因為只有春節檔和國慶檔這兩個檔期擁有7天以上法定節假日,能夠擁有少則3-4部,多則7-8部大片的進駐,多部影片扎堆公映的盛況,也更能對外營造出一種「神仙打架」的繁榮氛圍。

在2019年之前,國慶檔基本都是喜劇電影的天下。伴隨著2012年賀歲檔《泰囧》的成功,讓國產喜劇成為新的類型片風向標,國慶檔也成為了每年頭部喜劇電影的最佳駐紮陣地。2014年的《心花路放》、2015年《港囧》《夏洛特煩惱》、2017年《羞羞的鐵拳》,國慶檔大盤也隨之達成一個又一個的「史上最強」稱號。然而,隨著2018年《李茶的姑媽》的失利,國慶檔喜劇似乎也失靈了。

2019年,恰逢新中國70周年慶典,這也給國慶檔帶來了新的活力,無論是單片強度還是檔期大盤,都達到了新的高度,2019年國慶檔大盤總共收入超過50億票房,這個數據比2017年的歷史最高成績27.08億,要高出了近90%,也創下了內地影史大檔期增長幅度的歷史紀錄。

而一次性超越太多,毫無疑問也給接下來的「史上最強」創造了難度。從2019年至今,連續三屆國慶檔,主旋律電影都是檔期的絕對主力,從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到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奪冠》《一點就到家》再到今年的《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鐵道英雄》都是如此。

而這也帶給了國慶檔的新的發展困境。

今年國慶檔真的擠嗎?

11部新片扎堆定檔國慶。

單是這個標題就足夠吸引人,但是仔細分析片單,就能看出這11部新片的「含金量」並不高,其中有7部電影都是票房體量在5000萬以下的低幼動畫或者兒童片,總票房體量加起來也很難超過3億。

這也意味著,目前具有破億空間的電影,有且僅有《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五個撲水的少年》《鐵道英雄》這四部。

還覺得擁擠嗎?

要知道,2017年國慶檔就有5部票房3億+的影片,2018年國慶檔即便表現不佳,也有4部票房2億+的影片,而目前2021年定檔的四部影片中,甚至還有一部有撤檔的可能性。

另外,目前定檔的頭部影片,類型依舊較為單一。除了青春運動題材的《五個撲水的少年》之外,不利因素也有,例如目前的影片類型還比較單一。雖然2019年國慶檔也是三部主旋律大片扎堆,但是那時候觀眾對主旋律商業片的興趣還比較高,從今年部分主旋律影片的市場表現來看,市場很難實現同一檔期多部主旋律大片的多贏,因此目前定檔的三部主旋律影片,或許也會有撤檔動作。

可以說,如果考慮到影片撤檔,今年國慶檔依舊還有1-2部影片的排映空間。雖然《長津湖》是目前檔期內絕對的一號種子,但是我們仍舊希望部分非主旋律電影能夠定檔國慶,以促成真正的強片雲集的繁榮,而不是虛假的扎堆。

國慶檔的更多可能

強片太少,今年國慶檔依舊還有升值的空間。僅從目前的片單來看,想要刷新2019年國慶檔的最高紀錄,依舊充滿著較大的困難。

2019年國慶檔爆發極高,建國70周年的絕佳環境氛圍,成為了三部獻禮片最佳的宣發強心劑。根據影片的映前想看人數與幾大平台的熱度指數來看,當年國慶檔三部獻禮大片的整體熱度,甚至超過了同年春節檔七部大片的熱度。其中,《我和我的祖國》更是成為了內地影史映前熱度第二高的影片。而在影片口碑上,2019年國慶檔影片的口碑更是達到了史上最高,無論是豆瓣還是貓眼淘票票,都比2017-2018年的平均分數高了1分左右,實現了質的提升。而今年國慶檔影片,目前宣發聲量上還相對較低,很難取得匹配2019年的水平。

相對比2019年、2020年國慶檔的票房成績,今年國慶檔還擁有著獨特的兩個優勢和一個劣勢。

第一個是票價優勢。從近幾年的趨勢來看處於穩步上升態勢,另外頭部影片《長津湖》高達185分鐘的片長,也會讓其平均票價增長,這也會導致今年國慶檔的平均票價也要再創新高,甚至可能達到42元以上。按照目前行業對幾部頭部影片票房的估算,大機率能夠超過去年,但是距離2019年七天44億、總票房73億的成績還擁著一定的差距。

另外,最近太過冷清的大盤,尤其是暑期檔絕對大片的缺失,也會加重觀眾對影片的饑渴程度。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大檔期之前的過度檔期成績表現很差,相反會有利於大檔期的爆發。2019年、2020年的9月,今年1月,缺少新片入市,大盤表現極差。但這也帶動了大檔期的爆發。從今年9月來看,有關部門有意不調動好萊塢分帳對9月救市,或許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而最大的劣勢,也是目前國慶檔還存在的最大變數,不是空降或者撤檔,而是疫情的又一次反彈。從去年復工以來內地影市因為疫情的多次反覆搖擺可以看出,至少在明年冬奧會之前,內地還會經歷幾次疫情反覆,或許我們只能期待這些疫情反彈能夠發生在局部,對全國票房不會產生大的影響。否則如果再次上演今年1月東北河北或者7月南京疫情反覆的情況,對中國電影市場的打擊會越來越大,甚至北美市場反超中國都可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88400711_699621-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