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楊德廣在行動中研究中國高等教育理論,力推「充實教育」讓大學生忙起來動起來

2021-08-28     長江日報

原標題: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楊德廣在行動中研究中國高等教育理論,力推「充實教育」讓大學生忙起來動起來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楊德廣在行動中研究中國高等教育理論,力推「充實教育」讓大學生忙起來動起來

楊德廣簡介:1940年2月生,江蘇南京人,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長、原上海大學校長、新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師範大學校長、上海震旦職業學院院長,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理事長、中國民辦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等職。參與中國高等教育學的創建和早期教材編寫工作,撰寫了多部(篇)在國內高教界產生很大影響的論著,為我國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建設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2017年當選為「中國當代教育名家」(全國共90名),2021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列為「中國當代教育學家」(全國共20人)。

長江日報訊在上海師範大學校園裡,提及楊德廣的名字,師生們都會不約而同地稱他是「干實事的校長」「平民校長」「自行車校長」。作為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改革的見證者,更是改革開放後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參與者、實踐者,楊德廣數十年來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豐富的實踐結合,致力於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高等教育理念,被譽為「行動研究的典範」。

被同行稱為「行動研究的典範」

1940年,楊德廣出生在江蘇江寧縣上坊村的一戶農民家庭,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是以務農為主,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楊德廣在農村生活到13歲,小學畢業後考入南京市第九中學,高中畢業後考入華東師範大學,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那時,楊德廣即便在冬天也用冷水洗臉、洗澡,每天早晚兩次鍛鍊。「就是為了健健康康為祖國工作。」

楊德廣一直致力於高等教育理論的研究,也是我國較早從事相關理論研究的學者,中國高等教育學的創始人之一。

自1965年從華東師範大學畢業留校工作起,先後在5所高校工作過,在教育行政部門、科研機構工作過,擔任大學校長16年,還兼任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會長等職。他堅持「工作、學習、研究」緊密結合,先後出版《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管理學》《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與反思》等40多部著作。楊德廣在高等教育學界,因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將研究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他被同行稱為「行動研究的典範」。

1996年暑期,擔任上海師範大學校長一個多月的楊德廣就已經把全校走「透」。他發現不少學生平時鬆鬆垮垮,不知道怎樣安排自己的學習和活動,提出在全校實行「充實教育」,充實學生的教學內容、課餘活動、精神生活,讓學生忙起來、動起來。楊德廣一方面創造條件,在全校推行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加強實踐課、開設輔修課的改革舉措;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並推行「多張證書制」「半年實習制」「綜合測評制」等多項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問卷調查,提出「德育首位論」

教育德為首。改革開放後,西方各種社會思潮傳入我國,對大學生影響很大,大學德育工作面臨許多新問題。楊德廣為了弄清西方社會思潮在大學生中的傳播情況,先後對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外國語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大學的近10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並搜集了其他地區大學的有關調查材料。在研究形成的專著《大學德育論》中,他批評了當時存在的「德育從屬論」「德育取消論」「德育代替論」「德育悲觀論」等消極觀點,提出的德育首位論、地位論和到位論,以及大學德育的原則、方法,得到了高等教育界的廣泛認可。他參與編寫了我國首部《高等教育學》,主筆其中有關德育的章節。

我國著名高等教育學家潘懋元教授曾這樣評價楊德廣:「從實際問題出發,進行理論探索提出自己的理論觀點,再回到實踐中檢驗。視野寬闊,行文質樸流暢,說理深入淺出。凝聚了一位高等教育專家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熱忱和毅力。」

設立助學基金,幫西部貧困學子上大學

在《從農民的兒子到大學校長——我的教育人生》中,楊德廣寫道:「30年不過彈指一揮間,其間有難以計數的家庭因為教育而改變了命運;有難以計數的學生得以在知識的宮殿里增知成才……」他認為「扶貧,關鍵靠發展教育、培養人才」。

2010年,70歲的楊德廣開始思考「如何度過餘生」。他回顧20歲那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時,背著一個舊麻袋,揣著3元錢隻身來到上海。他說:「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是黨和人民培養,才取得了一些成績,才有我的今天。現在到了該回報的時候。」

楊德廣一直踐行這一觀點,他決心在有生之年,盡最大努力幫助西部地區貧困優秀學子上大學。他在上海師範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創建「陽光慈善基金」,面向我國西藏、新疆、青海、甘肅、四川等12個西部省(自治區),開展「陽光優秀生」幫困助學活動,每個地區選出一個貧困縣,在高中生中選出一部分貧困優秀生,每人獎勵2000元,激勵他們考上好大學。近10年來,楊德廣自己投入和籌集到的助學款已逾600萬元,受益的貧困學生達8000多人。

在楊德廣的辦公桌上經常擺放著已完成的一些論文草稿,還有需要他「一對一」扶助的貧困地區學生信息表。楊德廣說,「我總在想從三塊錢到三百萬元,是誰給我的?是黨和人民給我的,是社會給我的,所以我要回報給社會。」

(長江日報記者鄧小龍)

【編輯:張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86256256_12046134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