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為人處世當把握好分寸,別得寸進尺踐踏他人的底線,不會有人毫無底線地縱容你沒有原則的侵犯。
就有這麼一個囂張無度的男子,為了與他人妻子發生不正當關係 ,竟然主動找他人索要其妻子電話號碼,甚至與他人妻子「暗渡陳倉」做不軌之事。
最終下場卻非常不好看,就在與他人妻子玩曖昧時被其丈夫堵在現場,結果讓他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了。
(案件來源:岳陽電台-新聞第一線欄目)
章某
案件經過:
在江蘇揚州有一家燒烤店生意做得紅紅火炎的,燒烤店的老闆與老闆娘是來自外地的章某馬某,幾年前兩夫妻剛到揚州做燒烤生意時並不順利,但經過兩個人的努力最終把燒烤店做了起來,在這附近還有點名氣,生意一直不錯,最終夫妻倆賺到了些錢,有了不少的積蓄。
但是隨著這錢越賺越多,夫妻之間因為不同的消費觀念而產生了分歧,兩個經常有爭吵,自從有了一筆積蓄後,深知這辛苦錢來得不容易的章某想著先買一套房子,因為房子能保值,同時也考慮到孩子以後要在這裡上學,那麼這個成長環境的保障應當尤其重要。
其實章某的考慮是非常理性,也是很符合他們當下的條件的,按一般人來說都會堅持他的想法。
但是自從有了錢之後,一直隱忍的馬某露出了她好面子的本性,她看到周邊的朋友進進出出都開著一輛車,而自己一直騎個電動車,感覺這層次就低人一等,現在有錢了,是不是就可以把這面子掙回來了?
要知道他們認識的擺地攤的人都買了車,自己開店的不買車臉上實在掛不住了。
所以她堅持說要先買一輛車,據章某透露,對於他們這種整天要呆在燒烤店,除了採購食材外,買一輛車其實是沒有什麼用途的,採購食材都是騎輛三輛電動車,又或者供應商會直接送貨上門,在這種情況下買一輛車純粹就是擺設,馬某完全就是為了撐門面。
章某
隨後章某自作主張買了房子,此後馬某就與章某有了隔閡,她對買車的事情耿耿於懷,只要看到哪個朋友開著車的,心裡就不是滋味。
直到有一次,男子馮某開著車過來燒烤店吃燒烤,沒想到馮某覺得馬某有點姿色,就找機會認識了馬某,馬某看馮某是開著車來的,同時發現馮某還是老鄉,這一來二去的,就熟絡了起來,這馮某又能說會道的,每次到燒烤店來都能把馬某逗樂,馬某也就對馮某產生了好感。
民警
馮某看馬某丈夫在場,為了不被章某懷疑,他有意與章某互加了微信,但是章某覺得馮某這個人不太正經,經常打賭,感覺並不是什麼好人,所以並不想與他來往,微信加了幾天後就直接刪除了,沒想到馮某直接主動加了馬某的微信,兩個人私下開始了往來。
自從認識了馮某,妻子馬某外出的次數也多了起來,馬某總會以各個理由作為幌子與馮某約會,很快兩個就發生了性關係,馮某來燒烤店的次數也越來越多,連周邊的鄰居都認識了馮某這個人。
章某看自己也是開門做生意的,人家來也沒理由拒絕,但他私底下也能看到馮某與自己的妻子打情說俏的,他並不清楚妻子已經與馮某發生了性關係,他覺得只要不挑戰到自己的底線,為了家庭孩子,他也就忍了。
但是直到有一次發生了一件事情,讓他再也無法忍受與妻子大吵了一架。
有一天章某發現妻子帶回來了一個LV包包,這可是值10000塊錢的包呀,章某很是疑惑,按照他們現在的經濟條件與工作性質,妻子買這樣的包包是沒有什麼必要的,並且按正常的夫妻關係,妻子買這樣的包也應該會告訴自己,當問及此事時,妻子謊稱這是個高仿的沒值什麼錢,並且說那是她自己私房錢買的。
章某看妻子那躲閃的眼神根本就不相信,他隱約感覺到事情並不這麼簡單,質問是不是馮某送的,馬某堅決否認,最後章某卻在她的包裡面發現了一張寫著馮某姓名的收據,章某大怒,質問馬某與馮某現在發展到什麼程度?
馬某卻說章某無理取鬧,從此兩人的關係掉到了冰點。
視頻畫面
有一天妻子馬某說與朋友外出時尚,結果在外面過夜沒有回來,第二天早上七點左右章某卻看到自己家的電瓶車停在附近的一家賓館樓下,而馮某的車也停在一起,這時妻子馬某正從賓館出來,章某已經意識到自己妻子已經應該已經不忠誠並與馮某發生了性關係。
他憤怒不已,他問妻子馬某昨天晚上為什麼住賓館,住哪個房間,要求馬某帶他上去看看,但是馬某堅決不幹,於是兩人僵持不下在賓館門口吵了起來,章某憤怒之下找來了自己的老丈人,經過老丈人的調解勸說,馬某才答應以後不和馮某來往了。
雖然夫妻關係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了,但張某並不想分手,他還是隱忍了下來,但是他這種卑微的隱忍並沒能讓妻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她表面承諾不與馮某來往,其實內心卻一直在馮某的身上。
視頻畫面
馮某因為覺得在馬某的身上投入了不少,不甘心就這麼放棄了,並且與馬某有了不正當性關係後他的行為更為囂張無度。
他多次聯繫馬某未果,竟然明目張胆地打章某電話,說要找章某老婆,甚至直接找到章某要馬某的電話。
那可是章某的妻子,但在馮某的眼裡卻不把章某的身份當一回事,他並不把張某當成馬某的丈夫,卻像是在找自己的女人的態勢,公然挑釁章某的底線:「我找馬某,你把她電話給我!」
章某
這讓章某憤怒不已,此後馮某多次開車來到燒烤店找馬某,章某均追出去拍打其車窗怒說,警告馮某別再來騷擾自己的妻子,馮某總是一加油門離開。
雖然多次被章某警告,但馮某依然賊心不死,沒有放棄接近馬某的機會。
馮某來找馬某的事情,鄰里街坊都心知肚明,那囂張毫無底線的荒唐行為讓所有人都看不下去了,這讓章某在鄰里街坊面前丟盡了臉面,試問哪個男人能忍受如此羞辱?
鄰居
但章某本來就是一個不想惹事的人,想著為了家庭孩子,加上妻子馬某不是決定不與馮某來往了嘛,那還是選擇不再理會馮某的行為,覺得不要再挑釁自己的底線就行。也就是那一段時間章某過得很壓抑。
鄰居
但是「蒼蠅不叮無縫蛋,一個巴掌拍不響」,其實馬某雖然表面上說不再與馮某來往,私底下卻藕斷絲連,還是給了馮某機會,甚至荒唐到來了一個「暗度陳倉」的伎倆與馮某私會,因此也最終釀成慘劇。
視頻畫面
案發當天下午馬某一反常態,在燒烤店裡面忙前忙後地幫丈夫處理事務,這時章某想著要外出去採購物品,馬某對丈夫說她一個人先看著店就行了,章某看妻子在店裡忙前忙後的,也就放心地出去了,直到傍晚時分他突然感覺妻子今天的表現怎麼有點反常,自從馮某這件事情之後,夫妻兩交流甚少,妻子並不會在自己面前表現得如此熱情,他感覺情況不太對,於是提前往家裡趕。
剛回到燒烤店外面的時候就看到馮某的車停在路邊上,章某這時臉色陰沉,壓抑已久的怒火再也無法抑制,他衝進了燒烤店隨手就抄起了餐桌上的一把尖刀,坐在燒烤店通往二樓的樓道上等著馮某進燒烤店來。
哪知道馮某早就進燒烤店多時,並在二樓與妻子馬某私會結束,章某剛坐下來就看到馮某從樓梯下來,還滿足地在系褲腰帶。
章某見狀哪裡還容得對方如此踐踏自己的底線,他再也無法視而不見,巨大的羞辱化成仇恨,怒視著馮某。
馮某沒想到章某會提前回來,當他看到提著刀慢臉殺氣的章某頓時慌了,忙對章某說:「你不要誤會我,你不要誤會我。」
視頻畫面
但是他想逃已經來不及了,章某已經失去了理智,二話不說就撲了上去手抓刀把就往馮某腹部猛捅,馮某連呼救聲都來不及發出轉眼就被捅了38刀,幾乎刀刀致命,最後竟然腸子都流了出來,當場斃命。
視頻畫面
當馬某聞訊趕下樓的時候馮某已經渾身地血躺倒在地上一動不動,馬某看到如此慘狀不由驚恐得面如土色,雙腿直哆嗦癱倒在地上,這時的章某看到了血也清醒了過來,他忙過去搖晃馮某,一點反應都沒有,他意識到闖下了大禍,自知難逃法律的制裁,於是想著拔打110自首。
民警
這時緩過神來的馬某制止了章某,隨後兩個統一了口徑,面對警方詢問時,一定要說自己誤以為是小偷闖了進來,自己是為了防衛而誤殺了對方,並要一口咬定自己根本就不認識馮某,他們想用正當防衛一說來逃避刑事責任。
視頻畫面
但經過警方對現場的勘察,疑點重重,如果是入室盜竊的話一般都是發生在晚上,但事發的時候卻是人流最多的傍晚,同時按常理來說,哪個人進行正當防衛的時候會對一個小偷連捅38刀呢?沒有什麼深仇大恨根本就不太可能會下手如此的狠。
民警
並且經過走訪得知,鄰居們都說死者經常來燒烤店找章某的妻子馬某,並且對馮某與馬某的關係心知肚明,鄰居說:「別人來找對方的老婆偷情都是偷偷摸摸的,他卻光明正大地來,說的話也特別難聽,哪個受得了,誰都要面子的。」
最終章某與馬某如實供述了他們與馮某的關係以及整個慘案發生的原委,經過。
網圖
最終章某因犯故意殺人罪而被提起了公訴,在《刑法》中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對於故意殺人罪的量刑,是否處以死刑,《刑法》中有特別指示:
對於因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故意殺人犯罪,適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應當與發生在社會上的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其他故意殺人犯罪案件有所區別。
對於被害人一方有明顯過錯或對矛盾激化負有直接責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從輕處罰情節的,一般不應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根據此條特別指示,回歸到本案中,章某殺害馮某的起因是馮某公然與章某妻子發生不正當的性關係,被害人是明顯存在重大的過錯,章某屬於「激情殺人」,並且在殺人後章某主動報案屬於自首,並最終如實供述了犯罪過程,因此,根據以上所述,應對章某從輕處罰。
最終章某被判處無期徒刑。
《刑法》規定,被判處無期徒刑的,在服刑期間無重大違規的,在服刑兩年之後可以開始申請減刑,但最低不少於十三年。
所以,即使經過順利減刑,章某最少也要服刑十三年。
看到這裡,其實很多人都會替章某抱不平,而馮某的死並不會有人去同情,其下場說到底都是作惡的結果,怪不了他人。
而章某的妻子因為貪慕虛榮而對婚姻不忠,是對待婚姻,對待家庭缺乏應有的責任感的表現,其有違倫理道德的行為將備受他人譴責。
而對於章某,本來是受害者,卻最終因為對待婚姻的態度過於卑微,處理婚姻問題缺乏合理的方式與理性,面對妻子的不忠選擇隱忍,逃避。
面對他人對自己尊嚴的挑釁最終選擇了使用暴力去解決問題,最終觸犯了法律,讓自己身陷囹圄,真是得不償失。
所以對待婚姻問題的時候,如果覺得婚姻無法繼續,應當更為理性地去審視這段婚姻是否有持續下去的可能性,如果沒有,為何不果斷地放手,既是放過他人,也給自己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