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數字經濟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論壇在浙江烏鎮隆重召開。作為本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主題分論壇,活動邀請了多國政府代表、國際組織、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嘉賓交流分享,探索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新路徑,共繪數字經濟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的新藍圖。
華為常務董事、華為雲CEO張平安以「構築核心技術新生態,共建智能世界雲底座」為題發表演講指出,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位技術飛速革新,正迎來構建全新核心技術體系的新機遇。華為希望攜手產業夥伴、客戶,在多元算力領域、AI領域、雲原生核心軟體領域持續突破,共建智能時代的核心技術新生態。
華為常務董事、華為雲CEO張平安
從2014年到2023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迎來十周年。張平安表示,過去十年,雲計算在中國風起雲湧,AI技術加快從理論走進現實,數字化成為每一家企業的轉型共識。如今,以云為底座的創新生態,以大模型為代表的創新技術,正在加快重塑千行萬業,為建設包容、普惠、有韌性的數字世界提供全新動能。
從宏觀數據看,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總規模已突破50萬億元,占GDP比重41.5%,從2016年至2022年年均復合增速達14.2%,成為全球數字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然而,在核心技術投入與研發創新方面,我國市場仍與發達經濟體有較明顯差距。
「這也意味著,雲服務、SaaS軟體等相關產業在中國仍有著廣闊空間,未來十年將是中國核心技術創新的黃金十年。」張平安指出,核心技術創新的關鍵在於生態,生態決定了數字世界的話語權,中國需要建立創新、可靠、可信、中立的技術新生態。
張平安表示,面向飛速發展的智能世界,在多元算力領域、AI領域、雲原生的核心軟體領域,依託中國創新市場,我們有機會構建一個全新的技術生態。這需要產業界緊密攜手合作,敢於突破核心技術,敢於構建創新技術生態。這個新的技術體系不僅要立足中國,更要放眼全球,能給世界一個更優選擇。
首先,算力是智能時代企業發展的關鍵生產力,構建對等的多元算力勢在必行。
行業分析指出,到2030年,全球通用算力需求將達到3.3 ZFLOPS,AI算力需求將達到105 ZFLOPS,二者分別是2020年的10倍和500倍。當前以CPU為中心的計算架構,必然加快走向支持多元算力的對等架構,打破輸入輸出瓶頸,拓寬計算帶寬、降低時延、提升性能,適應海量的多樣性算力需求。
目前,華為正加快軟、硬、邊、端、雲等全面融合,鯤鵬、昇騰生態已匯聚超過440萬開發者,合作夥伴超過6000家,解決方案認證超過17000個,並建設72個產教融合的人才基地,持續攜手業界夥伴,打造中國堅實的算力底座。
其次,AI創新風起雲湧,大模型「百花齊放」,AI正加快重塑千行萬業。
張平安表示,中國擁有千行萬業的業務場景,也擁有全球最大的軟體創新人群,在AI領域也有機會實現全球領先。華為從2019年開始投入AI大模型研發,堅持「AI for Industries」,華為盤古大模型要幫助行業解最難的題,做最難的事情,思考用大模型解決各行業研、產、供、銷、服等環節面臨的複雜難題,加快AI重塑千行萬業。
- 在數字資產方面
華為聯合超過30家行業頭部企業,建立高質量數據聯盟,用AI幫助挖掘數據資產應用價值;
- 在開發者方面
華為雲提供盤古大模型研發工程套件,打造開放模型社區、大模型雲學堂,幫助開發者更快實現大模型的開發落地;過去要完成一個千億參數大模型的端到端開發準備就需要5個月,現在通過昇騰AI雲服務、大模型開發套件等,開發準備工作可以縮減到1個月;
- 在生態合作方面
昇騰AI雲服務已經可以接入20多個第三方優質的開源大模型,同時華為雲攜手數百傢伙伴、客戶企業,打造了超過20個行業大模型、超過400個模型應用場景。
再者,雲原生的核心軟體和開發工具鏈,將成為數字時代產業創新的加速器。
今年,華為陸續發布了軟體代碼倉、需求管理、測試管理等23款軟體開發工具,打造全生命周期的軟體開發生產線CodeArts;聯合數十家工具軟體企業,聯合打造硬體開發生產線CraftArts,幫助業界持續提升研發工具的質量和效率。目前每月有20多萬軟、硬體開發人員正在雲上使用這些開發工具。
同時,華為雲分布式雲資料庫GaussDB,全面替代了華為內部使用了27年之久的Oracle資料庫,並具備比Oracle更好的高可用、高性能、高彈性等技術優勢。目前,GaussDB已經在銀行、保險、證券、能源等關鍵基礎行業得到廣泛應用。
在本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領先科技獎頒獎典禮上,華為雲GaussDB資料庫更是憑藉領先的技術優勢,在一眾申報成果中脫穎而出,成功獲獎。
數字生態的創新繁榮,離不開產業夥伴們的共同力量。目前,華為雲全球開發者數量已超過500萬人,合作夥伴42000多家,雲商店SaaS應用已達10000多個,與全國110多所高校合作培養數萬名專業人才,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讓核心技術生態行穩致遠。
「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仍然需要跨越一道道技術鴻溝,需要更加多元活力的創新生態,需要全行業攜手攻堅克難。」張平安表示,華為願與廣大的客戶、技術夥伴一起,篤行致遠,同赴山海,攜手共建智能時代的創新技術新生態。
關注@華為雲,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