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中山路商圈
藏著這條多年都沒什麼變化的老街
【中市橋上塘街】
說起來可能很多本地人對這條街都略顯陌生
年少時光的我就在這條街旁的中學中度過
美食與回憶總是互相牽絆
迷戀那裡的閒適,懷念留在那裡的青春
今天打算來重新走下這條街
這條街的具體位置就在老中醫院後面
說到這裡,可能你就認識了
居民區與遠處的高樓大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條街上有一家神奇的店
從我十幾歲就開始存在
位置隱秘,卻一開就二十年
它就是——
92℃咖啡館
回想起前一次踏進92℃咖啡館大概還是十年前,時光總是轉眼之間流逝,記憶中的店鋪居然還完好地呆在原來的地方,依舊是那個轉角,它貫穿了我的年少,如今又陪伴著下一代長大,小心翼翼的守護著我們的回憶。
92℃咖啡館可能是無錫第一批開起來的咖啡店,在那個年代,咖啡還是高檔消費,小資的代名詞,而92℃卻憑藉它的菜品做起了口碑。這麼多年一直很低調,來的也大多是老顧客。今年,店鋪重新裝修了一下,清新的湖藍色讓整個餐廳頓時明亮了起來。
外部是簡餐下午茶區,
往裡走是燈光昏暗的小酒吧區。
菜單數十年如一日,沒什麼變化,憑藉著記憶開始點菜,等待那些年讓我期待過的美味。
三杯雞套餐,店鋪曾經的老闆是台灣人,這一道地道的三杯雞做法也就延續了下來。雞肉全部選用雞腿肉,為的就是嫩!
雞肉非常入味,口感爽而韌實,帶著點酒味和麻油的混合香氣在雞塊中向鼻腔延伸。
最後用醬汁淋在飯上,清淡怡人來多少都吃得下呢。
說起來你們可能不信,相比較三杯雞,我更愛阿姨炒的這兩道蔬菜,雖然分量少,但每一份蔬菜都是現炒出來的,是熟悉的家常味道,感覺很對。
讓很多顧客這麼多年念念不忘的絕對是蛋包飯了!想當年我還是第一次吃到用蛋包著的飯,迷戀了很久,以前每一次來都會點一份。
上桌,顏值比曾經高了許多,用勺子輕輕劃開,蛋皮可能稍微老了一點,露出了用番茄醬炒過的米飯,說實在的,雖然現在外面的蛋包飯更嫩更正宗,但是這回憶中的第一口蛋包飯還是在我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蜂蜜鬆餅,只有這道甜品讓我略感失望,因為那滿滿的奶油不見了……曾經的我會讓店員加足量的奶油,這才是鬆餅的靈魂呢~
不久之後,92℃咖啡館還會開始售賣新品——星洲阿嫲炒飯。市中心難得的人少又安靜的店鋪,不管怎樣都是值得你再來的!
TIPS:
價格:三杯雞套餐 43元 蛋包飯 33元
地址:中市橋上塘街25號
中市橋上塘街右側不遠就是新街巷
在新街巷11號的這家
【草根小吃】
靠著門口的紅色招牌認出它來
柵欄裡面就是灶台,老式的爐子上水一直燒著,一進門就熱氣襲來。
有人點單立馬把餛飩倒入,沒幾秒就撈起來,盛入一旁的砂鍋中。
砂鍋咕嚕嚕滾一會,各種調料加一輪,砂鍋餛飩必不可少的就是咖喱粉,即著色又添味,最後掰碎油麵筋,撒上牛肉片,整個流程三分鐘搞定。
小餛飩一口一個,味道馬馬虎虎,畢竟現在還能吃到砂鍋餛飩的地方真的屈指可數,還是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嘗個鮮也是極好的。
但是我必須要推薦這家店的炒年糕!!!連我這種不愛吃年糕的人都被它吃得死死的,每次來必點!軟糯的年糕加上甜甜的醬汁收口,還有雞蛋、豆芽、青菜配合。PS:記得提醒老闆少點鹽。
TIPS:
價格:砂鍋餛飩 10元 炒年糕 10元
地址:新街巷11號
中市橋上塘街的右側
有著大家耳熟能詳的
【大西北涼皮】
無錫涼皮界中的扛把子,每天中午店裡都會排隊。
料汁香氣十足,被微辣微酸的醬汁浸潤,吃進嘴裡非常開胃酸爽。一定要加辣子,香得不得了哦~不過這次吃到的涼皮比去年厚了,勁道不少,軟糯稍差。
涼皮吃不夠,肉夾饃來湊!臘汁肉夾饃汁水豐沛,白饃外面烤到脆脆的,麵餅也不會太厚,吃完不會口乾~
TIPS:
地址:中山路259號—1
【華餅充飢】
大西北涼皮旁的燒餅店也值得推薦!
簡單,乾淨!專門定製的烘大餅爐子完爆了老式柴油桶,餡心每天現調,老面做引子發酵,整個鋪面不大但弄得清清爽爽,讓人一看就很有好感。
阿姨熟練得分好麵糰,一包、一拍,餅胚完成!再貼到熱烘烘的爐子裡,用炭火烘烤一會就能出爐了。
烘好的大餅裝在油紙袋裡,整整齊齊碼在桶沿上保溫,新出爐的蔥油椒鹽大餅,一口下去餅皮「嘎嘣」碎了,可以看到點點青蔥和少許肉末,越嚼越有一股「硬」香,啊!好吃!
TIPS
價格:梅乾菜五花肉6元、香蔥瘦肉9元
地址:中山路259-2號
市中心的街道中不乏美味
你還有什麼私藏美味
歡迎留言推薦給我們喲
無錫廣電新媒體中心出品
無錫這條最低調的美食街,私藏了你曾經的舌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