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的本源論:迷信與科學並舉,唯物與唯心同在

2023-01-06     一耿歷史

原標題:古希臘哲學的本源論:迷信與科學並舉,唯物與唯心同在

哲學是一門包羅萬象的,探索萬物規律的學科。社會科學的發展不但遵循著哲學領域所探索出的規律,人的思維觀念也無不受到哲學世界觀的支配。古希臘是西方哲學的發源地,理性、人文主義、社會科學等一系列具有開化啟蒙性質的代名詞,無不是從古希臘哲學中繁衍出來的。除了對蒙昧到開化的探討外,古希臘哲學也一直沒停止對於世界本源的追尋腳步。

談到古希臘哲學,蘇格拉底肯定是一位繞不開的人物。雖然他的思想中很少有關於世界本源的論述,但是他的思想繼承了古希臘早期的哲學思想。他的弟子將其思想開枝散葉,傳承發展,又影響著整個古希臘中後期的哲學思潮。蘇格拉底在整個古希臘哲學中的承上啟下作用可見一斑。無論是在他之前還是之後,哲學家們都孜孜不倦地討論著宇宙和自然的本源問題。

古希臘前期關於世界本源的討論,從樸素唯物主義到唯心主義的滲透。

在蘇格拉底之前,已經有哲人們就世界本源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古希臘最早的學派是伊奧尼亞學派,該學派也是古希臘哲學中第一個思考世界本源問題的學派。他們堅信自然起源於萬物的變化規律,正因如此,當時的哲學也被稱之為"自然哲學"。作為學派代表的泰勒斯提出了"水"是萬物的本源,世界是由水構成的,大地之所以能夠存在,是因為水將陸地匯聚在了一起,水讓萬物繁衍生息。這是該學派關於世界本源最著名的論斷。另外該學派的其他思想家還提出了"火"是萬物的本源;"氣"是萬物的本源等等觀念。雖然這些觀點在現在意義上看都是偽科學的論斷,但在當時確實打破了人們對於傳統神話的迷信,這種宇宙起源於某單個物質的思想,是古希臘哲學中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典範。 這種樸素的觀點看似更接近唯物主義,但實則上是來源於人的直觀感受,缺少了人的思考成分在裡面。

另外當時在南義大利的畢達哥拉斯學派中,著名數學家,也是自認為第一個發現勾股定理的畢達哥拉斯。他在樸素世界觀的基礎上,提出了"數"是萬物本源的觀念。萬物的形成遵循著數到點,點到線,線到面,面到立體的生成趨勢,變化萬千的世界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雖然這種思想也是不準確的,但是它不同於伊奧尼亞學派, 因為他的觀點中萬物的生成由單純的具象物變成了一種抽象概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哲人們對自然更深切的思考。不過這一概念卻又導致了古希臘哲學回歸到了唯心主義。這就使得後來古希臘哲學的發展,向二元論的方向偏移了。

阿布德拉學派的代表人物德莫克利特認為萬物起源是原子和靈魂。二者相互交融,構成了世間的萬千變化。這種明顯的"二元論"觀點,可以說是古希臘前期哲學中的異類。雖然原子的學說更接近於現在的科學,但是靈魂的觀點則完全是唯心主義。阿布德拉學派沒有繼承傳統意義上具象化的唯物主義和抽象化的唯心主義,而是另闢蹊徑的提出了原子與靈魂交織的概念。既有唯心色彩,又有唯物傾向。這在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發展中很難見到。不過這種唯物與唯心雜糅的哲學觀點,對其後古希臘哲人們關於世界本源的探討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古希臘中期的哲學,天文學融入,唯物與唯心雜糅

人們印象當中蘇格拉底的哲學往往更關注的是人的思考。的確,這位偉大的哲人雖然在古希臘哲學中起著繼往開來的作用,但是他的論著中則很少出現關於宇宙和自然的身影。他的學生柏拉圖,則繼承了前人們對於世界本源論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神創論的世界觀。造物主感覺世界萬物都應該如同自己一樣完美無瑕,因此造物主正好是世界萬物的模型。這種觀點與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女媧造人"頗為類似,但是所不同的是柏拉圖認為造物主創造出來的這一切模型都被賦予了靈魂,並且柏拉圖還繼承了蘇格拉底"人本善"的思考,進而提出了宇宙萬物運行的調理性和有序性:萬物的運行遵循著圓周運動的規律。這一思想,顯然對後來的科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柏拉圖的思想雖然沒有離開唯心主義的範疇,但是我們不難從他的思想中看到科學啟蒙的影子。

在柏拉圖之後古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要數亞里士多德了,他被稱之為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在關於世界本源的思考上,也廣博了眾家學派之所長,認為世界有天地之分,地上的萬物起源於四種物質:水、火、氣、土;天上運行的星體起源於"以太",天體的運行始終遵循著圓周運動的規律。由此可見,亞里士多德不但繼承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也傳承了柏拉圖關於自然科學的論斷。正是因為亞里士多德保住了古希臘前中期哲學發展的碩果,才使得唯物主義思想在古希臘後期神學思想浪潮的衝擊下仍然屹立未倒。

古希臘後期,哲學有逐漸脫離科學的趨勢,唯心主義一路高走,但唯物主義大旗卻依然沒有倒下。

古希臘晚期,哲學越來越向神學靠攏。斯多亞學派繼承了古希臘早期"火"是萬物本源以及柏拉圖"神創論"的理念,更改了亞里士多德關於世界本源的觀點,提出:神造火,火生萬物的理念。新柏拉圖學派的柏羅丁將亞里士多德思想中的"以太"更名為"太一",太一創造萬物採取一種自上而下的方式,完美程度逐漸遞減,理智靈魂逐漸消退。可見這兩種學派都具有濃厚的唯心思想,尤其是新柏拉圖學派的思想,為後來基督教提供了理論依據。不過在唯心的浪潮下,依然可以聽見唯物主義的呼聲。

伊壁鳩魯學派是古希臘晚期唯物主義哲學的代表。這個以"享樂主義"為宗旨的學派在古希臘晚期高舉"無神論"的大旗。他繼承了古希臘早期阿布德拉學派二元論的主張。在肯定原子是世界本源的前提下,提出了原子的偏移運動觀念,這一思想蘊含了事物偶然性發展的種子。"快樂至上"的伊壁鳩魯學派在唯心主義的衝擊下,並沒有脫離唯物主義的軌跡。

古希臘哲人們對唯物主義的堅守和扶持,為我們今天能夠打開正確的科學觀,產生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古希臘哲學一直走著唯物與唯心主義交織的發展路程,從最開始的樸素的唯物主義,到後來從畢達哥拉斯數是萬物本源的唯心傾向,唯心主義逐漸充斥了古希臘哲學。這其中既有人對自然的深切理解,可也導致了人對於事物認知的偏離。畢達哥拉斯之後,無論是阿布德拉學派還是柏拉圖,在關於世界本源的討論中,一直處在唯心與唯物的交界邊緣。亞里士多德對古希臘前中期的哲學進行了一次段落式的總結,而這種總結也為後來的哲學發展開闢了兩條道路,一條是神學論的唯心主義,一條是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雖然唯心主義的發展蓬勃日上,但是唯物主義已經逐漸脫離唯心主義,擁有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這一切無不對於後來基督教思想、自然科學、啟蒙思想等,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事物是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西方哲學中唯心主義思想一直處於主流地位,其發展經歷了幾千年的時光。但是,在一波又一波唯心主義的衝擊下,唯物主義的大旗依然沒有倒下。從古希臘早期開始,哲學家們對世界本源的思考,就帶有明顯的物理學傾向。這種對於世界起源於某單一物質的論述,可以看出古希臘哲學中滲透出來的科學曙光。在其後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對這一縷"曙光"進行了繼承和發展。天文學、數學等自然科學的納入,既豐富了古希臘哲學的思想,也使得自然科學和唯物主義的真理性,一直潛伏在古希臘哲學當中。

結語:

其實在任何一種歷史悠久的文明中,哲學的發展都經歷著從樸素唯物主義到唯心主義的過度。雖然樸素唯物主義看似更接近於唯物主義的真理,但實則只不過是人們對自然界的直觀感受。正是在這種感知的基礎上,唯心主義逐漸發展起來。但是古希臘的唯心主義發展中,卻始終離不開自然科學和唯物主義的影子。作為西方思想發源地的古希臘,其文明在西方文明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指導整個古希臘文明的哲學思想,也構成了西方哲學雛形。在古希臘哲學中,迷信與科學並舉,唯物與唯心同在。這也就為現代科技和思想的發展鋪設了道路。沒有德莫克利特的原子理論,就不會有運轉如飛的蒸汽機械;沒有畢達哥拉斯的對"數"的肯定,也就不會有數學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沒有柏拉圖圓周運動的設想,也就不會有人們對宇宙的進一步探索和認知。所以古希臘不單單是民主政治的搖籃,也是西方哲學思想的搖籃。

參考文獻:

《理想國》

《工具論》

《西方哲學發展史》

《古希臘神話與傳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72d809ad29a63fd13c0ca450f2f1b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