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頭北漂「網紅大象」暴走500公里,背後原因可能在此…

2021-06-07     匠心之城

原標題:15頭北漂「網紅大象」暴走500公里,背後原因可能在此…

匠匠將在6月10日19:00直播,

各種美食福利抽獎環節,

搬好小板凳準時來看我哦~

最近有15頭雲南野象頻繁上熱搜。

上百家媒體天天追蹤報導,就連央視《新聞1+1》也進行了專欄研究。

情況是這樣的:

這群大象,本來住在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子保護區。

去年3月,不知道咋的,突然組團「離家出走」,一路「象」北。

這一年零3個月的時間裡,它們跋山涉水,進入鄉村,踩踏農田,吃玉米,喝酒糟,闖入城市,在大馬路上散步……

不改方向,不斷加速,現在已經暴走到了離家500多公里的昆明。

專家為野象的路線感到費解,全網人民也跟著操碎了心。

起初,人們把它當做一場浪漫的動物冒險之旅,現在卻感覺它們的遠行史沒有浪漫只有心酸。

網友紛紛評論說:「 突然覺得它們有點可憐,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棲息地。」

「確實看著心疼,感覺像拖家帶口到處流浪,希望早日平安回家。」

「大象就這樣翻山越嶺的走嗎,終點在哪裡,家在哪裡。」

起初,我也覺得這群大象是來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這麼大,象也想看看。」

可轉念一想,若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一直顛沛流離呢?並且還帶著剛出生的小象。

它們出了趟這麼遠的門,實屬罕見。

暴走500多公里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01

最野大象逛吃團,一路向北

起初,這群大象有16個成員。

去年3月,它們從西雙版納州,一路北上,走到了普洱市。

12月,象群在普洱生下一頭象寶寶,「北漂」團成員變成了17頭。

今年4月,17頭野象逛到了玉溪元江縣。

它們在村裡的玉米地上,胡吃海塞,四處撒歡。

有兩頭還跑到了農戶家,喝了酒,結果喝醉了,導致掉隊了。於是,它倆結伴返回了普洱。

象群變成了15頭,繼續向北走。

他們大搖大擺,進入村民家。吃玉米,玩酒塞子,弄得一片狼藉。

有一頭小象,偷喝了200斤酒糟,結果直接醉倒。

一夜宿醉後,找不到大部隊了,乾脆來了個「自由行」。

在田野上,逛來逛去,還泡起了澡。

好在,這頭落單小象比較幸運,後來跟上了隊伍。

5月27日,它們晃蕩到了峨山主城區。

警方馬上出動,疏散了街上的人員。

很多人一邊跑,一邊回頭拍照。

野象們見了這麼多人,也不畏生,一路還小跑起來。左瞅瞅,右看看,鬧了不少事情。

有的大象喜歡玩車,破壞了馬路上的47輛車。

有的闖進民宅,吃了洗衣粉,把裝在袋子的200斤玉米吃個精光,還不小心踩死了兩隻雞。(雞可能也沒想到,自己會走的這麼突然)。

有的看到了豬圈,不僅玩蹋了豬圈,還把小豬給抽懵了。

吃飽喝足後,還找水喝。

有6頭野象闖進了一家汽車銷售店,喝乾了店裡的兩噸水。

有些,則跑去村民家,開了水龍頭接水喝(不過忘記關水龍頭了)。

大象一路逛吃,讓當地居民折騰得夠嗆,真是「怕它們來,還怕它們亂來」。

據悉,短短40天,野象團在元江縣、石屏縣肇事412起,直接破壞農作物達842畝,預計損失680萬。

當地政府出台了緊急預案,希望通過食誘的方式,引導去安全區。

6月初,出動警力675人、應急車62輛、無人機12架,用來監測象群。 還準備了足足10噸「象食」,誘導行進方向。

網友們也紛紛建言獻策:

有人建議,直接打麻醉。但麻醉15頭大象,難度很大,並且有小象,對他們生命安全有影響。

有人主張智取的,不要正面衝突,因為它們比較記仇。

還有人調侃,它們可能是想去昆明動物園,混個「事業編」。

然而我更想知道,它們為何這麼堅定地一路「象」北?

了解背後的原因,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法。

02

為什麼離家出走,去做「北漂」?

關於大象離家出走的原因,眾說紛紜。

有的覺得是象群首領迷了路,帶偏了方向;

有的提出,太陽活動異常,激活了大象遷徙本能;

但更多人認為是受到了食物需求和環境質量的影響。

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教授、中國動物學會理事張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群亞洲象很可能是在尋找新的棲息地。

我國亞洲象的數量,從1985年的180頭增加到了現在的300頭。它們主要在西雙版納生活,光勐養子保護區範圍及周邊就有90餘頭野象,包括這次北上野象團。

大象數量在增加,但它們的棲息地碎片化嚴重,可獲取食物下降,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

根據云南省林草局的統計顯示,西雙版納2019年全州森林覆蓋率達81%。綠化提高了,但植被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張立曾經通過衛星遙感照片對亞洲象分布區域做過植被變化分析。

他發現,在過去的40年間,亞洲象賴以生存的原生森林減少了4300多平方公里。

水稻種植地,被經濟附加值更高的茶葉、咖啡、橡膠等作物取代。茶地的面積增長了5000多平方公里,橡膠的面積增長了4700多平方公里。

因此,遠看雖是綠油油的一片,但適宜亞洲象生存的棲息地卻減少了約40%。

並且,原有完整的熱帶雨林被切割成小碎片,碎片化十分嚴重。

因此,張立教授認為,「棲息地面積的減少及質量的下降加重人象衝突。它們只好走到家園,去保護區外取食。」

現有15頭大象,按照平均每隻每天約300斤食物,每天都得吃4-5噸食物。

可它們越往北走,海拔越來越高,氣候、環境就更不適合,食物也越來越少。

這樣的「北漂」,雖然煞費苦心,卻註定是窮途末路。

03

北漂的背後,是看不見的心酸

從亞洲象的角度出發,它們的「北漂之旅」,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有趣和浪漫,反而充滿了心酸。

這15頭大象,有6頭母象,3頭公象,3個青少年,3個小朋友。也就是說,可能是三代或者四代同堂。

剛出生的小象,雖然體型龐大,但畢竟還是個小朋友。

跟著長輩們,長途跋涉,從早走到晚,根本沒怎麼睡覺休息,也有想躺平不想走的時候。

這些累還是小事,能克服,但安全是大事,拚命掙扎才能逃過一劫。

5月30日,它們走到玉溪。

有條小象不小心掉進了水溝,無法動彈。

其中一頭成年大象雙腳彎曲俯下身,使勁用鼻子拉,然後再用自己的頭和身子頂著。

就這樣,小象再用後腳一等蹬,才得以爬上來。

但這個溺水這個事,幾天後再次上演。

這次,不是卡水溝而是掉進了水塘。

全家出動,紛紛用鼻子去拉它,費盡一番力氣才把它打撈上來。

很多人看了這一幕,紛紛感慨說:「這一路太不容易了,又卡水溝又掉水塘」、「但凡有個棲息地,誰願意帶著小象寶寶跋山涉水呢。

深以為然。

這頭小象,若沒有家人的幫助,可能永遠無法爬出來了。他們並非不想回家,而是因為沒家可回了。

所以,我們不要把大象遷徙浪漫化,因為其實也許它非常掙扎。

若不是生活所逼,誰願意背井離鄉、遠離那個養育它們的「家鄉」呢?

這15頭北上的大象,何去何從,目前還沒有答案。

近日又一群17頭野象南下到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引起關注。

北上或南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說明它們需要尋找新的棲息地。

好的文明,不應該只是關心人類自己,也應該關心這片土地之上的其它生物。

保護它們,其實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善待它們,就是在善待我們人類自己。

作者簡介:上市公司HR,一個持續精進者,希望通過文字與你對話。

— END —

最後介紹下我們的同名視頻號,

每天分享傳奇又平凡的匠人故事,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把一輩子獻給手藝,

這是我所理解的匠人匠心。

大家好,

我是匠心之城的主編匠匠,

現在我開始拍短視頻啦!

這是我的個人視頻號「國風小嫻」

希望大家關注我。

遇見理想的中式慢生活,

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只生歡喜不生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70831455_53202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