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是真正的孤勇者

2022-04-12     抱朴財經

原標題:上海人是真正的孤勇者

上海的這一場艱難,並不是過去就過去了,它一定會成為城市記憶的一部分,並深刻影響城市的氣質和歷史的進程。

作者:今綸

我早上刷了一下朋友圈,上海的湯老師說:「一覺醒來喜提防範區」,確實值得喜,看來已經被憋壞了。

上海的「防範區」是什麼意思呢?防範區是指近14天內無陽性感染者報告的居住小區、自然村或單位、場所。防範區內人員原則上在所在街鎮範圍內適當活動,不能流動到封控區和管控區。

上海迎來了政策面的拐點,但還沒有迎來疫情的拐點。

無論如何,上海人「配合」了很久,終於迎來曙光。

陳奕迅在歌曲《孤勇者》裡面吟唱: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

看到新聞照片中,上海市靜安區一處街道,有防範區居民在遛狗,有居民在買麵包,上海人在這些特定畫面里,沒有哭,還有滿地的陽光。

4月11日,上海金山防範區一超市門口,居民在有序排隊購物。

01 吃飯得到保障,上海就會穩定

據上海市衛健委通報,4月11日0~24時,無症狀感染者新增22348例。這意味著四月以來,上海無症狀感染者首次出現下降。

圖源:人民日報

這絕對是好消息,但是無症狀感染者新增數據還是太大,我不敢輕言樂觀。

我們也不敢輕言上海迎來了疫情的拐點。

值得欣慰的是,上海的防疫政策的堅冰正在打開,一切都在融化、好轉,雖然距離市民的期待還有距離。

比如第一批「三區」名單下來了,包括封控區7624個、管控區2460個、防範區7565個。

有上海的網友說:「我在新江灣城那邊的小區是防範區,今天解封了。具體的解封政策是今天開始每戶每天限定一人出小區,在本社區範圍活動,居委會製作出門證。在群里看鄰居們好像並沒有人急著出門,一是大多數商店並沒有開,二是家裡有孩子上網課,三是公司也繼續居家辦公,解封也不意味著生活正常。走在街道上,有流浪的感覺,所以大家也就是小區樓下轉轉。即使是表現優秀的楊浦,全面恢復正常恐怕還是要到5.1。」

此時此刻,一位樂觀的上海朋友打電話來說:「我們小區是防範區,今天我買了麵包,真香,剛出爐的」,我想說:「你至於嗎?好歹也是個高級副總裁,年收入七位數的金領」。

想想還是算了,我理解他此刻對麵包的感情。

上海現在還可以申報創建無疫小區,根據創建方案,凡近14天內無新增陽性感染者,且第13天區域內所有人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的居民小區,可申報創建無疫小區。

無疫小區最具吸引力的是「強化服務保障、強化物資儲備」。

有7565個防範區的居民可以偶爾出門了,這對於被困在房裡很久的上海人當然是大事。

我希望防範區的超市、藥店要儘量多開門,隨著沒有發現陽性感染者的日子越來越多,比如從14天到了21天,就應該繼續放開更多超市、藥店以及公司的運營。

大家要吃飯,要賺錢,病人要吃藥。只要這三點得到了保障,上海就會穩定。

此前,我在上海一家網店下的訂單,店主一直沒有發貨,原因當然是眾所周知的。店主應該是擔心我取消訂單,每隔兩天就要和我說一句:「一解封,我就馬上給您發貨。」

我知道他是想保住每一單生意,最後我告訴他:「你下個月發貨就行」。他應該很高興。

是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希望上海越來越好,等解封了,我再下幾個單。

02 上海人很不容易

剛剛過去的幾天,有一些悲傷的或者不太愉快的事情發生。

郎咸平的母親去世了,98歲,腎衰竭,沒有等到急救,因為要等一張四個多小時還沒有出的核酸陰性證明。

六六的父母在上海,70多歲了,閉門在家17天,雙雙感染陽性。居委會說要送到方艙去,母親嚇得心臟病發作。六六在視頻里安慰母親:「這就是你的命。你已經75歲了,學會接受,並且硬挺過去,你就能到百年」。

我對病人和老人是充滿同情的,我認為他們應該得到救治、善待。

微博網友 @聽話老太 進了浦東北路1819號一個正在建設中的方艙醫院,沒水沒被子沒枕頭沒床單,90多個人只有兩三個廁所。

還有一位網友說:「可不可以看看商住公寓,哪怕是其他小區不要的菜葉子胡蘿蔔,我不嫌棄,請給我一袋米,我想活下去。」

網友紛紛轉發,由於大家的幫忙,他得到了幫助,過了一天,他發微博說:「我剛剛收到了封控以來第一份的蔬菜包,裡面還有土豆!」

這些故事都不夠正能量,也不夠宏大,有的甚至讓人聽了之後不太舒服。可是,事情已經發生了,需要面對。

我寫這些細節只想說上海人很不容易。

如果「聽話老太」是我家的老人,我恐怕會寢食難安,人同此心,相信大家會認可我的說法。

當然,我也相信這些事情最終會得到解決,只是我們希望快一點更快一點。

03 上海人的血性和善良值得點贊

上海人在較長時間內被困在家裡,孤獨、煩躁時時襲來,他們熬過來了,現在他們快要熬出頭了。

他們當然是「孤勇者」。

上海南浦大橋的春天

他們焦慮,他們哭泣,他們互助,他們用最溫暖的方式來幫助同一棟樓的老人,他們已經竭盡所能做了該做的。

他們當然是「孤勇者」。

他們中的那些「團長」,絕大多數盡職盡責,用智慧和資源在維持小區的穩定,而且很多是義務勞動。

他們當然是「孤勇者」。

他們在一座現代化大城市裡,定時用手機搶菜,搶到了就欣喜若狂,搶不到就有點喪,無論普通白領還是億萬富豪,此時都是一個「搶菜人」,速度面前,人人平等。

他們當然是「孤勇者」。

《孤勇者》裡面有這樣的唱詞: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是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不在聚光燈下,但是他們在這一艱難時刻,已經盡其所能活出了普通人的模樣,已經很了不起了。

我去過上海很多次,有時是匆匆而過,有時是小住數日:上海灘邊的漫步,城隍廟裡的逗留,以及豫園的片刻歇息,還有靜安寺附近那些寫字樓里的人來人往,上海人在商務合作中的一板一眼都讓我印象深刻。

經此一役,我看到了更多普通上海人的血性、善良以及智慧。

他們有他們的思考,不會因為龐雜的信息被淹沒,他們的思考在暗夜裡熠熠生輝,極有借鑑意義。

上海的這一場艱難,並不是過去就過去了,它一定會成為城市記憶的一部分,並深刻影響城市的氣質和歷史的進程。

在世界城市史的坐標中,上海有自己的獨特位置,未來當如何?當然需要更多上海人的努力。

陳奕迅高歌:「一生不借誰的光,你將造你的城邦」。

相信上海人將造自己的城邦

上海——

你的斑駁,與眾不同。

你的沉默,震耳欲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6ff8a09dd141c4b6260514530f3c1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