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首次公開洲際飛彈防護系統:外形酷似火箭炮,可攔截彈道飛彈

2022-06-06     冪談天下

原標題:俄首次公開洲際飛彈防護系統:外形酷似火箭炮,可攔截彈道飛彈

近日俄羅斯國防部下屬的紅星電視台的一檔節目介紹了俄羅斯的洲際飛彈發射井的情況,不僅公開展現了機槍、碉堡以及武器站等安保系統,也是首次公開了洲際飛彈主動防護系統。

洲際飛彈發射井自從誕生以來就因其重要性和敏感性受到敵人的高度關注,由此也就產生了如何保護洲際飛彈發射井的問題。一般保護洲際飛彈發射井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對抗敵人的偵察手段,最典型的就是偽裝。隨著科技技術的提高,特別是衛星的出現,再好的偽裝也會被識破,更重要的飛彈發射井坐標是無法隱藏的。

第二種就上硬抗,即使用鋼筋混凝土和裝甲保護飛彈發射井。這種方式在洲際飛彈初期還是可以的,即使距離相當近的核爆炸也能保護地下發射井不受影響。但是來襲飛彈精度不斷提高,飛彈發射井的防禦工事也得加強。發射井加強了,特別是頂部受到了保護(發射井的上部,有一個鋼筋混凝土板(根據防禦術語「床墊」)。

但是,任何一種保護都不能無限增長,任何東西都是有限度的。當防護結構位於核爆炸漏斗內時就會出現這樣的極限。在這種情況下,無論飛彈發射井的強度有多強,即使它沒有被摧毀也會被爆炸拋到地面上。與此同時在20世紀70年代末,發射井學派有了一個新的敵人——一種快速發展的高精度武器。這裡我們說的不是幾百米和幾十米的誤差,而是米甚至厘米的誤差。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很明顯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容易受到常規作戰裝備中的高精度武器的攻擊。

既然不能硬抗那就只能另闢蹊徑了。蘇聯第一個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主動防護系統項目「Mozyr」由科洛姆納設計局開發。該項目的工作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1980年至1981年開始建立用於測試該綜合體的基礎設施。該建築群的建造直接由蘇聯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監督。1984年蘇聯政府法令規定了在真實條件下進行試驗的可能性,250家企業參與了該項目的建設。

複雜的「Mozyr」在1980年代早期建立,第一個原型被送往位於堪察加半島的軍事單位25522的庫納發射場進行測試。庫納試驗場建造了一種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作業系統的模擬裝置,並在發射井周圍布置了一個主動防護綜合體的原型。在1980年代後期的試驗中,首次對從普列謝茨克試驗靶場發射的洲際彈道飛彈進行了低空非核攔截。

Mozyr的設計包含大量的堆疊的小口徑槍管(包括80到100個槍管),其中任何一個槍管包含一個裝藥的粉末。當敵人攻擊發射場的第二個點的信號,Mozyr抓住接近的目標,並發射它對數百彈丸, 這些彈丸的密度如此之大,要越過這個障礙幾乎是不可能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敵人的彈頭在距離目標1000米範圍內被摧毀。在高空的地方,箭更有效,在低空的地方,球更有效。箭飛得更高,球射得更密集。

獨立軍事專家、俄羅斯軍事網站編輯德米特里·科爾涅夫在接受《消息報》採訪時證實,該項目可以被認為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在他看來,「無論是美國、以色列,還是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能力創建一個有效的反導主動防禦系統模型。蘇聯的「Mozy」是一個成功的項目,以主動保護的形式建立了最後一級飛彈防禦梯隊。

這些測試被認為是成功的。然而,專家們發現,Mozyr對彈道和氣動目的的效果並不相同,它們被摧毀的機率較低是由於該綜合體的薄弱計算能力。由於缺乏資金,該項目的開發被終止。

俄羅斯國防部繼續恢復上世紀90年代因缺乏資金而關閉的蘇聯時代項目。《消息報》軍方消息人士表示:「原則上決定在2013年恢復Mozyr的試驗。」根據這份報告,「Mozyr』飛彈的特點是在6公里高空用直徑為30毫米的金屬箭和彈丸摧毀空中目標。箭和球的初始速度為1800米/秒( 6480 每小時公里,即3.6馬赫),與最遠射程的火炮的發射速度相當,形成了真正的鐵雲,一次齊射多達4萬個破壞物質。

據《消息報》記者報道,「Mozyr」的目的是保護點目標不受來自空中的打擊,除了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外,還包括通信中心和指揮所。俄羅斯軍方認為,該設施不僅能有效摧毀彈道飛彈,還能有效摧毀其他類型的空中目標。據報道俄羅斯最先進的薩爾馬特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井就得到了該系統的保護。(冪談天下/張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6c9e7b329c1bb16088244aac9d08c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