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小墨 來源:深夜書桌
我最佩服的同齡人有兩種:
不會在榮譽面前飄飄然,穩定且持續地優秀。
甘願蟄伏,擁有自己的目標,堅定地朝著目標一步步前進。
不會在榮譽面前飄飄然,穩定且持續地優秀。
甘願蟄伏,擁有自己的目標,堅定地朝著目標一步步前進。
優秀的人,都是好習慣的集合體。
並且不為外界所打擾,堅定做自己。
成為更好的人,是一個不斷培養好習慣的過程。
今天分享的文章,就想介紹三種,親身驗證過的好習慣給大家。 (快,小本本拿出來做記錄啦~)
以下的好習慣,都對我產生了深遠的改變,也希望大家看完之後,能從中獲益。
01.
每天的手機使用時間
控制在3小時以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追蹤過,自己的手機使用時間和使用頻率。
我偶然在手機設置里,發現我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長達8小時,多的時候,甚至達到十幾個小時。
平均每天拿起手機的次數是73次;
除去睡眠時間8個小時,平均到剩下的16個小時里,每個小時拿起手機的次數是4.5次;
平均每13分鐘,就要拿起手機一次。
平均每天拿起手機的次數是73次;
除去睡眠時間8個小時,平均到剩下的16個小時里,每個小時拿起手機的次數是4.5次;
平均每13分鐘,就要拿起手機一次。
這意味著:我真正用來工作的時間,所剩無幾;我的專注力,也因為不斷拿起手機,而被打斷。
難怪我總是效率低、精力差,手機上癮導致拖延、熬夜、分心。
它是一個破壞力驚人,又無孔不入的壞習慣,讓我的生活混亂和失控。
戒手機四個月,我現在已經能平穩地,每天把手機使用時間,控制在3小時以內。
這在四個月前是難以想像的,我是怎麼做到的呢?
第一步:反思是什麼原因,導致我長時間使用手機?
這一步是設想所有可能的誘惑。按危害性排序如下:
1)期待反饋,導致反覆查看手機。
公眾號發文、知乎發文答題、發朋友圈,甚至閒魚掛了閒置,我會忍不住反覆看一下,有沒有反饋。
有沒有人留言?有沒有漲粉?有沒有點贊?
有的話就特別開心,沒有的話就灰心失望。
有沒有人留言?有沒有漲粉?有沒有點贊?
有的話就特別開心,沒有的話就灰心失望。
2)工作中途感到倦怠厭煩,或者感受到壓力想逃避的時候,想忙裡偷閒娛樂一下。
看娛樂八卦、刷熱門微博、刷知乎、看B站......
3)賴床、熬夜、午睡前,躺在床上玩手機,耽誤起床和休息。
4)看時間+各種APP通知
5)購物
第二步:減少或消除誘惑
1)以後定時查看反饋。
吃飯時間用來查看反饋,睡前統一查看一次反饋。
吃飯時間用來查看反饋,睡前統一查看一次反饋。
2)工作時間手機封印。
關機、放到視線之外、放到遠一點的地方,絕對不能放在,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
3)早飯及睡前,解封手機,但是要防止報復性補償,導致熬夜和賴床
4)手機APP通知全部關閉、app來個斷舍離。
只留下常用的幾個軟體,卸載了,大不了用的時候再下載。讓手機變成沒有娛樂吸引力的手機。
只留下常用的幾個軟體,卸載了,大不了用的時候再下載。讓手機變成沒有娛樂吸引力的手機。
5)梳理信息源,精選高質量的信息源。
切忌無目的、無節制地瀏覽。
第三步:尋找替代方案
1)用電腦登錄微信回復工作信息,以及其他app的工作功能,全部在電腦端完成;
2)用電腦右下角看時間;
3)倦怠厭煩時,跟著keep做舒緩瑜伽、收拾整理某個角落等,作為休閒。
第四步:執行和復盤
因為手機要用於聯絡和工作,所以完全不用,是不切實際的。
根據我自己的情況,工作日每天控制在3小時以內是合理 。
監控和追蹤手機螢幕使用時間,引入公開監督和懲罰,每周的手機螢幕使用時間統計,發布朋友圈。
如果任何一天超過3小時,就抽一個點贊的朋友,私發300元紅包作為懲罰。
監控和追蹤手機螢幕使用時間,引入公開監督和懲罰,每周的手機螢幕使用時間統計,發布朋友圈。
如果任何一天超過3小時,就抽一個點贊的朋友,私發300元紅包作為懲罰。
休息日不控制手機使用,張弛有度;引入罰款機制,出於損失規避的心理。
我發現戒掉手機,除了提高效率,提高專注力,還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更喜歡自己了。
更自信,對生活更有掌控感,不再因為不夠自律,而自我攻擊和自我厭惡。
02.
從間歇性猛讀書
變成每天讀50+50頁書
我發現自己的閱讀行為,是極其不穩定的,很少會很長時間不摸書沒錯。
之前讀書的方式,就是想讀的時候猛讀,把所有的事情丟開的那種讀法。
但我發現這種讀法,導致讀書的速度和數量不太穩定。
以為自己一直在讀書,以為自己讀了蠻多書,其實一個月可能讀了三四本。
事後我常常會羞愧、自責、自我攻擊,可是這樣的不穩定狀態,已經存續很久了。
所以我決定,把讀書這件事也習慣化。
所謂習慣,就是以穩定的頻率,定量做某件事。
方案1.0:
同時讀三本書,每天每本書100頁,一天三百頁。
不行,強度太大。
我只能讀完兩本書,兩個100頁;讀完兩個100頁,我已經完全不想打開第3本書。
同時讀三本書,每天每本書100頁,一天三百頁。
不行,強度太大。
我只能讀完兩本書,兩個100頁;讀完兩個100頁,我已經完全不想打開第3本書。
方案2.0:
同時讀兩本書,每天每本書100頁。
試過一段時間,但只適用於時間充裕的時候。
因為兩本書,兩個100頁,會花掉我半天時間,依然占去太多時間和精力。
同時讀兩本書,每天每本書100頁。
試過一段時間,但只適用於時間充裕的時候。
因為兩本書,兩個100頁,會花掉我半天時間,依然占去太多時間和精力。
所以繼續調整。
方案3.0:
同時讀兩本書,一本虛構類書籍,也就是小說,一本非虛構類書籍,每天每本50頁。
同時讀兩本書,一本虛構類書籍,也就是小說,一本非虛構類書籍,每天每本50頁。
我終於調整到我最舒服的狀態,差不多兩個小時左右,就能完成任務。
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只需要付出輕度努力,而不是重度努力才能達成的事。
執行方案幾個月後,我的當前狀態是:每天不讀完兩個50頁,非常不自在,甚至感到煩躁。
這是習慣基本養成的標誌。
我意識到,習慣比爆發更有力量。
也許是因為我太自以為是,我常年以閱讀速度快、閱讀量大、閱讀技巧嫻熟、閱讀見解深刻自居,潛意識裡,覺得自己已經不需要提高了。
這是多麼愚蠢啊!
越是擅長的事,越是重要的事,越應該下死功夫精進才對。
幾乎任何事,精進之道都是沒有止境的,我卻故步自封了這麼久。
03.
學會主動休息
不再以意志力的名義硬撐
之前因為精力不濟,我很認真地看了,幾本關於精力管理的書。
我發現我最大的問題就是,從來不懂得主動休息。
總是連續不斷地工作,直到累到不行,然後被動奔潰。
崩潰就像報復性補償,我會罷工,然後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重新找回狀態。
等我找回狀態,我又會非常勤奮地工作,直到我再次被動崩潰。
我以前以為,是因為自我控制能力,還不夠強;後來才發現,其實是我需要休息了。
我最經常做的事情就是,在疲勞的時候,以意志力的名義硬撐,然後極其低效地工作。
因為低效,進展緩慢,想做完的事情總是做不完,我又會犧牲睡眠時間繼續工作,不斷加長工作時間。
然後更加精力不濟和低效,進入惡性循環。
我最經常做的事情就是,在疲勞的時候,以意志力的名義硬撐,然後極其低效地工作。
因為低效,進展緩慢,想做完的事情總是做不完,我又會犧牲睡眠時間繼續工作,不斷加長工作時間。
然後更加精力不濟和低效,進入惡性循環。
我好像就是書里說的,有 「壓力上癮症」 。
比如工作以後,每次遇到長假,別人在計劃著旅行和聚會,我總是把假期塞滿學習、自我提升計劃。
因為我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休息=偷懶。
我終於意識到,該休息的時候就得休息,這不是浪費時間,而是一種時間投資,是在充電。
我們需要留出時間,把身體和心裡積累的疲憊清空。
我做了一件事,我效仿猶太人的安息日,把每周六設定為我的強制休息日。
無論多忙,都要放下所有的工作,強制休息一天。
我還建立了一個主動休息清單,我把那些非常喜歡做、做的時候很開心很放鬆、做完之後,自我評價會變高的事情,全部列出來。
比如整理收納房間、完全不趕時間、慢斯條理、溫柔地護膚、洗澡......
比如整理收納房間、完全不趕時間、慢斯條理、溫柔地護膚、洗澡......
精力管理是一種能力,而主動休息,是精力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
04.
寫到最後
每過一段時間,我就會實行定期復盤,改掉了壞習慣,建立了好習慣。
扭轉了許多關於自我管理的觀念,並且在新的觀念上,建立起新的生活。
最後,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
「起先是我們造就習慣,後來是習慣造就我們。」
作者: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精神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
關於版權、合作和投稿,請聯繫現代與經典客服微信xdyjd2005 或郵箱xy@xdyjd.com
名師在線課程點擊左下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