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23日訊 說起過年,年夜飯一定是重頭戲,好酒好菜一家人團圓才是一個好年,在德州人的年夜飯飯桌上,蒸碗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一碗熱騰騰的粉蒸肉,還有入口即化的蒸魚塊和蒸雞塊,除夕夜裡由家人親手製作的蒸碗,才是德州人記憶里過年的味道。
掀開熱氣騰騰的蒸籠,一碗碗剛剛製作的蒸碗出鍋了,每年春節,葛健都會集中製作近百份蒸碗,為親朋好友送去自己的新春祝福。葛健表示,在德州人的餐桌上,尤其是過年過節的時候,每桌必不可少的就是蒸碗,象徵著團圓。
蒸碗常見於北方,在不同地區融合了當地特色。德州本地的蒸碗,主要有蒸肉、蒸雞、蒸魚等十多種花樣。一般都是先將各色菜肴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加入多種調料後蒸熟即可食用,也可帶碗存放。今年40歲的葛健,做蒸碗近20年,在他的記憶中,長輩們做的蒸碗是年夜飯飯桌上最受歡迎的味道。
葛健記得,做蒸碗是在臘月二十八或者二十九的時候,一般是提前一天準備,第二天蒸製。一家一個做法,一家一個口味,都不一樣。葛健做的是比較傳統的老味道,有農村老廚子的味道。
蒸碗的花樣繁多,製作步驟也各不相同,最具代表性也最繁瑣的一道是粉蒸肉,從選材、製作配料、再到切肉、蒸製等每個環節都有講究,僅僅是作為配料用的米就要不停翻炒持續1個半小時。「炒米得用小火慢炒,得把米炒到微黃,一般炒一次米得一個半小時,炒鍋是生鐵鍋,它比較厚溫度比較高。炒的時候就得不停地翻,如果翻得慢的話,米容易糊,糊了的話米發苦口感不好。」葛健告訴記者。
灶里升起旺火,一碗碗蒸碗被擺放到蒸籠內。這種圓木作邊,竹條襯底的圓形蒸籠,讓葛健情有獨鍾。高高摞起來的蒸籠,每一層里都裝滿了實實在在的老味道。葛健很喜歡蒸籠的這種味道,高溫蒸完之後會有木頭的香氣和竹香味,它比那種蒸箱味道要好得很多,蒸完之後是那種老味道。
滿載著心意的蒸碗被擺放到年夜飯的飯桌上,一家人圍坐吃著團圓飯,分享著對彼此的關心和祝福,孩子們對老味道的喜愛,讓忙碌和辛苦了一整年的小夫妻收穫了最好的新年禮物。
閃電新聞記者 周樹茂 德州台 孟曉倩 德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