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而已》提前點映大結局:「姐弟戀」遇上「職場戲」的可能解法

2023-04-07     娛樂獨角獸

原標題:《愛情而已》提前點映大結局:「姐弟戀」遇上「職場戲」的可能解法

作者| 無花果

編輯| 把青

由周雨彤、吳磊主演的《愛情而已》在連續兩周占據熱度高峰後,今日豆瓣開分8.3,好消息不斷的是,該劇還將於今晚開啟直通大結局,著急一口氣追完的觀眾可以提前一飽眼福。

與市面上大多數現偶劇數「糖點」和刻意製造浪漫名場面不同,《愛情而已》中男女主相差9歲的雙向成長型「姐弟戀」,循序漸進的戀愛過程、清新生活流的職場和網球運動戲份,色調舒適的濾鏡和具備參考價值的「職場穿搭」,才是《愛情而已》在近期劇集市場上拔得頭籌的法寶。尤其是在隔壁的「高齡姐弟戀」《轉角之戀》的對比之下,更顯得《愛情而已》猶如一瓶橘子汽水般清爽、解膩、下飯。

同時,女主周雨彤身上自帶的「社畜感」來詮釋職場人恰如其分,男主吳磊的健美身材、陽光氣息可稱之為「天選年下」,也讓「三生友幸CP」看上去觀感甚佳。這場並不濃烈的愛情故事包裹在動力十足的「個人奮鬥」內核之上,尤其契合了當下Z世代受眾的價值排序和愛情觀,它以輕鬆的姿態講明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風花雪月有則錦上添花,無則無傷大雅,不過是「愛情而已」。

職場在前,姐弟拉扯在後

如果不考慮劇名和「姐弟戀」這一噱頭,《愛情而已》前半段完全可以當做勵志劇來看而毫無違和,前半部分劇情著重於女主梁友安的家庭矛盾、職場瓶頸,以及男主宋三川的職業困境,21集男女主才有了第一個吻戲,逆流而上的個人奮鬥和小火慢燉的戀愛節奏,似乎顛覆了觀眾常規概念里「現偶劇」的印象。

沒有一上來就安排兩人冥冥之中自有天定的「緣分」,也不急著「發糖」,從第一集梁友安在羽毛球隊發現了不得志的宋三川,到接管網球俱樂部後力勸宋三川羽轉網,兩人都是在自我價值實現的基礎上抱團取暖,共同進步。

編劇技巧性地安排了梁友安與其上司蔣傑之間默契,又隨時劍拔弩張的合作關係,用現實版「霸總」冷漠、實際、刻薄和喜怒無常的一面,去對比「真誠小狗」宋三川的溫情、貼心和成熟。

但儘管宋三川符合了梁友安對愛情的全部想像,她也依然沒有掉進弟弟的「溫柔陷阱」,每次叫停主張冷靜的是她,就像有一場兩人開心抓娃娃的劇情中,弟弟一直不甘心地重複試,梁友安告誡說,「最後一次,別上頭」。

而弟弟也沒有表現的像個依賴姐姐的「奶狗」,這也是網友所說的《愛情而已》避開了「姐弟戀」的「油膩」。在宋三川接連告白被拒、不被承認身份後曾陷入短暫的失神,隨即就被隊友激勵恢復狀態,兩人的和好沒有經過苦肉計和自我檢討,而是自然而然因共同目標而繼續前行。誰也沒有向誰過度索取情緒價值,讓這段感情始終行駛在平穩、健康的寬敞馬路上。

拋開劇集清新養眼的整體基調,關於女性的獨立意識和女主「反戀愛腦」的形成,在《愛情而已》中其實是血淋淋的,女主要打工賺錢還生父錢、從小到大被母親灌輸「不要結婚、不要生孩子」的理念,再加上有被前男友害到拿不到畢業證和閨蜜離婚獨自帶娃的案例在眼前,讓梁友安理所當然從不把「愛情」當成迫切的需求,也就沒有了姐姐弟弟「天雷勾地火」的熱鬧場景。

你能看到梁友安面對愛情的悸動,更多的是能看到她的衡量與理性,愛情似乎只是一件被排在工作、實現價值之後的小事,它看起來不夠浪漫,不夠飛蛾撲火,實際上,是愛情不需要再背負上「救贖」的重量,就真的只是一件小事而已。

另外幾組人物也同樣貫徹著這個理論,始終夾在關係不和諧的父母中間、想要證明自己的富二代蔣焦焦、梁友安同父異母的妹妹、嘗試主播工作未遂的梁桃,以及年紀輕輕成為單親媽媽的明星營養師羅念,這些人的人前瀟洒和背後心酸也都符合生活邏輯,沒有人把自己的升華寄托在虛無縹緲的「愛情」之上。

其中,郭柯宇飾演的陳可與丈夫蔣傑的離婚戲碼很具有代表性,可能是受到《再見愛人》的啟發,劇中的陳可也曾經兢兢業業扮演過好妻子的角色,最終仍然選擇離婚,她不接受無愛無性的婚姻,也不受「這樣的生活人人羨慕,要知足」的爹味兒敘事綁架,更沒有在經濟上做出無休止的讓步。陳可從始至終心平氣和、溫柔體面地終止了自己的婚姻,奔向由自己定義的新的幸福生活中去。

而有趣的是,梁友安多年為之賣命的上司蔣傑沒有給到的信任,離婚後的陳可給到了,她成為了梁友安網球俱樂部新的投資人,這是陳可離婚後第一件為自己做的事。

從《愛情而已》看Z世代們如何「就業」

如果說上個時代的觀眾樂於在影視劇里捕捉浪漫,那麼當下時代的觀眾則更看重「公平」,尤其是在有著強烈現實對照性質的都市劇里,更是如此。從少女到中年都還在上演的「霸總」「瑪麗蘇」早已逐步降級到被觀眾拋棄,尊重現實就是高級感的來源。也因此,《愛情而已》摘掉了都市職場「懸浮」的帽子,也讓不少網友感嘆「編劇是有生活的」。

作為國內最為擅長製作都市劇的出品方之一,檸萌影業從「小系列」的學霸家庭奮鬥經,到《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的都市人「金錢的誘惑」,再到《愛情而已》的「社畜逆襲」,網友口中「上過班的編劇」張英姬,只不過把普通人的生活邏輯擺在第一位,其中一些金句台詞,可以很貼切地概括出人物的身份和狀態。

例如宋三川對梁友安第一次告白所說的話,就很好的概括了職業網球運動員的屬性,也總結了兩個人的相遇對各自的改變和意義,「其實羽轉網這三個月挺難的,最大的不同就是羽毛球是不能落地的,落地就輸了,但網球幾乎是每一下都要砸向地面,其實跟我挺像的,遇見你之後,心就開始落地了,感覺好像我也要開始觸底反彈了。離開羽毛球隊的那會,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時刻,而你就像一道光一樣照了進來。」

梁友安說想要冠軍,宋三川就要給她贏回來,愛情伴隨著人的蛻變而來實在令人振奮,年輕人對未來的把控力和對自己選擇的勇敢、無悔在《愛情而已》中也表現得乾淨利落,這些是脫離了強加干涉的父母、社會和旁人審視的目光而獨立存在的。

劇中梁友安的妹妹梁桃身上,有著當今時代某類女生共同的毛病,她浮躁、嫉妒、虛榮,她嚮往姐姐的一切,又從姐姐介紹的公司里辭職,在直播間組CP、是前期爭議較大的人物。而這些「不好」的詞彙也正是激勵一個人前進的動力,後面我們逐漸看到梁桃其實沒有想過去依附任何人。編劇張英姬從沒有掩飾這些,她試圖讓人們看到,女性的慾望也是可以被正視的、不丟臉的,甚至有時候是可以提供正麵價值的。

這不禁讓人想起檸萌的另一部作品《二十不惑》中的女主之一梁爽,第一部里愛化妝的美女梁爽眼高於頂,在第二部中她如願以償做了雷厲風行的直播一姐,在自己的領域一度做得風生水起,也因為公眾人物的輿論風險而嘗到了一夜跌回解放前的挫敗,風浪過後她哭一場再洗一把臉後繼續振作,投入下一場戰鬥。從96後上場開始,都市職業女性已經不止於制服和中性化,她們的姿態是多樣的。

而回到《愛情而已》本身,無論是家境一般、只能獨立的梁友安、宋三川,還是「網球俱樂部太子爺」蔣焦焦,都沒有把自己的挫折一味的轉移到「原生家庭」上來,把愛情當作救命稻草來治癒自己的創傷和障礙。雖然講的是「愛情」,《愛情而已》卻借運動的高能量來把「搞事業」的魅力釋放了出來。

從2023年開年開始,《去有風的地方》《歸路》等劇就紛紛走向舒緩、鬆弛的生活流,可見如今「祛懸浮」是現言題材的共同態度。《愛情而已》則是以都市劇的角度來塑造偶像式主角,建立了自己舉重若輕的秩序,它包含對職業的一腔熱血,對青春荷爾蒙的嚮往,也有親人和密友間的溫柔關懷。事實證明,不用「嗑生嗑死」,平穩輸出,也可以是愛情劇的另一種模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4eafb9935db0566f4b21ce0d7d0e7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