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的故事中總是充斥著各種關於「遺憾」的橋段,似乎這樣的設定更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故事成為經典,比如《天龍八部》中蕭峰親手打死摯愛阿朱,又如《倚天屠龍記》中提到郭靖夫婦戰死襄陽,這些橋段都足以讓人心碎,不過比起這些「轟轟烈烈」的橋段而言,郭襄追尋楊過半生這件事給人的感覺卻是「隱隱作痛」。
「一見楊過誤終身」這段話用來形容郭襄再合適不過,但說來奇怪,郭襄可是花了二十四年尋找楊過,為何卻連半點關於他的消息都打探不到?
一、碧玉年華尋人,暮春之年出家
郭襄是從何時開始愛上楊過的?大概是楊過揭下面具的那一刻起吧,郭襄和你我一樣,皆是凡夫俗子,面對楊過那般容貌俊朗的男子自然是毫無抵抗力的,何況對方還是「神鵰大俠」,任何一個少女會對他淪陷都不會讓人意外,只是誰也沒想到,郭襄對楊過的執念會如書中呈現的那般深刻。
(郭襄劇照)
她是從何時開始追尋楊過的?《倚天屠龍記》開篇就交代了這麼一句:「
這少女十八九歲年紀,身穿淡黃衣衫,騎著一頭青驢,正沿山道緩緩而上。
」這時的郭襄已經十九歲。
而後文又提到:「
想到楊過,心頭又即鬱郁,這三年來到處尋尋覓覓,始終落得個冷冷清清,終南山古墓長閉,萬花坳花落無聲,絕情谷空山寂寂,風陵渡冷月冥冥。
」
如此看來,郭襄在當年楊過下華山不久後便踏上了尋找楊過的蹤跡,所以到十九歲時已經找了楊過三年了。
而後來俞連舟又提到過郭襄後來創立峨眉的往事:「
郭女俠走遍天下,沒再能跟楊大俠相會,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
(俞連舟劇照)
也就是說郭襄從十六歲開始尋找楊過,直至四十歲大徹大悟出家,足足找了楊過二十四年,從碧玉年華一直找到了暮春之年,楊過尚且只等了小龍女十六年,足見郭襄之深情絲毫不輸楊過。
但這裡有兩件事很奇怪,一是郭襄的人脈極廣,為何會打探不到半點關於楊過的消息?二是郭襄已經投入了如此多的時間成本,為何會在四十歲這年突然選擇放棄。
二、
郭襄的人脈,遍布五湖四海
咱們不妨先看看第一個問題,從明面上來看,郭襄的人脈絕對是足以讓他打探到江湖中任何一個人的下落的。
郭襄身邊有什麼人脈?首先從《神鵰俠侶》後期的武林格局來看,大半個武林幾乎都與郭靖家族有關,當年參與守衛襄陽的群雄除了去向不明的楊過之外,其他人可都活躍於武林之中,他們個個是大人物,自然消息靈通。
而郭靖家族所掌控的丐幫勢力更是幫眾遍布五湖四海,魯有腳就曾提到過丐幫有數十萬幫眾,他們散落在武林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消息網,要打聽一個大活人的下落應該是不難的。
(丐幫劇照)
最重要的一點,楊過本人十分俊朗,他妻子小龍女也是貌若天仙,再加上他們身邊還有那隻體型巨大的神鵰相伴,如此二人一雕的組合如何能做到完全不被人發現?
這一點著實是讓人想不明白,不過結合前文提到的第二個問題來看,或許就很簡單了,郭襄在四十歲突然出家的舉動或許就是答案。
三、楊過的「遺言」,郭襄大徹大悟
有人說郭襄的出家之舉是因為她當年拜了金輪法王為師,所以她早已算是半個出家人,但很明顯,郭襄不過只是與那金輪法王有了師徒之緣而已,並沒有真正入門的儀式,而在筆者看來,郭襄出家的原因多半是因為她讀懂了楊過的「遺言」。
楊過未死,他留下了什麼「遺言」?其實對於郭襄而言,當年楊過退隱之後,幾乎就算是與她永別了,他最後留下的話自然也就成了「遺言」,你細品《神鵰俠侶》書末的那段描述就懂了。
原文道:「和程英、陸無雙表姐妹執手告別,轉頭對郭襄道:『
小妹子,你好生保重,你如有何為難之事,雖無金針,仍可來要我為你辦到。』以前贈以三枚金針,答允郭襄辦三件事,此時不贈金針,等於說不論多少難事,一概皆允,全不推辭。
郭襄嗚咽道:『多謝大哥哥!多謝楊大嫂!』」
(郭襄持金針劇照)
當年楊過給了郭襄三枚金針,郭襄提出的三個要求他都一一幫郭襄實現了,而此時楊過又「誇下海口」,說但凡郭襄有需要,他都會現身幫忙,任何要求也不會推辭,這話說得沒任何毛病,完全是大哥哥對妹妹的愛意,但是這與楊過所期待的生活卻又是相悖的。
楊過在與小龍女闊別了十六年後,好不容易與小龍女在絕情谷底相會,結果在襄陽大戰中又差點天人永隔,他也的確是該為自己的餘生多做考慮了。
他退隱時對郭襄說的這番話是場面話,也是心裡話,作為一位大俠,他自然應該言出必行,可他若是繼續身處武林之中,真的對郭襄有求必應的話,就難免被捲入一些風波之中,所以他只能躲著郭襄,即便自己答應了郭襄,只要郭襄沒有向他開口提要求的機會,自己自然也就不算是食言了。
(楊過、郭襄劇照)
這也是為何郭襄的人脈遍布武林,卻絲毫打探不到楊過的消息,極有可能是楊過早已向各路高手交代了自己的想法,讓他們休要將自己的行蹤告知郭襄,一來是為了讓自己不被捲入各種風波,二來也是為了斷了郭襄對自己的念想。
所以郭襄才會在苦尋了楊過二十四年,投入了如此多的時間成本之後選擇出家開創峨眉一派,正是因為四十歲的她回想起當年大哥哥給自己留下的「遺言」,這才明白了大哥哥話中有話。
不過楊過始終還是低估了郭襄的深情,哪怕後來出家,郭襄也談不上大徹大悟,否則她也不會給自己的弟子起名「風陵師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