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子侍寢時,為何要制定那麼多規矩來限制,有何講究

2023-11-17   劉明寶

原標題:清朝妃子侍寢時,為何要制定那麼多規矩來限制,有何講究

在清宮劇《甄嬛傳》中有一個鏡頭:安陵容被雍正翻了牌子,經一番梳洗打扮後,包在被子裡,由太監抬進了雍正的寢宮裡。

那麼,在歷史上,後宮的妃子侍寢真的需要這樣做嗎?這又是什麼講究呢?

在封建王朝中,清朝皇帝一向以勤勉著稱。他們在挑選皇后時,更是重德不重貌,唯恐擔上「好色」的罪名。而且,皇帝臨幸妃子的事情,還有專門的部門做記錄,這就是敬事房。這也確保了皇帝不敢為所欲為。

每到傍晚,待皇帝用餐完畢,敬事房太監就會恭敬地向皇帝呈上銀盤。如果皇帝沒有興趣,便會揮手說:「去!」意思是不需要妃子侍寢。

如果皇帝心情不錯,他就會掃一眼盤中的綠頭牌,找心怡的妃子的牌子,翻轉過去,背面朝上的放回去。這就是清宮劇里提到的「翻牌子」,也是眾妃子最為關心的事情。

畢竟平時是見不到皇帝的,唯有通過翻牌子,才有機會接近皇帝,今後能不能升遷,就靠這時候了。

隨後,敬事房的總管便會記下牌子上的妃子,再把牌子交給駝妃太監(負責抬妃子進皇帝寢宮的人),讓他通知被選中的妃子。

妃子於是開始忙碌。在侍女的服侍下,香湯沐浴,梳洗化妝。身邊的嬤嬤,往往會教導她到了寢宮見了皇帝後,要守哪些規矩。

一切準備妥當後,妃子不用更衣,直接被裹在大被裡,由駝妃太監抬到皇帝的寢宮,背到皇帝的龍床上後,撤去大被,方才退下。

由於清王朝祖制,對皇帝的房事管束很嚴,所以當時間超過規定後,總管就會在窗外提醒:「到時候了。」

如果皇帝不理睬,總管靜站片刻,又會再催促一次。皇帝害怕擔上惡名,被記錄下來。因此,通常都會很聽安排。

當太監用大被裹著抬走的時候,總管會問皇帝一句:「留是不留?」

皇帝若答「留」,妃子便會歡喜不已,畢竟這樣就有機會懷上龍種。

若是皇帝答「不留」,妃子便只能暗自垂淚。

那麼,清朝為什麼不讓妃子自己做主,自由進出,或者用轎子抬去,卻要裹在被子裡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要保障皇帝的安全。雖說皇帝長年都在深宮之中,又有侍衛護駕,但妃子卻是最有機會接近皇帝的人。為了防備她們身藏兇器或者毒藥這些對皇帝不利的東西,因此,太監要撤掉她們頭上的珠飾等一些可能的危險品,直到檢查確認沒有問題後,才用大被包起來抬走。

二是為皇帝省時間。皇帝白天忙于軍政大事,夜間要早睡,次日五更就要上早朝,所以必須休息好。妃子穿著衣服,戴著各種首飾,不管脫衣服還是摘首飾,都會費時間費功夫,這對勤勉的皇帝而言,當然不可取了。

三是不讓妃子和皇帝過夜。在清王朝,為了讓皇帝好好休息,絕不允許妃子壞了規矩,在皇帝寢宮裡過夜。為的是讓皇帝不能沉迷女色。

四是妃子侍寢是政治活動。因為這不是皇帝個人的生活,是關係到江山社稷的政治活動。既然是政治活動,就必須講究政治禮儀、政治規矩。因此,程序才會那麼複雜。

清宮劇中,總會寫妃子的各種宮斗,為的是讓她們通過各種爭寵,上位得榮耀。但事實上,對於這些妃子來說,見皇帝是很難的。而且還有統攝後宮的皇后把持著,她們想要在後宮中,通過爭鬥得到顯耀的位份,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參考史料:《清朝續文獻通考》《清宮檔案秘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