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科夫戰況膠著:俄軍繼續試圖推進,烏呼籲西方「更直接」參戰

2024-05-23   澎湃新聞

參考消息援引法新社5月21日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1日晚間表示,面對俄羅斯在哈爾科夫地區的攻勢,烏克蘭正在取得「切實成果」。與此同時,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呼籲盟國從本國領土上擊落俄羅斯針對烏克蘭發射的飛彈。

當地時間2024年5月22日,烏克蘭哈爾科夫,一名工兵在檢查俄羅斯航空炸彈的碎片,該炸彈擊中了一個生活區,造成10人受傷。視覺中國 圖

自俄軍5月10日向哈爾科夫發起地面攻勢以來,哈爾科夫再度成為衝突的焦點。連日來,俄軍利用西方新一輪軍援抵烏前的「窗口期」加大了對該地區的攻勢。

霍爾蒂恰部隊(KhortytsiaOperational Strategic Group of Forces)發言人納扎爾·沃洛申(Nazar Voloshyn)5月21日稱,俄軍在過去一周對哈爾科夫州進行了83次襲擊。22日,有消息稱哈爾科夫前線的烏軍終於拿到了用於擊退俄軍攻勢的炮彈。烏克蘭前線士兵表示,嚴重的物資短缺問題正在開始緩解,但近期哈爾科夫北部地區的戰鬥比此前的巴赫穆特更為激烈。

據戰爭研究所(ISW)提供的信息,在進攻開始後的11天內,俄軍總共向哈爾科夫方向推進了10公里,向沃爾昌斯克方向推進了7公里。有軍事分析人士指出,截至5月21日,哈爾科夫方向的進攻勢頭實際上已經消失。但沃洛申21日表示,目前哈爾科夫州的環境依然複雜,正在發生動態變化,俄軍繼續試圖在沃夫昌斯克附近尋求突破。

與此同時,哈爾科夫的人道主義局勢也引發了擔憂。5月21日,世衛組織表示,自俄羅斯5月10日對哈爾科夫發起地面攻勢後,已有超過1.4萬人自戰區撤離,但有18.9萬人仍留在與俄羅斯接壤的邊境附近,面臨著持續戰鬥帶來的重大風險。聯合國難民署也對當地局勢惡化以及激增的人道主義需求表示擔憂。

隨著前線局勢日益膠著,澤連斯基呼籲盟友更加直接地參與戰爭。與此同時,針對西方官員近期關於可能向烏派遣軍隊等言論,俄羅斯已於5月21日開啟第一階段非戰略核力量演習。而就在22日,法國國防部宣布,法國首次成功試射了最新型核飛彈「ASMPA-R」。

衝突以來「最困難的局勢之一」

據新華社此前報道,哈爾科夫州與俄羅斯接壤,該州首府哈爾科夫是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方向的戰局曾多次發生變化。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升級後,俄軍對烏首都基輔和哈爾科夫等大城市展開全面進攻。同年9月初起,烏軍在美西方支持下發動反攻,重新控制哈爾科夫州。此後,俄軍開始轉入對烏東部地區的重點進攻。最近十幾天以來,俄軍再度於哈爾科夫州發起攻勢。

根據BBC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此前表示,克里姆林宮沒有計劃占領哈爾科夫市,哈爾科夫攻勢的目的是建立緩衝區。俄軍的行動是為了保護俄羅斯邊境城市的安全,特別是經常遭到烏克蘭炮擊的別爾哥羅德。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2日報道,哈爾科夫地區約300平方公里的地區已由俄羅斯聯邦武裝部隊控制。而此前,烏方承認俄軍已經占領了一些邊境村莊,但稱「前線已經穩定下來」。

面對俄軍的猛烈攻勢,沃洛申21日表示,目前烏軍隊已經穩定了哈爾科夫州,特別是在哈爾科夫東北部關鍵城鎮沃夫昌斯克的局勢。戰爭爆發初期,該鎮曾被俄軍攻下,後又被烏軍奪回。5月15日,烏國防部證實,俄軍已進入沃夫昌斯克北部,但隨後表示已阻止俄軍在該鎮更深的地方建立據點。

路透社在報道中稱,5月20日,哈爾科夫州副州長賽梅努卡(Roman Semenukha)表示,烏克蘭仍控制著沃夫昌斯克約60%的地區。目前,哈爾科夫地區的戰線沿著穿過沃夫昌斯克的沃夫恰河延伸,烏克蘭士兵正逐棟房屋、逐條街道地進行防禦戰。

除哈爾科夫地區外,俄軍還在戰鬥中於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取得進展。澤連斯基5月20日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頓巴斯地區正在發生一股非常強大的戰鬥浪潮……甚至沒有人注意到烏克蘭東部實際上發生著更多的戰鬥,特別是在頓巴斯方向上,包括庫拉霍夫、波克羅夫斯克、恰西夫亞爾。」

在關鍵戰略城市恰西夫亞爾附近作戰的第93機械化旅帕夫洛·帕利薩上校稱,俄軍正在準備大力突破烏東部防線。隨著莫斯科試圖利用向基輔武器供應的拖延,預計戰爭將在未來兩個月內進入關鍵階段。

在裝備、彈藥和兵力短缺的情況下,烏克蘭面對俄羅斯當前的猛烈攻勢中處於劣勢。澤連斯基在近日講話中多次強調,烏最急需的是更多防空系統和西方戰鬥機,特別是兩套「愛國者」防空系統,以更好地保護多次遭到空襲的哈爾科夫。

澤連斯基同時表示,當前的局勢是自2022年2月以來「最困難的局勢之一」。他希望盟友更直接地參與戰爭,但也理解他們對同俄對抗持謹慎態度。「每個人都害怕戰爭升級。每個人都已經習慣了烏克蘭人死亡的事實——這對人們來說不是升級。」

澤連斯基還提議鄰近烏克蘭的北約成員國攔截烏領土上來襲的俄軍飛彈,以幫助烏防禦。他說,俄軍在烏領土上動用300架飛機,烏至少需要120-130架飛機應戰,而烏克蘭仍在等待各國向烏交付由美國設計的F-16戰機。如果各國無法立即提供戰機,則可以派遣飛機從鄰近烏的北約國家起飛並擊落俄軍飛彈。

有分析人士稱,北約直接參與衝突可能會引發俄羅斯的報復,致使衝突升級。但澤連斯基指出,美國和英國在上個月曾幫助以色列擊落來自伊朗的無人機和飛彈。而當時,美國對於外界關於以色列和烏克蘭情況的比較回應稱,這是「不同的衝突,不同的空域,不同的威脅」。

此外,烏克蘭還在與多國進行談判,以利用其提供的武器打擊俄烏邊境和俄羅斯境內的俄軍事設施。「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積極進展。」澤連斯基說。

有消息人士透露稱,澤連斯基計劃於6月出席諾曼第登陸80周年紀念活動,預計將敦促盟友提供更多軍援,同時呼籲北約幫助擊落朝烏克蘭襲來的飛彈。

烏兵力短缺「達臨界點」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烏克蘭持續面臨兵力短缺的問題。近幾個月以來,隨著俄軍進一步推進地面攻勢,特別是開闢哈爾科夫戰線後,烏克蘭的兵力問題變得更為嚴峻。最近幾周,有烏軍指揮官報告稱,在前線的某些地點,俄軍與烏軍人數之比已經達到十比一,這種人數上的壓倒性優勢使俄羅斯能夠在戰場上取得進展,儘管其傷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為緩解「兵力焦慮」,烏克蘭當局不斷作出調整,逐漸擴大徵兵範圍。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報道,5月18日,烏克蘭新的動員法正式生效。據悉,該法是關於兵役、動員和兵役登記的法律修正案,由澤連斯基於4月16日簽署。該法案將參加作戰任務動員的最低年齡從27歲降低至25歲,規範了確定和登記潛在應徵者、審查動員資格的程序。

根據新規定,達到服兵役年齡的烏克蘭男性公民必須在法律生效後60天內到地區辦事處或通過在線門戶網站更新登記信息,同時應隨身攜帶軍人登記文件,並在軍事委員會代表、警察或邊防警衛的要求下出示。此外,法案還提供了激勵措施,譬如提供現金獎勵或用於購置房產或汽車的資金。

儘管新生效的動員法提供了積極的獎勵措施,但也引發了爭議。其中,批評主要集中在該法取消了有關復員的規定。

烏克蘭最初的徵兵法草案規定軍事人員在服役36個月後復員,並對在前線服役超過6個月的人員進行輪換。然而,在烏克蘭軍方領導人的呼籲下,這些條款在最後一刻被從立法中刪除。軍方認為,烏克蘭不應在無法提供訓練有素的替代人員的情況下,讓最有經驗的軍事人員自前線撤離。目前,烏克蘭國防部正在制定一項單獨的法律來處理復員問題。

此外,也有一些烏克蘭企業主和市政工作人員擔心,大規模動員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影響經濟和基本服務的正常運作。基輔一市政服務部門負責人卡明斯基(Viktor Kaminsky)表示,在其部門工作的220人中,將有60人符合被徵召的條件。儘管法律允許他保留其中一半工人,但他將很難找到能夠替代被動員員工的人。

綜合美國廣播公司ABC和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報道,5月17日,澤連斯基簽署了兩項新法律,允許囚犯參軍,並將逃兵的罰款提高五倍。報道指出,該法案於5月初由烏克蘭議會通過,將對直接參與保衛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的服刑人員實行有條件提前釋放。

烏克蘭司法部長馬柳斯卡(Denys Maliuska)預測,新法將允許招募1萬至2萬名罪犯加入軍隊。另據塔斯社5月21日報道,烏克蘭司法部副部長葉連娜·維索茨卡婭表示,烏克蘭已有約3000名囚犯申請入伍,以換取提前假釋的機會。

衝突「紅線」進一步模糊?

據《紐約時報》報道,隨著俄軍利用美國對烏軍援運輸的遲滯而在前線持續推進、烏軍兵力短缺到達臨界點,北約開始考慮向烏克蘭派遣教官以訓練烏軍士兵。此舉可能使得「紅線」再度被模糊,並可能將美國和歐洲更直接地捲入戰爭。

報道稱,烏克蘭官員已要求美國和北約幫助訓練15萬名烏軍新兵,以便更快進行部署。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朗日前表示,北約未來向烏派遣教官似乎不可避免,但就目前而言,在烏克蘭境內部署教官將使「大量北約教官處於危險之中」。20日,布朗再次強調,美國不打算向烏克蘭派遣軍事訓練人員,可能只有在俄烏衝突結束後才會這樣做。

白宮一直堅稱不會向烏克蘭派駐包括教官在內的美軍士兵,同時敦促北約盟國不要派兵。但法國總統馬克龍已多次表示,在向烏克蘭派遣西方軍隊的問題上「不應排除任何可能性」。愛沙尼亞、立陶宛等國也對馬克龍的表態予以支持。

而就在5月21日,俄羅斯國防部發布消息稱,俄羅斯已開始第一階段非戰略核力量演習,就準備使用非戰略核武器進行實際演練。俄國防部強調,此次演習是對西方官員挑釁性言論和威脅的回應。有分析人士表示,此次演習是普京發出的警告信號,旨在阻止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情報的西方盟友進一步介入這場戰爭。

隨著前線戰況持續膠著、俄西方緊張局勢日益加劇,西方國家也在加緊對烏克蘭提供援助。

在4月通過擱置已久的超600億美元對烏援助法案後,美國近期還宣布將追加提供價值60億美元、迄今為止最大的單筆軍事援助,並從美軍庫存緊急調撥價值14億美元武器,軍援物資中包括「海馬斯」火箭炮及適配火箭彈、「愛國者」防空系統和國家先進地空飛彈系統所用攔截彈以及一些可立即在戰場上使用的小型武器等。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政治軍事事務專家坎·卡薩波格魯向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頻道表示,美國軍事援助即將到來,因為烏克蘭正面臨俄羅斯的攻勢,這可能決定戰爭的「性質」。

但據烏前線作戰人員反饋,目前仍然只有小批美國軍事援助流入前線,至少需要兩個月才能滿足基輔維持防線的需求。而即便烏克蘭軍隊能夠堅持到所有美國彈藥和武器到達前線,未來的挑戰仍然艱巨。

在美國之外,新華社報道,歐盟22日正式公布了關於利用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產生的利潤向烏克蘭進一步提供軍事援助的決定,該決定將於5月23日生效。根據該決定,俄資產收益的90%將用於向烏提供軍事援助,其餘10%則通過其他方式援烏。歐盟預計,到2027年,這些資產將產生約150億至200億歐元的利潤。

歐洲國家近期也宣布了各自的最新援烏計劃。烏克蘭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稱,5月16日,丹麥宣布向烏提供價值約8.15億美元的新一攬子軍事援助,其中約有3.49億美元專用於防空。此外,該計劃還分配資金用於向烏提供F-16戰鬥機。據悉,這些戰鬥機可能會在夏天開始抵達。

西班牙《國家報》報道稱,西班牙國防部將在6月30日前確定一項針對烏克蘭的新的軍事援助計劃,其中可能包括新一批「豹」式坦克、「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和各種彈藥。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於5月21日親赴基輔,並表示由德國牽頭的一項旨在加強烏克蘭防空能力的倡議已籌集到近10億歐元。德國《星期日圖片報》援引消息人士報道,德國國防部已請求追加38億歐元援助烏克蘭,預計將於6月提交至議會審議。

不過,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co5月22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儘管德國近期一直在呼籲盟國向烏克蘭提供更多防空系統,但多數國家「反應平平」。在美國通過對烏軍援後,歐洲「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