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榮華犧牲35年,妻子帶兒子來掃墓,悲痛大哭:我帶兒子來看你了

2023-06-05     陳坤說歷史

原標題:陶榮華犧牲35年,妻子帶兒子來掃墓,悲痛大哭:我帶兒子來看你了

2019年清明節,雲南麻栗坡烈士陵園迎來了一位年近六旬的婦人,她在兒子的攙扶下,一步步走進陵園,眼神在那些冰冷的墓碑前掃過。

一個、兩個、三個......因為看不到自己相見的墓碑,她有些著急,兒子安慰說:「這裡埋葬著90多位烈士,你別著急!」

婦人深深地喘了一口氣,繼續往前走,其實她是在平復自己的情緒,她既渴望看到親人的墓碑也害怕看到。

終於,在陵園的里側,她看到了熟悉的三個字-----陶榮華,緊接著,映入眼帘的就是墓碑上張貼的照片。

婦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她掙脫開兒子的雙手,一步撲倒在墓碑旁,悲痛大哭:「35年了,我帶著兒子來看你了.....」

兒子和隨行的工作人員見到這樣場景後,都落下了眼淚,這位婦人名叫李發英,她的丈夫

陶榮華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

1:

1961年,陶榮華出生於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家裡世代務農,雖然日子清貧但也算幸福。

李發英和陶榮華是同村人,他們是同年出生,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都是同學,學生時代時,他們就一起上下學,村裡人時常開玩笑說,這倆孩子算是青梅竹馬了。

雖然彼時的他們對感情還很懵懂,但到了青春期,心裡也有了別樣情愫,只不過因為羞澀,他們並沒有互相表白。

高中畢業後,他們都留在了村裡,優秀的陶榮華還成為了村裡的會計,李發英走了務農的路線,平日裡,倆人接觸的機會有很多,愛情的種子逐漸生根發芽。

雖然在村裡有一份工作,但陶榮華卻不甘心在村裡呆一輩子,從小就崇拜軍人的他,有了入伍參軍的想法,父母得知後也支持兒子的選擇。

直到陶榮華參軍,他和李發英也沒有互相表白,到了部隊後,利用空閒事件,陶榮華會主動給李發英寫信,跟她分享自己的一些經歷。

每次李發英的回信都很及時,一段時間後,陶榮華主動捅破了那層窗戶紙,李發英也不扭捏,他答應了陶榮華的追求並告訴他,你在部隊好好學習和訓練,家裡有我呢。

從此後,相隔2000多公里的情侶開始了飛燕傳書的日子,在來往的信件中,他們的感情迅速升溫,李發英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經常幫陶榮華的父母干農活,做家務。

女友的照顧也讓陶榮華不在挂念家裡,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訓練中,因為表現優秀還被提拔為尖刀班班長。

得知陶榮華的成績後,李發英很自豪,陶榮華還說:「我的成績有你一半功勞!」轉眼到了1983年,陶榮華得到批准,可以休探親假了。

這次探親,陶榮華在親友的祝福下,將心愛的李發英娶回了家,兩小無猜的他們終於成為了同甘共苦的夫妻。

哪曾想,屬於他們的婚姻生活只有短暫的20多天......

2:

就在陶榮華和李發英結婚時,中越邊境烽煙四起,情況十分的危急,那天,陶榮華收到了部隊的加急電報,要求他迅速歸隊。

軍令如山,陶榮華接到電報後就開始準備歸隊,李發英多麼希望丈夫可以多陪自己幾天,但身為軍嫂她知道,丈夫是屬於國家的。

出發那天,李發英一直將丈夫送到火車站,再三叮囑:「家裡有我呢,不用擔心,你自己要小心!」話至此,李發英再也說不下去了。

陶榮華拍了拍妻子的肩膀,安慰地說:「家裡以後就交給你了,我父母脾氣有時候不太好,你多擔待點!」李發英點點頭。

列車開啟後,李發英捨不得走,她一直追隨著列車往前跑,陶榮華透過車窗不停地和妻子擺手,李發英不會想到,夫妻至此一別,竟然再無相見之日。

到了部隊後,陶榮華趕緊給妻子寫信報平安,他在信中說,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自己會不方便,回信可能不及時,但也不要過於擔心。

說不擔心是假的,但李發英能做的就是祈禱丈夫平安歸來,而就在丈夫走後不久,李發英發現自己懷孕了。

陶榮華是家裡獨子,得知喜訊的公婆別提有多高興了,一家人都在期待著小生命的降生,李發英也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告訴了丈夫。

此後,李發英每次想念丈夫的時候,都會幻想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場景,這樣成了她對生活最美好的期待。

歷經十月懷胎,李發英終於生下了兒子,只可惜,丈夫並不能回來陪產,雖然心裡有失落,但李發英還是選擇了理解。

李發英為兒子取名叫「陶凱」,寓意是:丈夫可以凱旋歸來。可這個美好的願望終究沒有實現。

3:

1984年4月28日凌晨五點,陶榮華和戰友們在偵察兵的帶領下,到達了100號高地兩側的國境線,很快,總攻開始了

班長陶榮華一把當先,帶領著全班的戰士穿插在前,他們顧不上疲勞和緊張,開始迎著炮火向敵軍的發向進攻。

很快子彈就像雨點一樣開始在陣地上飛,我軍沒有一個戰士退縮的,為了拿下高地,所有人都拼了。

然而,就在距離高地不到10米的地方,敵人最惡的子彈擊中了陶榮華的胸部,還來不及見兒子一面的陶榮華就這樣犧牲了。

陶榮華犧牲時,兒子才五個月,李發英抱著兒子每天都在盼望著丈夫可以凱旋迴家,可她等啊、等啊,最後等來卻是丈夫犧牲的噩耗。

此時,陶榮華犧牲已有半年之久,因為前線戰事吃緊,部隊還來不及送信,李發英是在弟弟拿到家的報紙上,得知丈夫陣亡的。

那一刻,李發英感覺天旋地轉,差點暈厥過去,公婆也是哭得肝腸寸斷,曾經幸福的小家一夜間就被悲傷包裹住了。

李發英怎麼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她甚至想過要追隨丈夫而去,他們是青梅竹馬的夫妻,她沒有辦法接受這個結局。

但看著年邁的公婆和嗷嗷待哺的幼子,李發英就像被打了強心針一樣,瞬間止住了眼淚,她告訴自己:丈夫走了,以後自己就是家裡的頂樑柱,她要是倒下,這個家就完了。

李發英強忍著悲痛,對公婆說:「爸、媽,以後我就是你們的依靠!」公婆難過地看著憔悴的兒媳婦,趕緊點點頭。

從此後,李發英由需要人照顧的弱女子,變成了家裡的頂樑柱.

4:

陶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有田地和70畝山林,因為公婆年紀大了,地里的重活都落到了李發英的身上。

白天,她在地里不停地忙活,一點也捨不得休息,晚上到家,她又照顧年幼的兒子、做家務,她就像陀螺一樣,從早忙到晚。

過度的勞累讓李發英犯迷糊,有一次,她去地里幹活,竟然走到鄰居家的地,鄰居看後心疼地說:「你太累了!」

儘管如此,李發英也捨不得休息,不忙的時候她就去附近打零工,一家四口,吃穿用度都需要她來掙,她不敢放鬆。

在李發英的努力下,一家人總不至於餓肚子,但屋漏天逢連夜雨,有一次,公公見李發英太累,就代替她自己田地旁燒草垛,結果不小心點燃了別人家的山。

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將自己家的山賠給了對方,這又致使陶家少了一個經濟來源,李發英只能外出打工。

在外的李發英,省吃儉用,到了兒子讀小學她總算攢了一些錢,看著公婆年紀大卻還住著破舊的房子,李發英決定給家裡蓋新房。

蓋房子的過程中,因為很多事要親力親為,李發英幾次受傷,但再苦再累她也從不抱怨,她始終記得對丈夫的承諾:「你放心,這個家有我呢!」

日復一日的操勞,讓李發英蒼老了很多,公婆也曾勸她改嫁,可李發英卻堅定地說:「這輩子,我只做陶榮華的妻子!」

公公在73歲那年因病去世,臨終前,老人家拉著李發英的手說:「孩子,這個家多虧有你了,這些年你辛苦了!」李發英淚流滿面。

贍養公婆的同時,李發英也將兒子陶凱撫養長大,2005年,兒子終於完成了人生大事,次年李發英就當了奶奶。

兒子結婚和孫子出生時,李發英關起門來,都會說給丈夫聽,她經常拿著丈夫的照片一看就是幾個小時,那些孤枕難眠的夜晚,就是丈夫的照片陪伴她度過的。

雖然家裡蓋了新房,兒子也成家了,但李發英心裡還有一個心愿,那就是帶著家人去給丈夫掃墓,但因為經濟條件有限,一直未能實現。

到了2019年,在丈夫犧牲35年後,李發英終於決定上路,奔赴雲南麻栗坡,去看望埋在在那裡35年、她日夜思念的丈夫。

5:

當靠近丈夫的墓碑時,李發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她一下子撲倒在冰冷的墓碑上,歇斯底里地痛哭:「我帶兒子來看你了,家裡都很好,你沒有辜負你啊!」

那天,李發英在丈夫的墓碑前坐了幾個小時,向他訴說這35年所發生的一切,但話語再多又豈能說完。

李發英和兒子又重走了陶榮華戰鬥過的地方,那裡的一草一木、一塵一土,都仿佛有丈夫痕跡。

兒子攙扶著母親,眼淚也流個不停,後來李發英依靠在丈夫戰鬥過的哨位上,和丈夫年說著心裡話,李發英和兒子又收集了幾把土,她要讓丈夫魂歸故里。

臨走前,李發英站在高崗處,用最大的聲音喊道:「老公,跟我回家了.......」隨行的工作人員都哭了。

回到家後的李發英,給婆婆講述了此行的經歷,此時,婆婆已經癱瘓五六年,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李發英床前床後地伺候著,從來沒有說過一句重話。

2020年,90歲高齡的婆婆安詳地離世,老人家走前說的最多的話也是:「你就是咱們家的救星啊!孩子,這些年你辛苦了!」

這一年,李發英也年僅六旬,距離丈夫犧牲已經過去了整整36年,她完成了對丈夫承諾,雖然背後很苦,可是她無怨無悔,一切都只因為:她深愛著自己的丈夫....

陶榮華為了祖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身為軍嫂,李發英因為愛和承諾,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支撐一個家。

他們都是英雄,一個為大家,一個為小家,向這對偉大的夫妻致敬,他們所散發的人性的光輝,是世間最美的光....

——本文完結,感謝您的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39b05e32abd7d1d4cc15ceb5207b5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