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爺今年62歲,自從被診斷出糖尿病後,他決定改變飲食習慣,選擇了素食。他聽說素食有助於降低血糖和膽固醇,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素食之旅。
每天,張大爺都會吃大量的蔬菜和水果,主食就選擇了紅薯、土豆等。在這樣的調整下,他卻感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不僅經常出現心悸現象,有幾次竟有i按頭昏眼花的症狀。
有天晚上,竟真在飯後昏倒了,他的兒子趕緊將他送到了醫院。經過檢查,醫生髮現張大爺的血糖水平異常高,已經達到了危險的程度,儘管醫院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搶救,但張大爺還是由於年事已高和突然昏厥等原因離開了人世。家人都想不明白,怎麼進行了素食調整後,反而人走得更快了呢?
一、吃素還能提升血糖?
2021年,全球20-79歲的成年人中有5.37億糖尿病患者,預計到2045年將增至7.83億21。數據顯示,全球估計有2.4億人患有糖尿病但未被確診,幾乎每2個成年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個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而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素食被是一種健康的飲食方式。但很多糖友表示,自己只吃素,竟然血糖水平還會上升,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如果患者只吃素食但主食(如白米、白面等)攝入量大,這些食物含有較高的碳水化合物,會迅速轉化為血糖,導致血糖升高。
其次可能存在這烹飪方式不當的問題,因為烹飪素菜時,如果採用「素菜葷做」的方式,即使用了大量的油脂、糖和鹽,這樣不僅增加了額外的熱量,也會影響血糖水平 。
而且在糖友的菜譜中,也應該儘量避雷一下2種食材:
1、高澱粉素食
如土豆、紅薯等,這些食物含有較高的碳水化合物,會在體內迅速轉化為葡萄糖,導致血糖升高 。
2、豆製品
一些豆製品,例如素雞、素火腿等,雖然是素食,但可能含有較高的脂肪和熱量,過多食用可能導致血糖升高
還是建議糖友們在飲食中做到均衡,如果素食者未能合理搭配飲食,可能會導致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的缺乏,進而影響身體對血糖的調節能力 。
二、養成3個好習慣,或有效調整血糖
深圳市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趙恆俠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要堅持血糖監測,了解血糖控制情況,才能更好地調整降糖方案。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自我監測血糖水平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日常活動。這不僅有助於及時了解血糖變化,還可以為醫生提供重要信息,以便調整藥物劑量或治療方案,確保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內。
其次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最少每晚應獲得7~9小時的高質量睡眠。睡眠會影響到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干擾血糖的穩定。
另外,有效管理壓力也至關重要,這才是控制血糖的關鍵。因為不良情緒——壓力會導致身體釋放皮質醇等激素,這些激素會增加血糖水平。
建議您在生活中可以通過冥想、深呼吸練習或任何其他放鬆技巧來幫助身心放鬆,減少壓力對血糖的不利影響。
三、冷吃米飯,竟有調整血糖功效?
《美國營養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食用冷飯的實驗組在血糖水平上顯示出較低的結果。
研究者指出,米飯在冷卻過程中會產生抗性澱粉,這種澱粉無論是直接食用還是經過再次加熱,都能夠減緩血糖的釋放速度,有助於血糖控制。因此,研究得出了食用冷飯有助於降低血糖的初步結論。
但也有專家對此提出質疑,他們認為冷米飯中的抗性澱粉增加量並不足以對血糖水平產生顯著的影響。而且米飯本身作為一種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無論是冷是熱,都可能導致血糖上升。
何況對於消化系統較為敏感的人群,吃冷飯還有可能引起消化不良,長期放置的米飯還可能存在細菌污染的風險,從而增加了食物中毒的可能性。
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參考下《中國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指南》的標準,首先要確保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總能量的45%至60%。
在烹飪美食時,也該建議採用較低程度的加工,避免將粗糧過度研磨或製成漿狀,因為這會提高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GI值),從而加速血糖水平的上升。
還是建議您多吃含有天然形態和結構食材,這樣才有助於減緩消化過程中糖分的吸收,對血糖控制更為有利。
參考資料:
[1]《16:8輕斷食,減肥又健康,但要選對時間!最新研究:「過午不食」才是關鍵,還能改善血糖》.梅斯醫學.2023-07-03
[2]《「睡前吃宵夜」和「餓肚子睡覺」,哪個危害更大?「16+8減肥法」到底靠不靠譜?》.科普中國.2022-10-06
[3]《Nature重磅:間歇性禁食能夠延長壽命,但前提是不要吃宵夜》.生物世界.2021-10-0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