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創業家B面:演唱演講脫口秀

2023-12-18     汽車商業評論

原標題:七位創業家B面:演唱演講脫口秀

撰文 / 徐千麥 牛跟尚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師 超

「孤獨站在這舞台聽到掌聲響起來,我的心中有無限感慨,多少青春不在多少情懷已更改,我還擁有你的愛,好像是初次的舞台聽到第一聲喝彩,我的眼淚忍不住掉下來經過多少失敗,經過多少等待告訴自己要忍耐-----」

蘇州吉潤新能源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翠華,站在軒轅之學2024年度開學典禮演講台上,聲情並茂地唱起膾炙人口的名曲《掌聲響起來》。

12月16日上午彼時彼刻,他的身份是軒轅之學鈴軒1期、巨浪5期學員。在高歌一曲後,他把發言主題提煉為自信、目標、奮鬥:「自信是一個態度,勇敢面對生活的起伏,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展現真正的勇氣。」

在目標驅動下,袁翠華回顧公司在他加入軒轅之學後不斷精進和發展,實現內部合規建設和股改,正朝著上市目標前行,「發掘自信,設定目標,用奮鬥者的姿態書寫人生。」

像袁翠華一樣,暫別繁忙職業生活、放下身份面具,在武漢體育中心積極參加軒轅之學2023-2024跨年演講的還有其他6位學員。

如何來告別過去的一年,又將以什麼樣的姿勢去迎接未來? 跨年演講,從2020年軒轅之學創立當年就成為辭舊迎新的跨年大戲,也是這所沒有圍牆的商學院導師、新老校友們齊聚一堂、共同迎接新學期的開始。

每年的這個獨特時刻,傑出學員獻上別開生面的跨年演講,是過去一年的成長心得及對未來展望,也是中國汽車行業跨年頭腦風暴的清流。

以「我們是否需要一次窮途末路」為題,巨浪3期學員、浙江埃科汽車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萬新偉分享了自己對2023年的總結與提問:「如果我們今天正在一場窮途末路,我想問大家我們是否能夠拋棄所有建立在匱乏之上的慾望,我們是否願意不再期待社會的渴望,不再期待社會的高看,我們重新建立自己的不受外界任何影響的成長機制,我們做自己。所以,如果這是一場窮途末路,我相信窮途末路之後是柳暗花明,因為,一切無力都是蓄力的起點。」

「2023年的年度詞彙我相信一定是這個字卷,但是我認為內卷不是沒有活力,而是太有活力,我們每個人都想盡一切辦法去為自己的生存,為自己市場的份額去努力、去拼搏。」

鈴軒3期學員、聖讓汽車系統(常熟)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呂昭洋以「砥礪前行 蓄勢待發」為題,講述了對2024年的期盼:「在重塑中國汽車格局的大背景下,我認為這不是一個群雄逐鹿、鹿死誰手的零和時代,而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合作共贏的新時代。因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了良幣逐劣幣、正向符合市場發展的新時期。」

巨浪1期學員楊淳輝分享了全球化和碎片化對產業的影響。他介紹了四個階段的應對策略:脫鉤、降低風險、多元化和進場外包。通過案例展示全球化帶來的收益,包括中國汽車出口、大飛機、LNG船、半導體設備、電池產出等。

他指出美國也從全球化中受益,但隨著一些變化,中國企業在墨西哥和其他地方建立工廠,中國產業轉移的趨勢明顯。

他討論美國的撒幣政策和其對中國等國的影響以及專家們對此的觀點:「大家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中國的出口是下來了,但是美國的通脹就上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墨西哥和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成為第三。這裡面只是一個區域的概念,因為很多中國工廠搬去了墨西哥,搬去了越南,雖然是從那裡出口到美國,但是仍舊是中國企業的出口,這一點是我們不捲或者我們的機遇所在。」

「一家企業始終得回答一個問題,就是你的增長路徑是什麼?如果你不確定你的增長路徑,所有的盲目擴張都是加速滅亡。」巨浪4期學員、江蘇速家宅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晨光分享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革的深刻認識。

他說,在現有的框架內如何去校驗增長路徑,規模、效率、成本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是,儘管在增長過程當中會面臨很多困難,但是增長一定是最重要的,就是如果在這樣的一個市場,新能源市場每年以50%的增長速度在增長的時候,自己還在以10%的速度增長實際是在退步。

巨浪1期學員、上海數策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椿琳以《從一句「常識」說起》為題,分享了在個人成長和創業中的見解。他強調創業者需不斷疊代認知,而不是過於依賴「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我們在創業,我們做的事情是創新,這個領域好像有很多專家,但是我們做的是跟之前是一個疊代,不會有現成的人、現成的專家就剛剛那麼好。如果我們真要做好這件事情,本質上先把這個事情搞清楚,雖然先自己做可能只有60分、65分、70分,當我們自己親自去做的時候,才明白這個事情它難在哪兒,它的本質,它要創新的點在哪兒。」

巨浪3期學員、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場營銷官楊宇欣在演講中分享了對2023年和2024年的觀察和思考,強調當前社會的焦慮氛圍及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應對。

他說:「每次中國的內卷都卷死了外人。現在一方面內卷,另一方面要外卷,所謂外卷並不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得快就固步自封,要融入全球產業,更多去跟海外的產業鏈對接,把經驗願意分享出去,把別人也加進來一起卷,或者把我們卷的範圍擴大。」

導師對演講同學點評環節,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強調,思考是正確的,做總比不做好:「我們一般強調是謀定而動,謀定而動的意思是想得多,真正做的時候是很快做完的,我們現在做基本上都在做,想得很少。希望這種思考更多,有更多的思想的火花碰撞,會激發我們更多的奇思妙想,我們的事業肯定會越來越成功。」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點評道:「幾位跨年演講的分享,他們看上去各有風采,表現各有風骨,呈現各有風格,他們最終所表現出這種開闊的風度讓我們看到了軒轅之學立意高遠、全球化的一種思維。在這樣一種產業以終為始的定義裡面,我們每個人是和這個時代一起滾滾向前。」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設計創意學院雙聘教授、人車關係實驗室創始人馬鈞點評老辣,他分享演講的技巧在於個人IP、共情和語言技巧(嚴謹)。他還拿自己「開刀」:「人跟人交流很簡單,你看著對方的眼睛,它會促進你的思考,但是當你對著鏡頭,很多人的腦袋一片空白。我經常看到很多的企業家對鏡頭採訪的時候停頓、空白,可以練。我最近自己也在練,好幾次錄都不是一次過,他們說馬老師你好好學習,我現在自己也在對著鏡頭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36fa7c6817f5fed1740bd2e424273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