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始終不明白,不就是一隻螃蟹嗎?」
——微博熱評
國慶前,喵耳朵看到了一條熱搜,心中五味雜陳。
兩個小男孩當寵物養的大閘蟹,被爸媽煮熟逼著他們吃掉了。
視頻中的弟弟看著盤子裡做熟的螃蟹,哭得撕心裂肺,可大人卻在一旁說。
「你看,弟弟的螃蟹煮熟了。」
甚至催促引導孩子,讓他把螃蟹吃下。
邊喂邊反覆地問,大閘蟹是什麼味道啊?
孩子哭得哽咽,答:是香的味道。
把螃蟹吃進肚子裡的孩子哭得更凶了,可得到答案的家長仍舊不依不饒。
「弟弟,這個最香,是嗎?」
孩子們坐在餐桌前嚎啕大哭,顯得十分無助。
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最愛的爸爸媽媽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寵物,逼著自己吃下去,還要強迫自己發表感想!
可家長卻在旁邊拍視頻發到網上,用孩子的悲傷取樂。
「香的味道。只是娃娃不懂怎麼表達了。」
「為什麼一定要煮這隻啊!又不是窮到只能吃這隻!」
「是為了培養他們成為鐵石心腸的殺手,還是心理扭曲的殺人犯呢?」
我不理解,也很無奈,總有家長通過傷害孩子寵物的方式,宣誓自己的主權,打壓孩子的感情。
今年6月,一個家長當著孩子的面,殺掉了他養的寵物兔子。
兩三歲的孩子趁著爸爸不注意,從鍋邊拖著兔子的遺體,在院子裡踉蹌著走。
邊走邊哭著喊:不想讓爸爸把兔子吃掉。
爸爸站在旁邊叉著腰,邊看邊笑。
小小的孩子看著昔日陪伴自己的朋友,瘦小的他沒有保護兔子的能力,只能在原地兜圈。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另一個家庭。
今年九月,7歲男孩的兔子被爸爸殺掉了。
孩子拎著拔過毛的兔子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是好。
家長說,是擔心孩子把兔子養瘦了,養死了,答應他以後再給他養一隻就好了。
可哪怕是孩子把兔子養瘦了,也比你直接殺了要強啊!
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殺害孩子最愛的寵物,這真的是在保護孩子嗎?
男孩不小心摔傷了腳,爸爸殺掉了他從小養大的鴨子,說是要給他補充營養。
孩子坐在板凳上嚎啕大哭。
「這是我的鴨子,是我喂大的!是我喂大的!!!」
家人手上拔毛的動作卻沒有絲毫的停頓。
「再幫你養兩個來喂起嘛!」
孩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連勝拒絕。
「不要,不要,我就不要!」
大人不明白孩子的感受,再養一隻,也換不回原本的這個朋友了。
要麼,你就不要給孩子養寵物,要養,就請尊重孩子的情感。
在你眼裡,這些都是可以吃的美味,但在孩子單純的世界裡,它們是他最好的夥伴。
它們不僅僅是寵物,更是孩子的一份愛心與責任。
很多的家長不知道,創傷的種子一旦埋下,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治癒。
「我每天的飯都會分給它一半,可它還是被殺了。」
「直到長大,我都會覺得小孩子真的很無力,說的話也沒有人重視。」
「在成年人看來的小事,對兒童也可以成為創傷性事件。」
我們每個人都做過孩子,都經歷過童年。
換位思考一下,這些殺害寵物的大人,又何嘗不是自己兒時最討厭的那一類家長。
孩子的愛心和情感是彌足珍貴的,應該好好珍惜和培養,而不是肆無忌憚地踐踏與嘲笑。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總有一些孩子,在被愛著。
河北一個女孩的寵物兔不幸去世,她的爸爸吹起嗩吶,叫上她的朋友們給兔兔送行。
10歲小男孩的寵物小雞去世了,爸爸埋葬了小雞,還立了一個墓碑。
家裡養的小烏龜去世了,爸爸媽媽一起掩埋了烏龜,給孩子上了一堂生命的課程。
「你要記得它埋在了哪裡,想它就來看看,你要知道,每一個生命都有意義。」
比起一口肉塞進孩子嘴裡,問好不好吃。
不如用心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死亡,接受離別,尊重生命。
也許對於大人而言,這些寵物不值一提,但在孩子的眼中,它們就是最好的朋友。
不論是雞、鴨、魚,還是貓、狗、兔,當孩子和它建立起情感的那一刻,它就已經不是一道菜,而是一份童真。
我相信,一個尊重生命的孩子,長大後一定不會差。
在看+轉發,一定要把孩子的寵物當回事兒!珍惜孩子的童真,尊重孩子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