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很忙,保健大王
丈量中國酒地理,解讀中國酒文化
乾隆帶火的可不止是乾隆白菜, 養生酒才是這位養生狂魔的帶貨重點。
看過《如懿傳》的朋友對乾隆的 鹿血酒想必印象深刻,但你知道嗎?傳說中的乾隆對 喝酒養生的執念還遠不止於此。
乾隆飲酒,講究「 飲勿醉」和「 適時進補」。 鹿血咸腥,但為了身體強健,乾隆說喝就喝了。
圖源/《如懿傳》
這位雖從事著高危行業,卻達到 89歲高壽的皇帝,養起生來可謂是缸壇店裡賣缽頭——一套一套的。也正是他令人信服的長壽戰績,讓這位 帶貨大IP成了養生酒界的香餑餑。
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乾隆金甌永固杯共四個,圖為其中北京故宮藏乾隆金甌永固杯。
圖源/來自網絡
01
乾隆:連御醫,養生朕是認真的
乾隆朝的御膳房有370人,御茶房也有120多人,這 將近五百人負責著乾隆的口腹,其中門道兒自然多了,喝酒那也不能是尋常的酒,要有些養生功效才滿足得了乾隆的需求。
好在憑藉著南北各地不斷進貢的豐富食藥材,不管是泡酒還是釀酒都不愁,其中 荔枝酒和 靈芝露酒、 人參露酒、 珍珠露酒等露酒擺上了乾隆的御桌,這些都與其 御醫連德馨有關。
從福建運來的桶栽荔枝,你想不想嘗呀?
圖源/來自網絡
連德馨何許人也? 明朝御醫連成玉七世孫, 連氏飲膳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四代御醫, 「中國五行藥艾之父」,106歲高壽的養生達人。
據連氏飲膳第九代傳承人李建書講述,乾隆南下前往 浙江海寧進行巡視時,當地官員敬獻了 鮮荔枝釀的水酒,一下子就迷住了乾隆,因為這酒不僅香醇可口,還有生津止渴、理氣益血、養顏美容的功效,十分符合乾隆的飲酒養生理念。
荔枝酒。
離開之後乾隆對荔枝酒一直念念不忘,不僅將荔枝酒設為貢品,還令內膳房使用南方進貢的荔枝研發荔枝酒。
誰知內膳房多次嘗試都沒釀出乾隆想要的荔枝酒,只得請教連御醫,找出問題所在,加了 蜂蜜再釀,終於成功。乾隆大為滿意,把荔枝酒也分給了平時只能分到一顆兩顆荔枝的嬪妃,又犯了癮題詩助興——
荔
枝
閩中嘉實到秋前,朱顆累累湛露鮮。
塞北冰盤供夏凊,定知解暑更延年。
而靈芝露酒的故事更有意思,據說是1770年,為了給乾隆皇帝祝賀六十歲壽辰, 吉林進貢了 野生大靈芝一個,震驚全場。壽宴結束後,大靈芝被乾隆爺交由太醫院處理,然而對於這麼巨大的靈芝,太醫院卻倍感棘手。
野生靈芝。中醫認為靈芝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
連御醫得知後,提出以靈芝入酒,緩和藥力,將其逐片切割後,選年份老酒炮製,隨後深藏窖中慢慢陳年,傳說中正是得益於這個碩大的靈芝,直到十年後的乾隆七十壽辰,太醫院仍有窖藏靈芝酒可飲。
靈芝酒。
自古靈芝和鹿都是延年的吉祥象徵。圖畫中持芝撫鹿的乾隆也因此一手鹿血酒,一手靈芝酒,達到了美滋滋的保健效果。
弘曆采芝圖軸。
和靈芝酒類似地,連德馨還改進了人參酒的製法。
他參照北魏《齊民要術》所載胡椒酒的炮製方法,將人參在酒中浸泡數日後,便將酒液在微火上加溫,保持酒液不沸騰的狀態下,將酒液蒸發掉三分之一後,倒入壇中密封,冷卻靜置幾天。
人參泡酒。中醫認為人參泡酒有安神明目,補 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的作用。
喝了改良版人參酒,乾隆的靈感又來了
——
詠
人
參
性溫生處喜偏寒,一穗垂如天竺丹。
五葉三椏雲吉擁,玉莖朱實露甘漙。
地靈物產資陰騭,功著醫經注大端。
善補補人常受誤,名言子產悟寬難。
除此之外,連德馨行醫途中也知道了海邊許多珍珠產地有 用珍珠浸泡在酒中飲用的習俗,浸泡過後的酒口感更加醇厚香洌,於是和御廚一起成功試製了 珍珠酒,並博得乾隆喜愛。以上四者並稱為連氏乾隆 御酒四寶。
珍珠被乾隆玩出了花樣兒。圖為故宮博物院,清代乾隆金嵌珍珠天球儀。夜空的明星化作金球上的華珠熠熠生輝。
攝影/袁歡歡
02
「適時進補」是良醫,藥酒升級再升級
以上的養生酒玩法兒已經很豐富了,但乾隆的養生導師可不是只有連御醫一個人,他還有著更多的養生尚選。
其中五加皮酒就是一種有代表性的獲得乾隆帶貨加持的藥酒。
廣東廣州,越秀東濠涌博物館,20世紀80年代的金鐘牌五加皮酒。
攝影/windy
據傳,乾隆皇帝南巡時,隨行的 黃太醫據 《本草綱目》藥方重新精心調製五加皮酒治癒了皇子永琰(後登基為嘉慶帝)的風邪濕毒病症,於是乾隆將五加皮酒封為 宮廷御酒。
後來黃太醫因厭倦宮廷鬥爭,隱姓埋名來到廣州西關,於1795年開設了藥鋪,將宮廷御用五加皮酒帶到尋常百姓家,五加皮酒由此成為名酒。
《清稗類鈔·飲食類》記載當時北京城有 三種酒肆,一種為南酒店,一種為京酒店,還有一種藥酒店,則為燒酒以花蒸成,其名極繁,如玫瑰露、茵陳露、蘋果露、山楂露、葡萄露、 五加皮、蓮花白之屬。凡以花果所釀者,皆可名露。
露酒是京城酒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圖為 清代孫溫繪《全本紅樓夢》圖冊第十三冊之四,描繪《紅樓夢》第六十、六十一回中的場景 「玫瑰露引來茯苓霜,投鼠忌器寶玉瞞贓,判冤決獄平兒行權」。全圖縱43.3厘米,橫76.5厘米,絹本,鈐「潤」「齊」二印。
龜齡集酒是另一種與乾隆密切相關的傳奇酒品。
龜齡集使用鹿茸、石燕子、紅蜻蜓、小雀腦等 約三十種藥物,以與陰陽五行對應的多種方法炮製, 紫金色為度。由此製成的龜齡集酒 是我國明、清兩朝皇帝的「御用聖酒」,至今已有450年歷史。
龜齡集酒處方中包括天上飛的、海里游的、地上跑的,集東西南北中各種名貴藥材於一體, 炮製方法更是奧妙——鹿茸,一般藥都用黃酒炮製,此方中卻用 陳醋炮製,熟地、天冬、枸杞卻用 黃酒制,淫羊藿更是用 牛奶制,其餘原料則分別用 蜂蜜、薑汁、椒水等獨特製法,堪稱中醫藥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乾隆皇帝多次盛讚「龜齡集乃 補酒至尊」。該酒所用藥方1957年被列為國家一級保密處方。
除此之外,還有製法更奇特的 松苓酒。因大臣張照獻松苓酒方,乾隆便命人照方釀酒,尋覓 深山古松,挖至樹根,將酒瓮開蓋,埋在樹根下,使松根和酒液交融,一年後挖出,酒色澄亮如琥珀,味道也極獨特醇美。為求長壽,乾隆常有節制地飲用松苓酒。傳說乾隆壽躋九旬,身體強健,就是與飲松苓酒有關。
只要補酒喝得好,騎馬射箭都能搞!
圖源/來自網絡
03
養生秘籍在手,私房小酒我有
乾隆飲酒養生,遠不止是配料講究, 水源更是講究。
作為清朝最享福的皇帝,乾隆甚至連喝水也要專門派人測量了天下諸泉的輕重優劣,水非 「天下第一泉」玉泉山玉泉之水不飲,而且尤其鍾愛 春季和秋季的玉泉水,甚至連出巡也要命人「載玉泉水以供御用」。
位於 北京海淀區的玉泉山玉泉水淳厚甘甜,清乾隆帝常到玉泉山觀景,為驗證此泉水質,令人汲取全國各大名泉水樣稱量,結果顯示 玉泉水每斗質量僅為一兩,而濟南珍珠泉、杭州虎跑泉、蘇州虎丘泉、無錫惠山泉等每斗質量均超過一兩二厘,落了下風。
玉泉山周邊豐富的碳酸鹽岩不僅形成了 喀斯特地貌,還能夠有效過濾出 優質岩溶地下水,因而玉泉水被評為釀酒的好水,宮中仍舊保存著相關配方。
【配方一】
「每糯米一石,加 淮曲七斤, 豆曲八斤、 花椒八斤, 酵母八兩,箬竹葉四兩、 芝麻四兩,可釀 玉泉酒九十斤。」
【配方二】
「玉泉酒三百七十斤需南糯米三石六斗, 麩曲、 面曲、豆曲各二十斤,大淮曲一塊,引酵二斤,花椒、芝麻、箬竹葉若干,玉泉水一百六十八斤。」
據乾隆檔案,以此配方釀成的玉泉酒,乾隆每日晚膳都要飲一兩。舉辦千叟宴時,乾隆吩咐上玉泉酒,大家一頓就喝了 400斤之多。
玉泉酒屬於黃酒,宮中 御膳房做菜,也常用玉泉酒調料。玉泉酒還用於祭禮,每年正月祭谷壇、二月祭社稷壇、夏至日祭方澤壇、冬至日祭圜丘壇,歲暮祭太廟,玉泉酒都是作為 福酒供祭。
滑動查看完整大圖
1872年12月,北京天壇 圜丘壇,同治皇帝 祭天大典。刊載於1873年出版的英國《倫敦新聞畫報》。
繪製/William Simpson
《乾隆醫案》記載的御用養生酒中,還有以下乾隆鍾愛的延壽仙方。
【椿齡益壽補酒】
連翹、側柏、槐花、當歸、地榆、陳皮、條芩、厚朴、蒼朮、松仁
【松齡太平春酒】
熟地、當歸、紅花、枸杞、佛手、桂圓肉、松仁、茯神、陳皮、玉泉酒
在乾隆朝,宮廷里的 時令酒也是少不了的。
每年 臘月的最後一天,茶膳房首領會同藥房首領將 大黃、桔梗、白朮、肉桂各一兩八錢, 烏頭六錢, 菝葜一兩二錢,研成細末,用縫囊裝好,懸在藥房井內,離水三尺。正月初一日子初取出,用 木瓜酒一斤、 冰糖面五錢,一同煎熬。
這便是新春佳節飲用的 屠蘇酒,用以屠絕鬼氣,甦醒人魂, 除瘟避疫。
屠蘇酒,是在中國古代春節時飲用的酒品,故又名 歲酒。圖為西安博物院《長安年》特展展示的模擬唐代屠蘇酒原料 。
攝影/岩峰
每年五月五 端午節,將雄黃加入酒內,為 雄黃酒。宮中有雄黃玉泉酒、雄黃太平春酒,每逢端午,乾隆和后妃們都要飲用,以解蛇蟣諸毒。宮內還有不少藥酒,由御藥房配製,用以 健身祛痰。
雄黃酒。
04
沒事兒到處走走,撈點兒養生貢酒
乾隆 六下江南不是白下的,除了前文所說的荔枝酒,乾隆還通過積極探店和他人進獻等方式搜羅了很多有 養生價值的酒品,並一一列為貢酒。
據居住在江蘇徐州 新沂市窯灣鎮的中國書法院院士居成凱講述,乾隆第四次南巡返京路過窯灣,聽說 窯灣綠酒特有名氣,於是化裝成商人,由紀曉嵐和當時時任江南府宿遷統領陸士傑等人陪同,下駕福建會館天后宮,點名要飲窯灣綠酒。
江蘇徐州,窯灣古鎮。
攝影/李瓊
酒罈一打開,頓時酒香四溢,乾隆皇帝禁不住舉杯一飲而盡,只覺酒味醇和,甘而不烈,有酒的醇香,又有草藥清香。於是問道:「這酒色真如綠豆湯一般,可是綠豆燒制?」
當時在場官員明知釀酒主料為 高粱、大麥、小麥而非綠豆,且是明朝皇宮御醫趙學敏、御藥師宗柏雲和民間名醫喻昌攜綠酒配方隱居窯灣,這才將綠酒配方傳出和改良,但皇帝乃金口玉言,誰敢說個不字,於是連忙點頭稱是。
窯灣綠豆燒原名叫綠酒,為明朝皇宮專用御酒,由明朝醫學家李時珍發明創造。他將 當歸、山藥、茯苓等中草藥進行熬制,配以酒基浸泡,達到一定期限後,供人長期飲用以防治頭暈、四肢無力等症。因酒性醇和,呈綠液金波狀,所以時稱綠酒。明朝末年,趙、宗、喻三位醫藥師為防止因郯城大地震造成的流行瘟疫,在綠酒中加入抗病毒、滋陰壯陽、增強人體免疫力的 紅參、三七、枸杞等中藥配製,散發給群眾飲用,治療瘟疫。
圖源/徐州非遺
從此窯灣綠酒更名 窯灣綠豆燒,並作為清廷貢酒,先後在當時窯灣口合鎮公盛涌酒坊、萬茂酒坊、李義盛酒坊、聚泉涌酒坊大批量生產,滿足清廷皇宮需求。幾經歷史變遷,窯灣綠豆燒酒生產也曾幾度興衰,但卻一直沿襲古方 引沂水釀製而成,傳承至今。
窯灣鎮有 利於發酵的氣候條件,因此除了釀酒,制醬業也很紅火,圖為當地的一個醬園。
攝影/李瓊
新沂市窯灣鎮毗鄰 京杭運河,位於駱馬湖西北側,其所屬的蘇北地區具有春溫、夏熱、秋暖、冬寒的氣候特徵,而且是 全省光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熱量資源能夠滿足一年兩熟耕作制度的熱量需要,加之地勢低平,利於農業機械化,總體上適宜於發展農業,所以江蘇省的耕地一半以上都在蘇北地區,有了豐富的原糧支持,蘇北釀酒業也相對發達。
夕陽下的駱馬湖。
產自雲南的西龍潭酒也被御封為每年進貢朝廷的貢品,定期按時呈貢。
它的來歷,民間傳說是乾隆曾在南巡的一次晚宴上,品了鶴慶人用 西龍潭水釀造的西龍潭酒後,覺得味道醇厚清洌,回甜中又有一種山野的撩人清香。品遍了天下多少美味瓊漿的他何曾體會過這般清新的味道,馬上嘖嘖稱讚道:「天下少有的美酒!杜康在世也未必釀得出!」隨著這酒成為貢品,酒名也就取成了鶴慶「干」酒,言下之意,這酒已是他的專供了。
清郎世寧所繪《平安春信圖》,右一為乾隆,左一為雍正。
這些乾隆的養生小「酒酒」有你感興趣的嗎?其實包括養生酒在內,乾隆帶過貨的酒共有四十來種之多!
... The End ...
本文創作團隊
策 劃:夢遙
撰 稿:葡萄風
圖片編輯:Phil
實習編輯:白慧、蔡文雅、劉靜晗、陸麗
部分供圖:視覺中國、FOTOE